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区域国别研究视阈下的“中非文明互鉴与共同现代化”研讨会在山东济南举行

2025年06月29日 20:27:33

1751199691793.jpg

区域国别研究视阈下的“中非文明互鉴与共同现代化”研讨会6月28日在山东济南举行。济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商华,山东省委外办副主任李红,(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区域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复旦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陈靓(视频)先后在研讨会开幕式上发表致辞。济南大学社科处处长高功敬主持了开幕式。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宋庆伟在闭幕式上对研讨会作了总结。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秦利民主持了闭幕式。出席开幕式的还有山东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主任周云平、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郑钢、山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非洲处处长王亮,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以及济南大学师生等共计200余人。

1751199707651.jpg

商华致辞。

商华在致辞时首先向与会专家学者等表示欢迎。她指出,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同所有非洲建交国的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关系层面,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将实施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这为我们开展对非研究和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本次研讨会聚焦中非文明互鉴与共同现代化研究主题,共同探讨区域国别研究视阈下的中非文明互鉴历史脉络与现代化合作的当代实践和相关学科的融合发展,对深化相关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与阐释,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深远意义。

商华介绍道,长期以来,济南大学始终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积极扩大与国外教育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学者互访、合作办学等多种方式与美、英、德等国家和地区的12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获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建有教育部、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省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3个、省国际合作研究基地1个,冰岛研究中心和非洲法语区研究中心、加勒比地区研究中心等3个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在刚果(布)马利安﹒恩古瓦比大学建设孔子学院1所,获评“全球先进孔子学院”,“中非先进低碳胶凝材料联合实验室”项目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支持,为解决非洲国家面临的实际问题,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商华最后表示,本次研讨会精英荟萃、专家云集,是一场高规格、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盛会。各位专家学者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沟通中迸发灵感,一定能够取得丰硕的研讨成果,推动中非在科技合作、人文交流等领域的研究再上新高度。

1751199723614.jpg

李红致辞。

李红在致辞时代表山东省委外办向与会专家学者等表示欢迎。她指出,中非文明源远流长,各自拥有独特的智慧和魅力。从古老的丝绸之路到现代的中非合作,中非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源远流长。非洲大陆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如埃及文明、努比亚文明等,在建筑、艺术、哲学等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非文明互鉴,不仅能够促进双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能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我们可以打破文化隔阂,增进相互了解与信任,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繁荣发展。

李红认为,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巨大的人口红利,在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数字经济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中非开展现代化合作,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一方面,中国可以通过技术输出、投资合作等方式,帮助非洲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动产业升级,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另一方面,非洲市场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此外,中非现代化合作还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的均衡发展,缩小南北差距,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李红最后表示,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日益加强,政治、经贸、教育、人文等交流合作更加广泛。建议相关院校、部门和机构等继续发挥职能作用,采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措施,进而为中非合作和区域国别研究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1751199744869.jpg

陈靓致辞。

陈靓在致辞时表示,在区域国别研究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深化中非文明互鉴的历史脉络梳理与现代化合作的当代实践研究,这不仅关乎中非关系的未来发展,更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深刻的启示。非洲大陆正经历一场新的觉醒,追求自主发展的强烈诉求,与中国式现代化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了一次意义非凡的历史性交汇。区域国别学作为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范式,其蓬勃发展恰逢其时,为我们深入理解这种交汇,探究其内涵提供了强大的方法论支撑。

陈靓指出,作为非洲国家探索自身现代化路径,摆脱发展中的结构性困境的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与参照。同时非洲丰富的传统智慧如集体共生理念,也为全球性议题如科技伦理、社会治理贡献着独特的东方智慧,彰显着文明互鉴的深刻内涵。展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6个现代化理念,为中非深化合作指明了方向。

陈靓还提出了几点行动倡议。一是深化区域国别研究,学术界应投入更多力量开展更精细更深入的非洲国别和区域研究,产出具有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的成果,为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二是促进学科融合发展,打破学科壁垒,推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环境科学、技术科学等多学科在区域国别研究框架下的深度融合,形成理解中非合作的整体性视角。三是搭建协同创新平台,积极构建学术界、政策界、产业界、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交流对话与合作平台,促进知识共享、经验互鉴和项目对接,实现研究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四是培育未来合作力量,大力支持青年学者、学生、企业家等群体的交流互访与联合培养,为深化中非合作友好的未来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1751199769110.jpg

高功敬主持开幕式。

高功敬在主持开幕式时表示,本次研讨会议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聚焦探索区域国别研究视阈下的中非文明互鉴历史脉络与现代化合作的当代实践,深化对相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与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研讨会议程非常丰富。希望与会专家学者能就中外(非)政策对话与战略对接、中外(非)经济合作与产业创新等议题进行广泛交流和研讨,贡献自己的真知灼见。

