夏季的菜市场,不仅是市井烟火气的聚集地,更考验着一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市场外围的环境卫生、占道经营、农用三轮车和共享单车乱停放、水产区异味、菜市残渣……这些菜市场常见的脏乱“外衣”如何破解?
这个夏天,武汉市硚口区三个特色农贸市场通过创新举措,交出了一份环境卫生提升的“清爽答卷”。家门口浓浓的市井烟火里,正升腾起满满的幸福感。
荣华街荣西生鲜市场:步行街打通治理最后一百米
听说过商业区的步行街,你可听说过菜市场旁的生鲜步行街?在荣华街荣西生鲜市场外,一条长135米、宽4米的崭新步行街成为周边环境转变的关键。
整洁的荣华街荣西生鲜市场
“以前捡垃圾得在电动车堆里钻来钻去,还得劝摊贩别乱扔,每天吵吵闹闹的。”荣华街道环卫所清扫班班长肖红英感慨道,现在建了步行街,划定了商户外摆区域,加了护栏和充电桩,车辆也整齐了。涂鸦墙取代了牛皮癣,整条路清爽多了,市场周边环境卫生有了大幅提升。
荣华街道公管办负责人汤蕾介绍,街道以步行街建设为契机,不仅统一规范货物摆放、推动商户主动清洗油污,还建立起“早晚集中收运+中途定点清理+快保车全天巡查”的垃圾处理机制。夜间执法队员动态巡查,引导商户按时收摊,有效减少噪音扰民。
“前段时间我们街道的一面美食彩绘墙火爆出圈,商户们纷纷想‘上墙’。根据商户的这种心态,我们将‘门前三包’的落实情况与‘上墙’资格挂钩,实行红黄榜评比制度。卫生状况好、积极配合的商户,不仅更容易获得推荐展示,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反之,落实不到位的商户则被予以黄牌提醒。”汤蕾介绍道,“这样一来,商户维护门前环境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形成了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向环境卫生较好的商户颁发流动红旗
“我在这生鲜市场对面卖了六七年牛肉面,眼看着周边环境越来越干净整洁,人流量大了,生意也更红火了。”周掌柜牛肉面店主周鹏是一名退伍军人,向来爱干净,每天都会把店前打扫得清清爽爽,“门前三包”一直落实得认认真真。“这次改造步行街,街道把我们商户门前的人字沟全都翻新,再也不担心积水了。还给每家配备了水池和工具箱,彻底告别了以前拖把乱搭、水桶占道的乱象。这么好的环境,我们商户都特别珍惜。”
正在吃牛肉面的食客吴先生也感受到了变化:我的亲戚就住楼上,每周都会来走走。现在菜场旁边添了休闲椅,买菜累了能歇歇脚,坐着吃碗面也特别惬意。”
这些细微之处的改善,不仅提升了市容环境,还让居民和商户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更使得这条步行街沿线5家原本招租情况不理想的店铺房东,很快实现以理想的价格租出了店铺。
一条步行街不仅畅通了道路,还连通了人心,更优化了营商环境,让传统的菜市场周边焕发出新的活力与温度。
汉正街宝善集贸市场:“智慧”菜场惹人爱
作为硚口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集贸市场之一,宝善集市去年获评省级“邻里中心”,被不少市民称为武汉菜市场的“天花板”,其秘诀之一,就是全面运行的智慧农贸管理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实时公示菜价、货源、农残检测等信息,还能智能识别垃圾堆积、地面积水等问题,自动推送管理员处理。每个摊位前的电子屏都能滚动播放垃圾分类宣传,强化商户责任意识。
汉正街宝善集贸市场整治有序
水产区环境一直是传统菜场的治理难点,积水和鱼腥味容易导致脏乱现象。为此,宝善集市将水产区整体垫高5厘米,重构地下排水管网,并加装专业换气系统。这一系列改造不仅有效解决了地面湿滑和排水不畅的难题,也显著改善了市场内的潮湿状况和异味问题,提升了整体购物体验。
集贸市场管理公司负责人介绍:“我们设置了封闭式垃圾房,实行每周两次定期消杀,并聘请专业公司定期深度清洁。还在显示屏公示商户‘红黑榜’,红榜商户赢得顾客信任、生意更好,黑榜商户则面临扣押金等处罚,激励大家共同维护环境。”
已在宝善集市经营蔬菜摊十多年的摊主林汉阳,是这些变化的亲历者:“现在市场虽然设在二楼,但冬暖夏凉、整洁明亮,我每天都能批发和零售1000多斤蔬菜,好多街坊都爱来这儿。”他感慨道,“市场的保洁非常及时,我们每个摊位下也自备扫帚和两个泡沫盒,菜叶厨余和其他垃圾全都分好类再投,环境好了,我们卖菜也更舒心。”
从智慧系统赋能到细节改造治理,宝善集市不仅实现了环境的提质升级,更让商户与顾客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这座老菜场的新面貌,正成为硚口区城市更新过程中一个温暖而高效的注脚。
古田街滨江生活广场:分类处理减量又环保
每天,滨江生活广场的农贸市场都会产生大量菜叶、果皮等厨余垃圾。如今,这些垃圾不再被简单清运,而是在现场“变废为宝”。市场旁建有武汉市首座湿垃圾就地处理点,引入先进的有机垃圾微生物处理设备,通过高温好氧发酵技术,将湿垃圾快速降解为有机肥料,真正实现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
古田街滨江生活广场
该处理点不仅极大减轻了市场内部的垃圾暂存压力,也显著降低了垃圾外运处理的频率和成本。配套设置的垃圾分类收集屋整洁美观,每天早、晚两次定时转运,严格落实“即产即清”,保障市场周边无堆积、无异味、无污染。
湿垃圾就地处理
这一举措不仅有效从源头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更以实实在在的方式贯彻了绿色低碳理念,为武汉市传统菜市场湿垃圾处理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可复制的新路径。
菜市场的“体面”,背后是硚口区城市治理的用心与温度。这些悄然发生的改变,正融入硚口乃至武汉街巷的日常,成为市民生活中可感可触、日渐生动的风景。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