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郭墨涵:铁板绣娘“秀”世界

2025年09月17日 19:56:36 来源:河北日报

8月16日,郭墨涵展示她推出的“简易浮雕”DIY产品。记者 刘 萍摄

编者按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之一是“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以此为契机,我们走访燕赵大地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里的青春一代,展现非遗的青春与活力。这些青年人用自己的方式和态度传承非遗技艺,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古老非遗与青春时尚相结合,掀起了一股“国潮风”,让非遗成为可触摸、可参与、可分享的生活方式,从而让非遗焕发出新活力、新光彩。

即日起,本报推出《非遗“青春派”》系列融媒体报道。这趟青春之旅,邀您同行。

□本报记者 刘 萍

“叮当、叮当、叮当……”近日,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校园里,一阵富有节奏的金属打击声穿透晨雾。郭海博铁板浮雕艺术工作室里,扎着马尾、戴着护目镜的青年教师郭墨涵正全神贯注地挥动錾子,铁板上,白洋淀风景渐显:盛开的荷花、摇曳的芦苇,青头潜鸭一家五口自在游弋……她举起手机,向记者展示她用人工智能让图案“活”起来的小视频:“姐,看它们一家多快乐!”

30多岁的郭墨涵,是省级非遗“郭氏铁板浮雕”代表性传承人。当下,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如何借“AI大脑”寻找千年金属錾刻技艺的新可能,成为郭墨涵不断思考的新问题。

在石家庄湾里庙步行街的工作室里,常上演有趣的一幕:一边是父亲郭海博用传统技法雕孔子像,另一边是女儿郭墨涵在隔壁创作铁板“哪吒”,研究学习LABUBU的艺术特色。“我爸见我把铜板烧出七彩,差点犯心脏病。”她笑着说。这“破坏性创新”后来竟成了郭氏彩铜浮雕的招牌——独创烧色工艺与“蜡染烫彩”技术,突破铁板浮雕传统黑白色的限制,让硬金属铁板有了温度和色彩。“铁板绣娘”不经意间又打开了技术创新的世界。

父亲渐渐理解,女儿作品里夸张的透视、大胆的处理,是新一代年轻人对传统的重新解读。2022年河北省“最美家庭”颁奖礼上,看着女儿用全息投影展示传播数字化工作室,老父亲红了眼眶:“这丫头把老手艺玩出了新境界。”

给千年老手艺装上“AI大脑”,让更多人体验手作魅力,成为郭墨涵的执念和追求。

2025年雄安非遗大会上,郭墨涵的展位前排起长龙,时尚潮人们争相体验“简易浮雕”——用特制工具在铜板上刻个性图案,秒变“非遗体验官”。“要让非遗像奶茶一样融入年轻人的日常。”她推出的“体验版”金属浮雕走红:巴掌大的铜板、安全锤錾,配着十二生肖等简易模板,30分钟内,“非遗小白”也能完成一件作品,沉浸式感受创作乐趣。这次郭墨涵带着铁板浮雕“打”进AI世界,也打进青年潮世界。

如何“出圈”“出海”,让铁板浮雕与世界对话?郭墨涵有着自己的计划和想法。

“跟我学习的许多留学生通过TikTok向海外展示自己的铁板作品,吸引许多韩国粉丝专程来学‘打铁’。”郭墨涵跟记者聊起铁板浮雕的“出海记”。

2023年7月,巴黎卢浮宫卡鲁塞尔厅,她的作品《喜鹊登梅》前围满观众,她成为首位在此展示中国铁板浮雕的艺术家。法国评论家惊叹:“东方写意与金属材质竟能如此交融!”更震撼西方同行的是她的“盲錾”绝活——蒙眼锤击出完美渐变的羽毛。她还特意带去可参与互动的软“浮雕”体验产品,法国孩子在特制箔纸上錾刻埃菲尔铁塔,作品竟透着中国水墨画的味道。“文化对话要从触觉开始。”她牢记父亲的话,“艺术无国界,文化可以交流互鉴。”

从奥运舞台到国际展会,郭墨涵的铁板浮雕成了中华文化“软实力”的“硬载体”。2022年作为冬奥火炬手,她创作的《福娃迎奥运》《超越》等作品,融入虎头帽、锦鲤等民俗元素,用丙烯上色让作品更鲜艳,展现滑雪运动的激情,传递冬奥文化。“用金属语言讲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这是她的创作新理念。

郭墨涵说,她在大学里开设的“打铁”非遗选修课火爆异常,不仅吸引中国大学生,更有15名外国留学生拜师学艺。孟加拉国留学生台敏凭借铁板浮雕技艺在上海合作组织国家职业技能大赛获奖,回国后,她兴奋地发来视频:“老师,我在达卡也开了家铁板浮雕工作室!”她说,铁板浮雕开始在孟加拉国生根发芽。“每个留学生都是潜在的文化传播者。”郭墨涵认真教授,期待中国非遗、河北技艺传得更远。

“非遗传承不是复制过去,而是创造未来。”16年来,郭墨涵作为非遗“青春派”的代表,正用自己的创新故事证明:传统与潮流从不对立,匠心与创新本就同源。

在她的未来蓝图里,还有更多“金属锻造+”构想:浮雕与刺绣、贝母结合,做成首饰、背包;利用科技赋能推出DIY体验包;建立世界青年非遗创新联盟……自称“打铁后人”的郭墨涵正用青春的打开方式,推动古老技艺“破圈出海”,秀出新世界,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责任编辑:张阿嫱
  • 浮雕
  • 艺术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