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大宣传商品功效
隐瞒商品关键信息
制造虚假紧迫感
“剧本”营销
营销内容低俗
......
近日
江西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发布直播促销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报告
揭露直播间五大问题
六大平台六十五个直播间现场体验
2024年下半年,江西省消保委委托第三方机构,选取6个平台作为体验调查对象,以普通消费者身份观看直播、进行消费体验,累计完成65个体验调查样本。体验调查发现,65个直播间中,有15个存在涉嫌价格误导、虚假宣传、套路营销、内容低俗等问题,其中涉嫌“剧本”营销、制造虚假紧迫感等问题较为突出。
五大问题涉嫌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01
夸大宣传商品功效
主播在促销时涉嫌存在
发布虚假信息、夸大功效的情况
其中以保健品直播间最为典型
2024年11月25日,体验人员在某直播间看到,主播在介绍一款所谓保健产品时声称,“吃这款产品可以治疗神经衰弱、脑供血不足、记忆力减退、心慌气短、心率不齐、心绞痛、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脏做过搭桥手术等病症”,并且表示“我舅舅5年前做过3次心脏手术,以前走几步就会喘的,现在搭桥手术没做,还可以在公园进行长跑。他受益了,用的就是这个……”。但实际上,该主播推销的产品外包装上写的是“冷加工糕点”,属于普通食品,涉嫌夸大宣传食品具有治疗效果。
所谓保健品的外包装“产品类型”上明确写明是“冷加工糕点”。江西省消保委供图
02
隐瞒商品关键信息
个别主播在促销时
涉嫌存在故意隐瞒商品的
生产厂家、品牌等关键信息
2024年11月11日,体验人员在某数码产品直播间看到,主播在介绍一款手机时,全程只说是“智能手机70pro”“2024新款智能手机”,而没有告知手机的具体品牌信息和生产商家,涉嫌故意隐瞒商品关键信息。
03
制造虚假紧迫感
主播经常以
“最后几单优惠”为噱头催促观众下单
涉嫌发布虚假信息诱导消费
2024年11月20日,体验人员在某酒业直播间看到,主播在介绍一款酒类产品时,刚开始强调只有15单优惠,而后又说最后加10单,但直播间显示该场直播已热卖133单。
04
“剧本”营销
部分主播涉嫌
立虚假人设、编造虚假场景
以达到引流的目的
2024年11月27日,体验人员在某直播间看到,女主播在介绍产品时,声称自己生病男方不让去医院,要赔钱卖货,把钱赔光为止,涉嫌进行“剧本”营销。
该直播间涉嫌“剧本”营销。江西省消保委供图。
05
营销内容低俗
个别主播在促销时
采用低俗、擦边的
形象和语言吸引观众互动与消费
2024年11月21日,体验人员在某茶荘直播间看到,主播在直播过程中,所穿服装、表演舞蹈涉嫌进行低俗擦边宣传。同时,该主播称“主播看起来不太正经,但是咱们的茶是正经茶”。
问卷调查:六成受访者认为投诉受理响应慢
本次调查还对具有直播购物消费体验的消费者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调查显示,直播促销因优惠力度大、互动体验性强受消费者青睐;消费者在直播间购买食品饮料和日用品较多。此外,受访者对以下方面问题表示不满:
夸大商品功效、发布虚假信息等情形较突出。
制造虚假紧迫感、“剧本”营销问题严重。
退换政策难落实,52.6%的受访者表示遇到过主播承诺的退换政策不落实的问题。
投诉处理迟滞,六成受访者认为直播间投诉受理响应较慢。
消保委建议
针对此次调查发现的问题
江西省消保委提出5条建议
严格把控准入标准,完善内容监管细则。直播平台不仅应建立全链条准入机制,要求商家和带货方提供全面的资质证明,更应该进一步完善内容审核机制,全面落实“谁销售谁负责”“谁服务谁负责”原则,提升纠纷解决效率。
增强责任担当意识,坚持诚信经营宗旨。商家和主播不仅要全面、客观、真实、准确地介绍商品和服务信息,更要建立透明、公正、可溯源的供应链体系,合理使用促销手段,以优质内容和诚信经营提升自身的职业长久性。
制定行业规范指引,明确主体行为准则。尽快明确相关直播促销的违规行为、法律属性、处罚依据、适用标准以及责任划分等监管规则,真正从制度层面上做到有法可依、有效监管。
加大监管检查力度,完善处罚惩戒机制。建立跨部门的协作执法机制,进一步加强对直播促销行业的监管力度。特别是要完善处罚惩戒机制,严厉处罚典型的不良行为。
提高自身辨别能力,提升消费维权意识。消费者一方面要树立理性消费观念,不被主播的激情推销和限时优惠等因素左右,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参与监督、举报违规行为,以实际行动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