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替代iPhone,国产手机“软硬兼施”

2025年09月05日 17:52:25 来源:南方日报

















“三折叠能超越华为的,只有华为!”在9月4日下午的发布会上,余承东的话引起了现场的欢呼。

华为在这场发布会上,推出了新款三折叠手机“MateXTs非凡大师”,这件事的另一个意义,是华为将自家三折叠手机的固定发布周期定在了每年9月,让一年一度的苹果发布会明确多了一个对手。

以往国产手机厂商都会主动避开9月苹果发布会,从而躲过和苹果“正面竞争”的风险,但现如今,这种基于自身实力的主动避开,正在转变为结合自身优势的主动出击。

这种变化的背后,既有硬件设计制造的突破,也有软件生态的稳步提升,在研发力、产品力、市场攻占能力上,国产厂商正在变得愈发自信。

挑战苹果

虽然苹果发布会要到下周才会举行,但即将发布的iPhone17系列等新品早已经“剧透”得差不多了,从外观设计到摄像头模组,再到很可能引入eSIM的、史上最薄的iPhone17Air,以及代表了苹果当年最高成就的A系列芯片等,外界早已预知到这次发布会即将推出的亮点。

苹果像一座始终横亘的大山,过去十几年,其在外观设计、生态建设等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到如今,以华为、小米等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头部厂商,显然早已不再惧怕苹果。

这从苹果在国内手机市场的份额变化就能窥见一斑。

IDC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国内手机市场,华为的份额已占18.1%,出货量达到1220万台,同期的苹果只有13.9%,排在华为、vivo、OPPO和小米之后。

尽管这与国产厂商机型分布更广泛、中低端手机抢占了更庞大的市场密切相关,但在同样代表了高端产品技术的折叠屏手机,苹果却一直未予涉猎,这一高端市场被拱手让给了三星、华为等厂商。

有数据显示,上市仅半年时间,华为首款“三折叠”手机MateXT非凡大师出货量就已逼近50万台,而华为也成为首个折叠屏手机累计出货量突破1000万台的中国品牌。

IDC认为,中国头部厂商持续加码这一赛道,通过在铰链、屏幕、全形态、整机轻薄、软件交互生态等核心领域的深耕,不断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感,引领折叠屏行业进入“形态创新与生态破壁”的新阶段。

甚至在手机以外的其他智能设备市场,苹果也受到挑战者们的冲击。CounterpointResearch最新发布的智能手表出货量追踪报告显示,在今年二季度,华为智能手表出货量首次超越苹果,跃居全球第一,小米、小天才等的出货量也有大幅增长。与此同时苹果的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已经连续七个季度下滑。

“仅靠品牌忠诚已不足以维持竞争力——消费者现在期待实实在在的增值体验。”Counterpoint副总监DavidNaranjo表示,中国品牌正凭借其规模、性价比和生态融合优势占据先机,逐渐成长为全球挑战者。

兼容苹果

苹果真的不行了吗?答案当然并非如此。

这几年有关苹果新增功能都是安卓“玩剩下的”言论不绝于耳,但苹果在iPhone14系列发布时推出的“灵动岛”,如今却成为vivo、OPPO乃至小米等厂家竞相仿效上马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翻新。

尽管今年6月举办的WWDC25遭遇一片吐槽声,但iOS26推出的“液态玻璃”全新设计仍旧引发了广泛讨论,对正式版的期待并没有消失。

其实苹果的优势,主要建立在软硬件深度整合所带来的高效便捷、无缝协同、体验流畅的系统生态,这也是其用户黏性高的重要原因。

也正因如此,面对苹果的强大,国产厂商在路径上也逐步分化,随着终端数突破1000万台,华为构建的鸿蒙生态已经度过了“生死线”,正在突破iOS和安卓原本的“护城河”。但更多的厂商,在认识到取代iPhone的难度极大后,选择让自家固有生态主动对接苹果生态,意图形成“双持”。

前有OPPO被称“OPhone”,后有vivo新款折叠手机主动自称“苹果搭子”,最近甚至小米也加入了进来,在发布新系统澎湃OS3时宣布其“人车家全生态”全面支持苹果设备,诸如通知流转、镜像回信、妙享桌面等功能也陆续上线,全面与iPhone、iPad和Mac对接。

当然,主动迎合苹果生态并不意味着丢掉自己,原OPPO中国区总裁刘波在回应有关“OPhone”的话题时就曾表示,更重要的是创新,做出好的产品。“产品能不能打动用户,让用户感受到产品是有用的,其他的噱头、叫法都是表象,更重要的是底层做产品的理念和体验。”

IDC认为,各大安卓厂商在持续优化大屏适配能力、提升办公生产力的基础上,进一步突破生态壁垒,强化了与苹果生态的跨平台连接。安卓折叠屏手机不仅能与苹果电脑实现高效便捷的互联协同,更可与其他苹果生态设备达成无缝接力,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的生态隔阂,让用户摆脱了单一生态的束缚,跨设备体验迈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张阿嫱
  • iphone
  • 华为
  • 国产手机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