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一柄漆扇 赠礼世界 千年技艺 对话文明

2025年09月05日 18:08:01 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胡凌云

1.jpeg

上合峰会期间,俄罗斯记者安杰莉娅拿着自己制作的漂流漆扇爱不释手。

2.jpeg

加入矿物颜料的漆,还需调制到浓稠拉丝状态,才能用于上色。

3.jpeg

砂纸打磨。

4.jpeg

郑勇为上合峰会特制的漂流漆扇“无极纳福扇”作为“伴手礼”赠予嘉宾。

5.jpeg

漆器需要一遍遍上漆,干燥,打磨,为了缩短教学过程,郑勇使用电子设备加温干燥。

6.jpeg

漆器打捻是一个技术活,需要用牙签挑起漆料,一点点的点画。

7.jpeg

手工推光。在用砂纸打磨数十遍后,还需使用推光粉用手打磨,才能达到光滑如镜的效果。

8.jpeg

‌‌郑勇在天津工业大学校园里给自己种植的漆树浇水。他希望这些漆树长大后,能用于教导学生们如何割漆取漆。

2025年8月31日,上合组织峰会在天津举行。天津工业大学郑勇教授团队精心制作的漆扇,作为“伴手礼”赠予来津嘉宾。在峰会非遗展区,郑勇团队的漂流漆体验台前气氛热烈,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斯里兰卡等国的嘉宾们纷纷将空白团扇浸入漂着彩漆的水中。扇面浮起云雾般的独特纹理,每一把都成为“文明的指纹”。

这份惊艳背后,是千年技艺在津门的重生。在郑勇的实验室里,陈列着他耗费数月复原的陶胎漆器——在陶瓷胎体上,经60至80遍反复刷涂金粉犀皮漆,形成如凝固流光般的效果;跳刀纹灵动,与晕金纹饰交相辉映,散发出温润如玉的光泽。陶胎漆器曾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于汉代达至巅峰,却在东汉后失传千年。这位“85后”学者从故纸堆中将其唤醒,并被其历史价值与独特魅力深深吸引。

复原之路充满挑战。工艺极为繁琐,需经历制胎、烤漆、裱布刮灰等十多个步骤,初期漆层极易脱落。在材料学专家协助下,团队攻关数月才解决附着力难题。郑氏漆器融合四大特色:取唐宋高古釉瓷为基,饰以灵动跳刀纹,裹温润犀皮漆为肌,绘点睛晕金纹为魂。四技相契,交织出一场璀璨的艺术交响。每件作品需近一年时光打磨,沉淀着千年匠心与文人雅致。

漆艺的活力更在于传播与对话。

在上合峰会新闻中心非遗展示区,郑勇的漂流漆体验成为焦点。外国嘉宾轻触水面,瞬间捕捉由漆液形成的东方画卷。俄罗斯记者安杰莉娅屏息凝神,第一次触摸到了八千年中国漆艺的温度。阿塞拜疆总统新闻处官员萨尔维娜兹欣赏着两个不同图案的扇面,爱不释手。短短几小时,展台上便摆满如晚霞、似星云、若飞天的漆扇。萨尔维娜兹将漆扇迎光转动,流动的光泽让她看到了文明对话的具象表达。

与传统的师徒传承不同,郑氏漆器是从古籍中“复活”的绝技。经团队十余年探索,这项中断千年的工艺重获新生。郑勇深信,漆器承载着古人生活美学的重要一翼。面对文化繁荣的新时代,团队将继续致力于在国内外年轻群体中普及陶胎漆器技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绽放绚烂之花。

在工作室中,郑勇轻抚一件新完成的陶胎漆器,犀皮漆层下跳刀纹的律动隐约可见。这件融合“八千年技艺”的作品即将奔赴下一场国际展览。当流光溢彩的漆扇握在不同肤色的手中,人类文明交融互鉴的故事便书写了新的篇章。

责任编辑:张阿嫱
  • 漆器
  • 漆扇
  • 手工艺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