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平台?

2025年09月16日 10:01:02 来源:新闻战线微信公号

在媒体格局深刻变革的当下,平台作为信息传播、服务聚合与用户连接的核心载体,深刻影响着舆论生态与价值导向。如何让主流媒体在平台建设中实现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的跨越,牢牢掌握信息化条件下的舆论主导权,成为现阶段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期聚焦“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平台”,邀请业界学界人士展开对话,解析主流媒体如何打造自主可控的智媒平台,并通过技术研发、内容创新、生态构建等路径,在信息传播中彰显专业权威,在功能拓展中释放多元价值。

关国锋:破解“三有三无”难题, 打造自主可控智媒平台

随着以用户生成内容的新媒体平台兴起,媒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体意识到,打造自主可控智媒平台,将是数字时代掌握话语权的必由之路。

3年多来,河南日报社探索打造了顶端新闻这一自主可控的智媒平台,研发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党媒算法,成为主流媒体在数字时代进行系统性变革,引导舆论场、掌握主动权的一种路径尝试。

“借船出海”需破解多重困局

谁掌控用户平台,谁才能主导传播。自主可控智媒平台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形态。“自主可控”是指技术底座完全由自己研发,把用户、数据等核心资源掌握在自己手中;“智媒”既体现传媒的底色,也蕴含技术驱动;“平台”代表着开门办端,是一种匹配供需的商业模式。打造自主可控智媒平台,要坚持党媒底色,坚定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用主流算法满足用户需求,构建更精准触达的传播渠道。

协同推进平台建设的“顶端探索”

3年多来,顶端新闻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方法“小步快跑、迅速迭代”,不断破解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在实践中实施顶层设计工程、“四力”打造工程、产业链打造工程、技术研发工程和体制机制保障工程等“五大工程”,集内容、技术、运营、经营、行管于一体协同推进平台建设。

内容生产与传播。顶端新闻通过“在海量中选择优质,在优质中满足个性”的内容策略,构建主流舆论新阵地。一是构建“OGC(职业生产内容)+UGC(用户生产内容)”双轨生产模式。二是打造党媒算法。三是构建“站内+站外”内容分发体系。四是积极主动发声。

用户增长与运营。顶端新闻从实际出发,依托媒体资源链接优势,构建用户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闭环机制,持续提升用户黏性。一是凝聚创作大V力量,形成优质内容供给优势。二是以B端带C端,实现年均新增注册用户100万,顶端号粉丝总量攀升至550万。三是通过各种激励措施,激发优质内容生产,并提升内容消费活跃度,构建“创作—消费”激励闭环。四是建立标签画像,实现精准推送,有效提升用户内容消费体验。五是打造“众端之端”,与政务、商业服务端对接,推动实现“一端在手、服务尽有”。

技术研发与应用。顶端新闻从用户体验、迭代效率、可控性等因素考虑,选择走自主自立的技术发展道路。一是打造融合团队。推动技术团队与内容、经营、运营等团队融合,培育“最懂传媒的工程师”团队。二是构建技术体系。以“夯实底座、强化中台、多元应用”为基础架构,筑牢数字地基,组建算法算力中心,搭建中台系统,支撑客户端等智能前端发展。三是拓展应用场景。推出一端百面、顶端算法、智能创作、AI快讯等智媒产品。

生产投入与经营。顶端新闻突破传统媒体依赖广告、发行、版权的单一盈利模式,创新营销方法,构建自我造血体系,形成了“以特色IP为引领,以策划创意为驱动,以两大MCN为抓手,以数据效果为支撑”的全案营销模式,为企业提供内容生产、流量运营、效果追踪闭环服务。顶端新闻通过“平台+政务服务”“平台+商务服务”盈利模式,形成平台政务营销、平台商务营销和平台模式输出等三大经营业务体系,并进一步布局数据产品打造、平台经济培育、平台生态布局等新兴产业。

人才培养与体制。顶端新闻打造平台型架构,构建“董事会(党总支)管总、工种主建、工厂主战”的平台型组织。建立“竞聘双选”机制,实行“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动态管理,近三年年均优化率超10%。推动采编人员向内容运营官、产品经理转型。以数据驱动考核,建立了以数据为基础、覆盖全员的目标管理体系,设置占比不等的跨部门协同系数,通过考核挂钩促进部门间深度融合。

