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的苦闷悲叹,到“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与旷达,黄州这座城市赋予了苏轼什么?
这个答案,将由原创音乐剧《大江东去》揭秘给你听。
4月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指导、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出品的音乐剧《大江东去》在琴台大剧院启动发布会,宣布该剧将于5月1日、2日登陆黄冈黄梅戏大剧院演出——自去年8月北京首演之后,“苏轼”终于要回到黄州,回到“他”熟悉并脱胎换骨的地方。
用一部音乐剧
去揭秘黄州为何是苏轼的精神故乡
去年4月,《大江东去》正式启动排练,7月,作为2024深圳文博会艺术季项目,在深圳大剧院连演两场。
这是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在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之后的又一力作,创作团队力图用音乐剧的形式,追寻苏轼在黄州生活四年的生命轨迹,揭秘他从“苏轼”到“苏东坡”的精神嬗变,并展示秀丽黄州的人与物所带来的文化影响力。
黄州是苏轼的精神故乡。
公元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这是作为政治家的苏轼的命运转折,却也是身为文学家的苏东坡的新生之地——苏轼把最美的文、最佳的词、最奇的字、最雄的赋,都留给了黄州。
现场,《大江东去》导演霍樱提到,写苏轼,没有比选择黄州的四年更为贴切的了,“从‘寂寞沙洲冷’到‘大江东去浪淘尽’,这个心路历程足以展现苏东坡的蜕变,这已经足够丰富足够戏剧了。”
当然,为了更好地创作,主创团队也曾历经数月研习苏轼诗词,希望能在音乐剧里展现出他在逆境中的旷达和黄州的烟火气,音乐的创作也颇费心思,“其实苏轼的词本身就有很强的音乐性,我们只需要把它的文学性、哲学性和思想境界体现出来就行。”
她也同时提到,其实,苏轼的命运转折和他最终的旷达也有着当代寓意,“我们现代人遇到的困境,其实苏东坡也曾经历过,我们希望观众通过《大江东去》,收获到支撑自己的精神力量。”
用情感去触摸:
“那是苏轼的顿悟,也是我与他的共鸣”
著名音乐剧演员鞠红川和高天鹤,将成为《大江东去》黄冈站两场演出中的“苏东坡”。
8日,现身琴台大剧院发布会现场的鞠红川提到,虽然少年时就学过苏轼的诗句,但为了更好地理解人物,他在接演后迅速翻看了林语堂撰写的《苏东坡传》,还看了一些与苏轼有关的电视剧,“我希望我做的功课能让我扮演的角色更加立体化。”
出演过《当爱已成往事》《伪装者》《星辰》《唐人街探案》等多部音乐剧的鞠红川提到,相比自己此前的作品,《大江东去》的难度在于古人的还原,包括体态、包括语言。他提到,排练时导演往往会让他们提前穿上长袍和靴子,“这样我们就能精确感受到袖子、衣摆对身体的牵绊。”
少年的意气风发、中年的贬谪悲苦、晚年的旷达平静,苏轼的经历其实让出生在新疆、于北京求学、毕业后十年遇不到机会艰难前行的鞠红川有深深的共鸣,“一开始是不甘心:我有一身的本事,为什么得不到重用?”
去年初夏,《大江东去》曾在黄州排练,鞠红川遇到的黄州果然很热、很闷,“我能迅速感受到苏轼笔下‘瘴气缭绕’的感觉,也能很快进入角色,有时候我会特别同情他,演着演着就泪流满面。”
发布会现场,黄州区区长陈风推介黄冈文旅
他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大江东去》故事的高潮处,苏轼站在赤壁之上,高歌“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那是苏轼的顿悟,也是我与他的共鸣。”
据悉,音乐剧《大江东去》由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指导,黄冈市人民政府支持,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黄冈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品。
(图片为《大江东去》相关剧照)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