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京津冀非遗持续性发展高级研修班结业仪式暨十期研培精品展,昨日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举行。
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旨在为非遗传承提供高校的学术资源和教学资源支持,通过学习专业知识、研究技艺和技术、开展多形式的交流研讨与实践,帮助非遗传承人群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提高文化自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天津大学已经承办了十期研修班,300余名非遗传承人走入该校学习,助力各自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
此次研修班的核心任务与目标在于通过非遗产品设计、品牌营销、文旅融合等方面的培训,促进非遗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该项目负责人、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马知遥介绍,本次研培课程中,传承人开拓思维,积极合作,创作出的作品既结合了课程所学内容,又体现了不同非遗项目的互相借鉴。在学习之余,学员们积极沟通交流,互相帮扶,向非遗的持续性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学员代表魏丽丽表示,通过此次学习,她接触到了包括人工智能、市场运营在内的多个领域知识,研培期间与其他传承人达成合作研发意向,未来会致力于非遗传承以及同更多的传承人合作。
十期研培精品展汇聚了历届非遗研培班学员创作的优秀作品,从面人、泥塑、布艺,到葫芦雕刻、剪纸等,展现了非遗传承人精湛的技艺,展览持续至11月9日。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