转型变革和路径选择的逻辑

上线3年多来,顶端新闻已成为河南最具影响力的移动端媒体之一、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头部智媒平台。目前,顶端新闻发展势头强劲、空间广阔、动能充沛,树起进一步深化系统性变革的信心。

筑牢主流思想舆论阵地,成为舆论引导关键力量。作为河南舆论引导的核心阵地,顶端新闻用3年时间实现了对传统都市报二三十年影响力的超越,成为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案例。一是打造了一批现象级IP矩阵,实现引导力聚合。二是经过内容生产模式重构,突破了传统媒体自采自编生产模式,创新“UGC+OGC”融合机制。三是自研的党媒算法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内容与受众的高效匹配,取得互动量高增长和推荐效果大提升。四是筑牢舆论场“压舱石”,获得广泛认可。

平台内生动力日益增强,多项指标发展潜力巨大。顶端新闻通过构建创作者生态、盘活内容资产等方式构建起自增长生态,多项指标居省级媒体前列。一是创作者矩阵形成规模效应。二是用户资产价值开始释放。三是沉淀海量优质内容资产。四是锻造出强大的自主研发实力。

探索出低成本增长方式,快速形成自我造血能力。顶端新闻以远低于行业平均的投入,探索出一条新型主流媒体市场化转型的路径。一是低成本用户增长。二是低成本融合发展。三是探索的“平台+政务服务”“平台+商务服务”盈利模式已经显现出巨大优势和潜力。四是经营高速增长。

探索“平台+”融合模式,开辟媒体转型新路径。顶端新闻以智媒平台为牵引,通过“平台+媒体/公司”先后深度融合河南商报、漫画月刊等单位,走出了一条传统媒体系统性融合变革的路径。

经过3年多的探索,顶端新闻通过推进系统性变革,在平台理念、舆论引导、队伍建设、技术研发、创作者运营等诸多领域筑牢生存根基,增强发展动力,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跨越,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成为主流媒体在数字时代重夺话语权的一种路径尝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用户需求的持续变化,顶端新闻仍需不断创新和完善平台建设,强化服务功能,推动平台从“新闻首页”转向“服务首页”;增强社交功能,让平台更具“烟火气”;挖掘数据价值,推出数据变现产品;等等。通过持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成为河南传媒数字化技术底座、服务治国理政新阵地、网上便民服务新窗口和服务产业链接新枢纽。

郭全中等:以“大融合”思路 打造智能可控平台

自2014年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各级主流媒体的平台建设取得一系列进展,仍存在诸多痛点。要打破媒体融合困局,实现市场化突围,就要在“大融合”思路下充分发挥制度性优势,建设功能集成化的平台架构,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打造智能可控的媒体平台。

主流媒体平台的系统性短板

在推进系统性变革目标上,仍有主流媒体以“融媒体”的局部性变革作为目标,导致主流媒体的平台建设踌躇于通过传统媒体融合智能媒体的局部阶段,平台建设尚未彻底地融合于互联网,仍然存在着有端无客、有数无智、有服无盈等问题。

有端无客:用户连接失效。在互联网商业平台发展下,主流媒体的用户空间正在持续被挤压,用户连接失效始终是平台建设首要打破的困局。

有数无智:技术内嵌不足。当前主流媒体平台建设更注重内容能力建设,技术内嵌流于表面,如停留在操作界面升级和生产环节替代的浅层阶段,在用户运营的精细化、服务设计的生态化、生产流程的智能化等方面明显落后于商业平台。

有服无盈:商业模式低效。在实践中,许多主流媒体在重构媒体平台的商业模式中,过度地依赖既有成功经验,缺乏基于市场需求进行产品迭代和服务更新的在地化考量,即使构建了综合服务体系也难以达成较好的营收目标。

