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深深触动着观众的心灵。
中国城市报记者 全亚军摄
日前,小学生在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彭雪枫故里缅怀抗战英雄彭雪枫。彭雪枫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于1944年9月在河南省夏邑县八里庄战斗中壮烈牺牲。
中新社记者 李超庆摄
8月23日晚,以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为题材的音乐剧《南侨花木兰》在云南省昆明市首演,再现80年前3200余名南侨机工舍家纾难、共赴国难的壮烈史诗。
中新社记者 李嘉娴摄
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对重庆及其周边实施了长达6年零10个月的无差别轰炸,史称“重庆大轰炸”。修筑防空洞,成为当时最直接、最有效的避难方式。图为8月15日,游客在位于重庆市渝中区较场口的重庆大轰炸“六·五”隧道惨案遗址参观。
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摄
近期,北京市朝阳区一家电影院内展示的电影《南京照相馆》海报。
人民视觉
暑期,游客在位于山西省阳泉市南沟村的狼峪抗战遗址公园内参观。
中新社记者 韦 亮摄
8月28日,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望城街道南屏苑社区,居民观看《铭记烽火岁月 翰墨传承精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书画作品展。
人民图片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重温那场关乎民族兴衰的伟大胜利、传承历经战火洗礼的抗战精神,意义重大。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多地举办了形式多样、群众广泛参与的纪念活动。
铭记历史
让类型多样的纪念活动贴近群众
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展厅,仔细观看赵一曼烈士从被捕到英勇就义的详细档案、多版本的《论持久战》,以及抗日根据地群众为部队缝制的草鞋;在智能屏幕的演示中,“进入”冀中地道;通过电子屏的动作捕捉和交互反馈技术,为抗日英烈献上一束洁白的电子菊花……一份份文物、一件件史实、一处处体验,都深深触动着观众的心灵。
“让抗战文物史料说话、让伟大抗战精神直抵人心,是守护民族记忆、传承红色基因的根本途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罗存康介绍,“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面积1.22万平方米,展出珍贵照片1525张、文物3237件,全景式展现了中国人民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的雄壮史诗。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佳的清醒剂。展览尾厅的留言簿里写满了观众真挚的情感、深刻的感悟:“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我们要珍惜当下的和平,更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等许多知名红色场馆需提前数日预约,节假日期间更是排起长队;机关单位、学校团体组织、家庭个人等参观革命圣地、追寻红色足迹……今年以来,无数观众走进烈士陵园、博物馆、纪念馆,追寻先烈足迹,收获和平感悟——这是一次全民参与的历史回顾,更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
近日,一群佩戴“金牌志愿讲解员”徽章的少年们走进浙江省杭州市萧山革命烈士陵园,带着话筒与赤诚,开启了一场特殊的纪念英烈之旅。
自2022年起,杭州市“声音里的红色档案”系列活动已连续举办4届,培育“金牌志愿讲解员”100多人次。他们讲述红色故事的音频,以二维码展览形式在杭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红领巾筑梦空间、萧山革命烈士纪念馆、萧山抗战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等展馆同步展示。
“这是1941年萧山保卫战的地图,当时战士们就是在这片土地上,用血肉之躯挡住了敌人的进攻。”在萧山革命烈士纪念馆讲解员讲述抗战故事期间,参观者中的一个小女孩举手提问:“如果我们生活在那个年代,会不会也有勇气拿起枪?”没等讲解员回答,旁边的男孩便接话道:“就算不拿枪,我们也可以把他们的故事讲下去,让更多人记得!”
