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古城焕新 市民游客共享苏式美好生活

2025年09月16日 21:24:32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邰子君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里,修缮后的潘世恩故居等古建老宅成为热门打卡地;蓝·SPORT文化创意产业园内,曾经“古城区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以“全民运动+夜经济”的理念,点燃夜间文旅消费;十全街中,“首店经济+非遗体验”吸引众多年轻游客……漫步苏州古城,一座座古建、一条条老街在城市更新中展露新颜。

古城保护赓续文脉

苏州古城历经2500多年而城址未变,是全国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的古城之一。近年来,苏州注重活态保护,在城市更新全过程、各环节加强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突出延续特色风貌、改善人居环境、激发消费活力等重点,努力以城市更新促进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经济效益共同提升。

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苏州古城迄今为止保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苏州古城平江建设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街区注重保护历史风貌建筑本身的形态,既有整体规划,如普查传统民居组群、传统民居单体,梳理优秀建筑、历史院落案例;也有微观改造,如平江九巷、大儒巷38号等,都充分保护了古城的街巷肌理、传统风貌。

以大儒巷38号为例,这里是元代古昭庆寺的原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023年,苏州市姑苏区积极创新,精心打造了“大儒·午后有戏”群众文化品牌,在保留古昭庆寺建筑主体结构与历史韵味的基础上,对其原有的功能布局进行了重构,推出了“我在姑苏遇见大师”沉浸式非遗展陈及互动空间、非遗专题图书馆“鸿儒书房”、专业曲艺空间“鸿儒曲苑”等。

今年60多岁的乔大爷住在离大儒巷38号不远的地方,每天清晨,他都要在平江路遛弯,现在他还可以去大儒巷38号重温老苏州的文化。“这里原来的风貌和格局保存了下来,和记忆中差不多,街区环境和居住条件也越来越好,看着游客人来人往,很幸福。”乔大爷说。

姑苏区公共文化中心主任施政介绍,近年来,姑苏区积极开展老宅焕新打造、空间活化利用、文化创新传承,进一步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碰撞出新的火花,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这里喝茶听评弹,感受“苏式生活美学”,了解评弹艺术,品味苏州文化。

场景更新丰富体验

在保护好古城的同时,苏州因地制宜引进年轻化、体验式的新兴业态,推进十全街、仓街、金城新村等街区更新改造,统筹实施街道空间优化、停车需求疏导、景观节点美化、夜景照明升级等工程,并先后对双塔、彩香等38个城市老菜场进行改造。“见人见物见生活”的街区、兼具“烟火气”和“文艺范”的菜市场,受到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的广泛好评。

乘坐游船看着两岸人来人往,在老苏州茶酒楼品味地道的苏州美食,站在面包店门口听一场露台音乐会……作为苏州古城最有代表性的特色街区之一,去年焕新亮相的十全街已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地。数据显示,改造后,十全街周末客流峰值较此前激增3倍,日均人流量突破5万人次,特色餐饮、文创零售、沉浸式体验等新型业态营业额增幅超50%。

十全街综合改造工程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打造“网红经济”“首店经济”“特色经济”集聚地,并将人行道从平均1.5米拓宽至7.5米,清理112处路障设施,拆除62套人行道路灯杆,同时打造24处开放空间景观节点,提升十全街主街及十全河河道两岸景观灯光,优化街区生活品质。

老苏州茶酒楼青年主理人金晓琪说,十全街的历史底蕴与苏式生活美学是其核心竞争力,在此基础上,餐厅一方面做好苏帮菜,用菜品串联起苏州饮食文化与文人雅趣,另一方面创新消费场景,增强食客的互动参与感。“过去店里的消费群体以中老年本地市民为主,如今入店的外地游客占比达到了40%。”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形成“体验传统苏州慢生活,实践时尚苏州慢生活”的特色功能,街区内入驻商户达到150家;经过修缮重新亮相的章太炎故居,被打造成由书店、自习室等构成的“园林书房”,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打卡;32号街坊内,一处仅2.2亩的江南典型私家园林畅园,在启动保护更新后,将外围东侧建筑改造成为畅园有熊酒店,在平均房价突破3000元的情况下,依旧“一房难求”……苏州多个城市更新项目均展现了古城的旅游吸引力。

人文经济交融互动

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过程中,苏州以市场机制实现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推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与人文精神传承的双重目标。

如何以市场机制来实现转化?苏州多途径引入社会资本,实施“古城保护更新伙伴计划”,依托苏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进一步提升古建老宅对外展示、招商引资的高效性、便捷性和可达性,成为古建老宅对外展示的重要平台。计划实施以来,潘祖荫故居等百余处古建老宅在社会资本参与下实现了活化利用,同时培育出蓝园、安和锦等社会资本更新实施主体,建成了美罗创意产业园等企业自主更新项目。

姑苏区吴门桥街道保留了饱经沧桑老厂房的文化痕迹,近年来,街道引入蓝园、安和锦等优质产业园运营公司,协调原苏州恒亿电子厂、苏州美术地毯厂等一批老厂房进行改造升级,采取专业性的保护、修缮和加固措施,内部则注重文化展示,丰富时尚功能。

“辖区内先后打造了美地PARK、蓝·芳华等7个由老旧厂房改造而来的标杆型文创产业园,释放了产业发展沃土8.32万平方米,夯实了人文经济共生空间基础。”吴门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古城保护更新让历史文化不断彰显,让文化产业效益逐渐凸显,让民生功能日益完善,体现了人文经济学‘以人为本、惠民利民’的精神内核,延续了古城的人情与文脉,形成了新老街坊共创共享当代苏式美好生活的格局。”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朱艳表示,苏州致力于宜居、宜业、宜游,为所有工作在苏州、生活在苏州、旅游在苏州的人服务。

责任编辑:张阿嫱
  • 苏州古城
  • 十全街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