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汽车

这半年,中国汽车韧性成长

2025年09月05日 17:58:26 来源:南方日报

面对国内外消费环境的激烈变化,中国汽车市场走过了不容易的半年。一面是在高基数下,产销量再创新高,继续保持双位数增速,产销分别达到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及11.4%。另一面,只有身处其中的汽车人才能切身体会到个中艰辛,从各家企业的利润表中就能窥见端倪。

比亚迪是唯一一家实现营收和盈利(归母净利润)双双增长的上市(乘用)车企,归母净利润达到155.11亿元。如果把统计内的17家车企盈利亏损进行叠加,归母净利润总额为35.1亿元,而且大部分车企毛利率不足20%。

今年上半年,国内车市呈现出销量提升、产业结构优化的鲜明特征,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达到44.3%,汽车出口308.3万辆,保持增长态势。面对激烈的竞争,中国汽车产业仍然表现出强大的韧性,以及面对未来出行趋势给出的答案的正确性。

挣钱“太难”

“特斯拉可以亏16年,你们觉得市场会给我们亏16年的可能性吗?”在8月底的一次用户面对面交流上,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再次表达了自己的焦虑,经营是包括蔚来在内的许多新能源车企的“头号难题”。

随着上半年财报的正式公开,蔚来成为国内上市车企亏损之最。17家车企中仅10家实现盈利,这10家当中只有比亚迪和赛力斯实现同比正增长,而零跑扭亏为盈,刚刚迈过了盈亏线。

比亚迪以155.11亿元的归母净利润居车企第一,同比增长13.79%,赛力斯29.41亿元居车企第五,但是同比增长83.03%。位居第二的吉利同比下滑,但除去2024年出售附属公司的收益影响等,归母净利润实则实现了高增长。

除此之外,如果观察车企本身的表现,传统汽车集团均面临不同程度的同比下滑,长城归母净利润居车企第三,没能实现正向增长,更别提江淮、广汽这些“失速”车企。可以说,比起亏损,扩大亏损更可怕,比起扩大亏损,更可怕的是那些占据市场份额优势的企业也没能实现正向增长。

东风集团就是“增收不增利”的代表。上半年营收545.3亿元,净利润仅为0.55亿元,此前其发布的盈利预警称,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合资乘用车业务销量和利润大幅下降;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在自主事业领域的研发、品牌建设、渠道建设和市场营销方面投入加大。

受累于合资品牌、新能源板块尚未崛起,成为传统汽车集团增长不利的主要原因。广汽集团上半年亏损25.4亿元,财报中指出,受汽车行业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集团汽车销量下降;重点推出的多款新能源车型销量仍处于爬坡期等多重因素叠加,整体经营成效未达预期目标。广汽集团上半年累计销量同比下滑12.48%,仅广汽丰田实现销量正增长。

车企面对“销量下滑”“利润收缩”的双重困境,怎样做到车卖少了钱还能多挣?赛力斯是典型个案,给出的发展新模式是“高端化”。

今年上半年赛力斯新能源汽车总销量17.2万辆,同比下滑14.35%,营收同比下降4.06%,但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了81.03%——销量、营收下滑,但盈利增长了,成为众多车企中毛利率第一,达到了28.93%,二季度毛利率更是达到29.52%。

在赛力斯身上可以看到,单车盈利能力是挣钱的关键。“我不赚钱,没人能赚钱了”,曾经号称车圈最能赚钱的长城汽车,18.38%的整体毛利率就超过了比亚迪和吉利。长安虽然净利润下滑,但扣非归母净利润14.77亿元,同比增长26.36%,毛利率14.58%,同比增长0.78%,也显示了盈利能力的增长。

大力改革

“速度史无前例”。回顾仅耗时56天的新长安重组历程,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难掩振奋。新长安的诞生是汽车产业把握核心竞争力、聚合优势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在行业加速转型与竞争白热化的大变革时期,需要最强有力的破局办法。

东风的破局手段是“腾笼换鸟”,岚图上市,集团退市,向优质产业集中,从而快速进入新能源、高端化品牌引领的下一个发展阶段。根据东风集团股份8月22日公告,其子公司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将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港股,东风集团股份则同步完成私有化退市。

另一家饱受瞩目的汽车集团也进入改革深水区。广汽“番禺行动”开展近10个月,相继实施了一系列组合拳,包括打造经营型总部、实施自主品牌一体化运营、导入IPD再造产品开发流程体系和推进干部人事改革,等等。