“智能媒体生态”的新变革目标

“智能媒体生态”是基于当前平台在舆论阵地、综合服务、社区枢纽、市场发展等多方面的功能实现新的整合与发展,其核心是打造自主可控平台,战术、国家战略、用户是重要的生态基因。主流媒体若想打造智能可控平台,必须有科学合理的目标。主流媒体的首要任务是超越以前的局部变革思维,在“大融合”思路指导下开展全局性的生态化变革。

在智能可控平台的构造中,技术是基础架构、国家战略是底层逻辑、用户是可持续运转的必要连接点,三者共同构建起媒体平台的智能化架构。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更新,技术作为“智能媒体生态”的基础架构,已经深度嵌入媒体生态的建构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更是已经成为引导智能媒体生态的“基础设施”。重大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对主流媒体践行“四力”与场域起着决定性作用,也为“智能媒体生态”的建设提供资源保障,因此,国家战略成为“智能媒体生态”的底层逻辑。作为媒体平台建设的目标之一,用户是实现“智能媒体生态”可持续运转的必要连接点,通过利用数智技术深度、全时掌握用户需求,将需求落地留存用户,重建媒体平台的用户连接。

自主可控智能平台打造的可行路径

当下,主流媒体的平台打造模式主要为“小融合”思路下的单一新闻模式和“大融合”思路下的综合服务模式两种。在实践中已经证明,基于单一的新闻产品和服务打造的媒体平台难以吸引足够的用户并保持活跃度,因此,选择打造综合服务的自主可控智能平台是媒体平台再造的良好选择。

前提条件:掌控新稀缺资源。“大融合”思路,是指传媒集团和媒体机构跳出媒体做融合,在整体深度融合转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制度优势,积极融入国家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及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工作中,搭建起区域化或行业化的自主可控互联网平台,以实现重建用户连接和重构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的目标。“大融合”思路不仅与主流媒体的智能可控平台建设目标相契合,还以媒体功能和定位作为逻辑起点,把主流媒体通过制度性优势获取的稀缺性资源作为媒体平台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可行路径:打造“三智化”平台生态。“三智化”平台生态定位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治国理政新平台”以及“智慧媒体”“智慧政务”“智慧城市(行业)”的平台生态,“三智化”平台生态之间呈现“核心—延伸—分散”的水波型扩散状态。从长远发展考量,打造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三智化”平台生态,能够通过提供综合服务来获取用户,真正实现重建用户连接,完成商业价值变现的闭环。

发力点:优化平台运营。主流媒体平台要在与互联网商业平台的市场竞争中构建差异化优势,不仅需依托制度性优势,还要从以下具体发力点中优化平台运营。

技术内嵌:从工具应用到生态底座。数智时代,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实现了生产力的革新,坚持智能化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打造智能自主可控平台必须将数智技术深度嵌入平台建设中。这就要求主流媒体必须加大技术投入和配置,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新适配。技术的单纯“内嵌”需要上升为“强制内嵌”,超越传统的技术表层应用,将技术深度嵌入所有业务流程中,对媒体平台的组织架构、生产流程、商业模式进行结构性重塑,实现智能可控平台的“智能化”。

平台运营:用户期待与生态激活。建设智能自主可控平台,不仅要在把握制度性优势前提下依靠新稀缺资源建立竞争优势,还需要打造良好的平台服务提升用户使用度。平台运营包含内容运营、用户运营、产品或服务运营,智能可控平台的打造必须进行精细化的平台运营,借助数智技术向外链接资源内容、向内打破区隔提供服务等方式,全面提升平台的内容质量和服务质量,打造良好的平台生态,满足用户期待。

服务体系:“一精多强”综合服务。媒体服务始终是主流媒体的立足之本和核心优势,媒体平台建设要在保证信息质量的前提下,承担好信息传播者、舆论引导者、社会监督者等基本的媒体职责,做精媒体服务,彰显区别于互联网的专业媒体能力。

(作者关国锋系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大河网络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顶端新闻董事长;郭全中系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互联网平台企业发展与治理中心主任;韦薇系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原文刊发于《新闻战线》2025年9月(上),本文为节选。

责任编辑:乔妙妙
  • 主流媒体
  • 市场营销
  • 变革管理
  • 融媒体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