1751199785748.jpg

开幕式现场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刘建军,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彭青龙(线上),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教授李安山,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南京大学教授刘成富,湘潭大学教授胡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毛浩然,《西亚非洲》(杂志)编辑部主任詹世明,山东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姚军,中非经济合作发展工作委员会会长叶俊逸,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宋庆伟在研讨会上分别作了题为《漫议外语专业的区域国别研究》《区域国别研究和人才培养:外语学科服务国家战略和时代需求的新赛道》《全球治理与全球南方:关键时刻与改革诉求》《非洲历史文化与非洲人身份认同》《“全学科素养”与非洲研究的比较视野》《区域国别学的范式跃迁路径:认知盲点、能力堵点与制度奇点》《区域国别研究背景下非洲研究机构建设的新特点与新趋势》《让齐风鲁韵润泽中非友谊》《中非经济与产业创新: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与实践路径》《中非研究发展进路及启示:以济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为个案》的主旨发言。泰山学院教授张守凤、山东大学教授苏永刚、南昌大学教授赖祎华、大连大学环印度洋岛国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梁国杰、齐鲁工业大学教授鞠玉梅、山东财经大学教授于秀金、青岛大学教授卞建华、济南大学教授王建成、山东航空学院教授王滢分别主持了主旨发言。

研讨会由(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区域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指导,济南大学主办,济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航空学院非盟国家研究中心、山东航空学院外国语学院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高新区新航道教育培训学校有限公司、山东蓝思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协办,山东智慧译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1751199804461.jpg

与会专家学者合影

研讨会主题为中非文明互鉴与共同现代化,相关议题为“非洲文学新声:本土叙事与时代回响”“迁徙·认同·超越:流散书写与后殖民理论新构”“互鉴之路:中外形象双向赋能与共塑”“区域国别学:范式创新与自主知识体系探索”。

研讨会设有四个分论坛。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张海霞,泰山学院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李莉,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秦利民,潍坊学院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张华分别主持了分论坛研讨。山西师范大学区域国别传播学院副院长、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教授王霏,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于志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副院长、教学部主任范学荣,山东财经大学教授张永涛分别就分论坛相关研讨进行了点评。

1751199823990.jpg

宋庆伟作总结。

宋庆伟在对研讨会作总结时表示,本次研讨会以“中非文明互鉴与共同现代化”为主题,围绕区域国别研究理论与路径、区域国别研究及智库平台建设、区域国别研究视阈下外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机制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提出了高屋建瓴的见解和深入浅出的分析。研讨会完成了既定议程,达成了许多学术共识,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1751199839154.jpg

秦利民主持闭幕式。

济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于2017年在教育部成功备案。中心现有专、兼职人员147人,其中高级外交官3人、教授28人、外国专家4人,博士24人,已逐步建立起一支以高职称、高学位人员为主体,年龄结构合理,学术背景多元的教学与研究队伍。中心的特色研究方向包括刚果(布)和其他非洲法语区研究、中非文化交流研究、萨赫勒地区反恐和非洲绿色能源、非洲水资源与环境研究等。中心现已出版非洲法语区国家研究等著作10余部, 发表有关马里动乱、萨赫勒地区叛乱等非洲问题研究论文40余篇。中心还积极申报各类科研项目, 现已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余项、教育部区域国别或社科类项目10余项, 以及其他各类项目30余项, 为深入研究非洲问题提供了坚实的前期成果保障。中心积极拓展对外交流渠道,通过驻刚果(布)孔子学院、济南大学-恩古瓦比大学中非研究院等平台,积极推进双方在文化、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心始终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积极拓展研究领域,深化研究内容, 努力为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山东航空学院非盟国家研究中心成立于2023年8月。中心以非洲联盟成员国为主要研究对象, 对其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教育等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非盟国家语言研究、文学研究、历史研究、文化研究、教育研究 , 以及非盟组织政策研究、非盟国家一体化研究、非盟国家和平安全研究、非盟组织与外部世界关系研究,还有非盟及其成员国与中国的关系研究等。中心在学术交流和学术研究、为政府建言献策、服务地方和企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突破。截至目前 , 中心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专项项目) 1 项、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研究专项1项、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山东省艺术科学课题2项、滨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3 项。(以上文图由济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和山东航空学院非盟国家研究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乔妙妙
  • 济南大学
  • 非洲大陆
  • 非洲联盟
  • 中非关系
  • 大学
  • 文明发展
  • 现代化理论
  • 外国语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