2025年6月最后一天,广汽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专程前往深圳,到华为总部拜访掌门人任正非,“就汽车产业趋势、营销创新、客户洞察、公司改革治理及合作项目推进等,进行深入学习交流”,最重要是,“期待双方合作项目首款产品尽快上市”。

紧接着冯兴亚,朱华荣都在社交平台发布与任正非的会面合照,引发市场高度关注。车企的改革似乎以“拜访任正非”为信号,华为也成了重要“打卡地”。

东风奕派汽车科技公司总经理汪俊君也表示,从岚图到猛士再到奕派,与华为的合作进入了一个更深入的阶段。

在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就指出,传统汽车企业“单打独斗”困难很大,跨界融合协同创新是走向成功的捷径。

2025年1月,上汽集团将上汽乘用车、上汽国际等核心单元整合为“大乘用车”事业板块,为新能源转型扫清组织壁垒。随后引入外部力量,2月与华为签署深度合作协议,仅两个月后便联合发布全新品牌“尚界”,OPPO、Momenta、大疆、地平线等也都加入合作版图。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汽营业总收入2995.9亿元,同比增长5.2%,扣非归母净利润54.3亿元,同比增长432.2%,1—7月累计实现整车批售239万辆,同比增长15%,自主品牌销量同比增长23.3%,占总销量的63.5%,新能源销量同比增长43.5%,增速跑赢市场大盘。

看到希望

零跑汽车是一只“乌龟”。这是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所说。成功者是少数,行业仍在激烈竞争中,朱江明把零跑定义为龟兔赛跑中的“乌龟”,如今,稳扎稳打、步步前进的乌龟,终于迈过了盈亏线。

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零跑汽车规模净利润为0.3亿元,首次实现半年度利润转正,零跑汽车总收益达到242.5亿元,同比增长174%。

从去年同期亏损22.1亿元到今年盈利0.3亿元,零跑新晋盈利阵营,对新势力“们”是一次欢呼鼓舞,新势力车企有路径向上突破,依靠技术创新、性价比战略“弯道超车”。

纵观上半年,理想依旧是赚钱最多的新势力车企,然而“断崖下滑”的业绩已经亮起了黄灯。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理想营收302亿元,同比下降4.5%,低于预估的324.7亿元;净利润11亿元,同比下降0.4%。

甚至在理想汽车一直引以为傲的销量上,也是同样状况。8月,理想汽车销量仅2.8万辆,同比下滑超40%,相比与高峰期5万辆月销量直接腰斩,甚至被蔚来反超,蔚来8月销量31305辆,这也是自2022年11月以来,蔚来首次在月度销量上反超理想。

而有机会接近盈亏平衡线的车企还有小鹏。前不久,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自信地表示,“2025年二季度,小鹏汽车各项核心业务和财务指标,包括销量、收入、毛利率、在手现金,都达到了历史最佳水平。”

而他的底气来源于小鹏汽车优异的财报数据。营收激增,亏损大幅收窄,小鹏汽车上半年实现营收340.9亿元,同比增长132.5%,净亏损从上年同期的26.5亿元收窄至11.4亿元,已经成功“止血”。

还有更多的新势力车企正在向盈亏平衡线努力靠近。习惯“烧钱”的蔚来,在今年却选择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蔚来创始人李斌称,“要让每一分钱投入都要听到回响”,但二季度净亏损仍达49.9亿元。然而,随着乐道L90迅速收获大量订单,蔚来发展持续向好,李斌也对蔚来下半年亏损收窄保持信心。

新势力集体逼近盈亏线,其背后不仅是销量规模带来边际成本递减,也包括新势力能否保持产品竞争力与成本优势的平衡,以及寻找新的增长点。依靠技术创新、性价比战略、海外市场等新增长点,部分新势力车企已经扭转盈利状况,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也需要新势力车企抓住战略重点,下半年的“生死战”更加关键。

研发托底

净利润同比暴跌30%?比亚迪的财报细看真让人吓一跳。上半年营收3712.81亿元,同比增长23.3%;净利润155亿元,同比增幅13.79%。第一季度91.55亿元净利,同比翻倍,但第二季度却只有63.45亿,同比骤降30%,扣非后更惨,直接腰斩。

看看研发投入,就没那么意外了。比亚迪二季度研发费用高达154亿元,环比增加12亿元,大幅超出市场预期的126亿元,同比增长71%、环比增长8%,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加挤压了利润空间。

也就是说,尽管上半年的财报不太好看,但源于比亚迪选择大举投入研发,让技术创新赋能未来的企业发展。从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排名来看,比亚迪以308.8亿元排名领先,相比第二名的中国建筑几乎高出一倍。