“我想读读烈士的信!”少年清亮的声音在展厅里响起,“同志们,胜利的时候,请你们不要忘记我们!”“宁可前进一步死,决不后退半步生。”
从历史的“接收端”,变成了红色故事的传播者。在纪念馆触摸历史,少年们能得到什么?有少年解答:“轻轻地看、静静地听,我们会把‘勇气’和‘和平’的种子,带回家,带给更多人。”
缅怀先烈
让更多观众共享优秀艺术成果
近期,电影《南京照相馆》热映,银幕光影和台词间,南京人熟悉的街道、城门、湖泊串联起剧情,更烙印着80多年前的血泪与抗争。
“希望这部影片可以让观众在光影当中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南京照相馆》导演申奥介绍,该电影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而创作,讲述了一群生活于南京的普通百姓在吉祥照相馆避难,被迫帮助侵华日军摄影师冲洗底片,意外冲印出了记录日军屠城罪证的照片,并谋划将罪证运送出去、公之于众的故事。
时空流转,血火证言从未沉埋;山河新颜,抗战精神永续传承。近年来,全国各地众多文艺工作者创作推出了一大批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主题的舞台艺术和美术作品,体现了较高的人文价值。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一届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价值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庞井君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涵盖文学、影视、美术、音乐、摄影等各个艺术门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视野开阔、制作精良,以审美感受的独特方式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极大地激发了观众的爱国热情和人间正气。其中有些精品力作,更是将科技与艺术、思想与审美、历史与时代进行深度融合,匠心独具,动人心弦,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有望成为经久流传的经典之作。
8月23日,由沈阳杂技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创排的杂技剧《先声》在北京艺术中心歌剧院精彩上演。该剧以“九·一八”事变为历史背景,带领观众重温刻骨铭心的抗战岁月,并汇集了软钢丝、舞狮、高跷、腾空飞杠等30余项高难度的杂技节目,再现林海雪原、沈阳街景等历史场景。
“《先声》通过杂技的表演形式,展现先烈在白山黑水中与敌人搏斗的场景,予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上的震撼。”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边发吉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央宣传部文艺局、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承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活动于今年8月下旬至10月下旬在北京市各大剧场举办,全国共有22部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参演。
参演作品突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主题,既有舞剧《记忆深处》、音乐会《和平颂》、话剧《屠夫》等以国际视角或背景反映世界反法西斯主题的作品,也有现代评剧《路北游击队》、音乐剧《夜幕下的哈尔滨》、沪剧《芦荡火种》等描绘游击队员、中共地下党与敌人顽强抗争的作品;既有话剧《龙隐居》、杂技剧《先声》、京剧《燕翼堂》、吉剧《积德泉》等围绕抗战时期家族群像反映革命信仰代代相传的作品,也有话剧《延水谣》《抗战中的文艺》、舞剧《热血当歌》等反映革命文艺工作者创作历程的作品;既有芭蕾舞剧《归来红菱艳》、歌仔戏《烽火侨魂》等展现归国华侨爱国之情的作品,也有陇剧《大河东流》、黄梅戏《太阳山上》、楚剧《大别山人》、粤剧《驼哥的旗》等刻画人民大众民族精神觉醒的作品;既有话剧《钱塘浩歌》等聚焦老一辈知识分子不屈风骨的作品,也有儿童剧《送不出去的情报》、京剧《小兵张嘎》等展现战争年代少年儿童抗日事迹的作品。
9月3日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将于北京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卢映川表示:“为办好这场晚会,我们汇集了一大批国内优秀的艺术家,年轻一代的文艺工作者将担当主力,努力为广大观众呈现一场精湛的、有感染力的演出。”
笃定前行
让纪念从展厅延伸到广阔天地
传承,是最好的缅怀;纪念,是为了更加笃定地前行。
在全国各地,有不少以抗日英烈命名的道路,它们不仅是空间的坐标,也是历史的注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从一曼街出发,途经尚志大街、兆麟街、靖宇街,便可抵达松花江畔。赵一曼、赵尚志、李兆麟、杨靖宇……年轻的东北抗联战士,曾用鲜血捍卫了白山黑水,而他们的英名,如今还串联起“尔滨”最热闹、最具有人情味儿的街市。
在北京市,张自忠路、佟麟阁路、赵登禹路分别凝固着一段英雄故事;在湖南省醴陵市,左权路连通南北,连接着过去的烽火岁月与当下的和平生活……这些不仅是一条街的名字,更是一座座城市对英雄的共同纪念。
80年前的青年,用生命回答“中国会不会亡”之问;80年后的我们,用繁荣昌盛给出最响亮的回答:山河犹在,国泰民安。
太行巍峨,松柏常青。位于山西省阳泉市西南部的狮脑山上,百团大战纪念碑犹如一把锋利的刺刀直指苍穹。
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百团大战主战场之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阳泉市见证了无数英雄儿女为民族解放浴血奋战的壮丽史诗。
烽火淬炼的红色基因,不断催生城市发展活力。如今,同时集老工业基地,中西部地区连接京津冀、环渤海地区重要通道等多重“身份”于一体的阳泉市,正在进行着一场“新战役”。
12座智能化矿井建成投用,演绎“坐在地面采煤”的产业革命,传统能源在智能与绿色转型中焕发新生;发电风机矗立山脊、光伏组件形如阵列、火电企业绿色“智变”,生态修复与新能源开发奏响和谐乐章;街头巷尾自动驾驶公交车、出租车、快递车等随处可见,智能的车轮正描绘着“智车之城”的明天……近年来,阳泉市立足新时代赓续红色血脉,勇闯转型发展新路,在改革中着力突破产业困境,在城市建设中积极做好民生答卷。
在时间的刻度上,80年是一个里程碑;在精神的传承中,80年是一个新起点。抗战精神不是凝固的化石,而是流动的江河,需要每一代人的接续传承和感悟运用。我们纪念历史,最终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一个铭记历史、珍视和平、共创美好的未来。
《中国城市报》(2025年09月01日第02-03版)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