7月11日,比亚迪智能驾驶系统“天神之眼”全面OTA升级,全球率先实现接近L4级别的智能泊车技术,并推出“安全兜底”承诺,为泊车过程中的系统责任提供全面保障。

这也看出,比亚迪技术研发十足的底气。重研发、重技术,已经成为车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技术研发成效凸显,自“全民智驾”战略发布以来,仅半年时间,搭载天神之眼系统的车型销量便突破120万辆。

研发从未如此受到重视。不仅如此,越来越多车企还将目光聚焦在技术自研上,“卷”技术已经成为比拼的新赛道。

截至2025年6月底,长城集团累计申请专利近5万项,获得授权专利近3万项,并着重在混动系统和汽车安全领域重点研发。长城汽车发布首个车企自研主被动融合测试能力,构建了“路—车—人”三位一体的越野分级安全标准体系,并斥资5.1亿元打造亚洲规模最大的独立安全试验室,年试验能力达500次,牵引系统全栈自研。

如今,重研发、重技术的战略方向已经得到验证,“技术变现”成果逐渐显现。不少车企通过“技术投入”进而实现“技术收入”,成为另一个盈利的新方向,为自身的产品强势赋能。

数据显示,上半年小鹏汽车毛利率为16.5%,去年同期为13.5%。汽车毛利率为12.6%,同比增长6.6个百分点。小鹏与大众的技术合作是其毛利率改善的主要原因。小鹏上半年技术收入为28.3亿元,同比增长了23.3%,占比总营收的8%,大幅提升了毛利率。

小鹏汽车不仅在硬件研发、软件研发上做软硬全栈自研,还在多维度的交集做跨域融合,并强化AI方面研发创新,每年为AI研发投入超过40亿元。理想汽车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研发费用为28亿元,全年研发超百亿元,平均每3天投入1亿元用于核心技术研发。

何小鹏表示,“我觉得这个积累会厚积薄发,我认为汽车公司将来会非常赚钱,小鹏四季度的目标之一是要有利润,可能一两年就把以前的亏损给赚回来,完全是有机会的。”

海外“钱”景

8月29日上午,两艘万吨级滚装船——“比亚迪西安号”和“安吉31”轮同时停靠小漠国际物流港码头,新能源汽车排成两条“车龙”有序驶入船舱。这一天小漠港新能源整车装载量突破4000辆,创历史新高,4公里外的比亚迪深汕生产基地里,新车还在不断驶下产线。

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出口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新能源汽车出口达到106万辆,同比增长75.2%。

车企紧锣密鼓漂洋过海,自然是因为高溢价、高毛利的“钱”景无限。比亚迪上半年海外销量47万辆,占总销量的21.9%,但财报显示上半年其境外收入1354亿元,同比增幅50.5%,占总收入的36.5%。

汽车产品出口均价高、盈利能力强,而新能源趋势下的高端化机遇,进一步助力中国汽车出海的“量价齐升”。因此,车企一边加快海外销售的网络布局,抢占市场,一边以合资合作、本地化研发生产等规模深度链接全球。

作为上半年汽车出口销量冠军,奇瑞的招股书披露,今年一季度奇瑞海外市场收入为262.89亿元,占同期总营收的38.5%。从2024年9月30日到2025年3月31日,奇瑞经销商网点数量在这半年时间里增加了417家,平均每个月增加近70家。

今年上半年,长安汽车海外市场销量达29.9万辆,同比增长5.1%,长安汽车在境外市场的销售毛利率达到22.23%,但该数据同比下滑4.68%。一直以来出口表现不错的长城,今年上半年海外销量同比下滑,仅完成销量目标的38%,也折射出海外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对于吉利上半年海外销量同比下滑8%,吉利汽车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在2025上半年财报业绩会上称,下滑有多方面原因,吉利汽车为此建立了海外市场快速响应体系,布局了大量渠道,相信下半年随着新车上市,海外销量环比上半年会有大幅增长。

新势力则在以更灵活的姿态赶赴出海热潮。零跑汽车得益于与Stellantis集团成立的合资公司零跑国际,海外进程较快,已进入约3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超600家网点,其中欧洲超过550家。

更多主流新势力车企的出海业务则处于起步阶段。理想在Q2财报电话会上表示,2025年是理想汽车的出海元年。蔚来则坚持其高端定位路线,计划于2025—2026年进一步拓展欧洲市场,其在中东、北非地区也有所布局。

责任编辑:张阿嫱
  • 汽车
  • 新能源汽车
  • 汽车产业
  • 汽车研发
  • 比亚迪
  • 小鹏
  • 国产车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