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ON刚加入团队时,面对复杂精密的喷涂机器人、涂料循环系统总是显得手足无措。我带着他一步步了解设备的构造、原理与操作要点,还会通过模拟故障,引导TOON梳理排查问题的思路,TOON逐渐成长为车间设备主管。”
9月16日~17日,在人民日报社、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上,长安汽车罗勇工厂涂装车间总监任强讲述了他与泰国徒弟TOON的故事。这个故事,正是包括长安汽车在内的众多中国车企,走出国门,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培育本土技术人才、完善产业发展体系、共享高端制造经验的生动缩影。
中国汽车“出海”潮起
在此次论坛上,与会嘉宾认为,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以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汽车正是典型例证之一。
千年之前,长安是丝路起点,驼铃摇醒晨雾,商队载着丝绸、瓷器与东方智慧走向亚欧,藏着古老中国与世界对话的密码;千年之后,古丝路在 “一带一路” 倡议下重焕生机,中国汽车产业接过文明互鉴的接力棒,以引擎轰鸣替代驼铃叮咚,用“中国智造”的车轮驰骋海外,续写着中国与世界相融共生的初心。
数据是中国汽车“出海”征程最有力的注脚。自2023年起,中国汽车出口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5年1~8月,我国汽车出口429.2万辆,同比增长13.7%。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53.2万辆,同比增长87.3%。
从东南亚到欧洲,从南美到中东,中国汽车的身影频繁穿梭在各国道路上。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助理会长柴占祥介绍,上半年中国汽车在中南美、中东、欧洲销量分别达到72万辆、63.1万辆和60.1万辆。
中国汽车“出海”的通道,既有陆地口岸的贯通,更有远洋航线的延伸。新疆霍尔果斯公路口岸,这个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如今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出口陆路口岸,这里实行7×24小时通关模式,昼夜不停,川流不息,见证着大量商品车完成通关手续,踏上前往中亚及欧洲市场的旅程。据霍尔果斯海关统计,2024年该口岸共计出口汽车42.1万辆,同比增长38.6%。
与此同时,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多地港口码头,大量中国汽车通过滚装船启程,驶向欧洲鹿特丹、中东迪拜、南美里约热内卢等港口。为适配汽车海运需求,中国航运企业量身定制了大型汽车滚装船,就连比亚迪、上汽、奇瑞等车企也亲自下场“造船出海”,构建起连接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海上汽车丝路”。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汽车物流分会副秘书长冯拓介绍,在汽车整车物流出口方面,滚装运输是主要方式,上半年通过滚装发运的车辆占总量的75%左右。
一系列数字背后,折射出中国汽车源源不断驶向国际市场的蓬勃活力。这些跨越国界的汽车,为当地带来了切实利好,丰富了当地汽车市场的选择,提升了民众出行品质。比亚迪、奇瑞、长城、吉利、宇通、蔚来、理想等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海外“圈粉”无数。以哈萨克斯坦为例,据哈萨克斯坦汽车联盟统计,2025年上半年,该国十大畅销汽车品牌中,6个是中国品牌。
据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谭本宏介绍,该公司产品已远销103个国家和地区,2025年1~8月,海外销量达到40.5万辆。长安汽车的愿景是,到2030年实现汽车产销5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60%,海外占比30%,成为世界级汽车品牌。
“中国智造”扎根全球
中国车企在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正以多元化方式深度参与全球汽车产业发展,不仅通过出口使更多国家民众得以体验高性价比的新能源汽车、享受日常出行的舒适便利,还通过投资合作等方式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并培育人才,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我们以文化为引领,推动各国员工团队协同合作。长安泰国工厂的任强师傅,向大家分享了他如何手把手传授泰国徒弟TOON喷涂机器人的调试与维护方法等,像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全球各地都在发生。”谭本宏表示。
在泰国、埃及、南非、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阿尔及利亚等多个国家,中国车企参与建设的汽车组装厂,为当地员工提供相关的技术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汽车制造的先进技术和工艺,从而培养了一批本土技术人才,助力当地汽车产业长远发展。
从单一产品出口,到技术、产业生态共建,中国汽车正沿着“一带一路”深度扎根。在巴西,中国车企构建的售后服务网络,让南美消费者享受到与全球同步的用车体验。在俄罗斯的长城图拉工厂,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车间有序运转,将中国汽车“智造”标准传递到欧亚大陆腹地。宁德时代、蜂巢能源、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等中国电池厂商在东南亚等地的投产,实现了三电核心技术的海外输出。
“随着中国电动汽车在海外市场越来越受到青睐,诸多贸易伙伴向我国提出采用中国标准的需求,目前已有35项中国汽车标准分别被智利、厄瓜多尔、尼日利亚等国家采用。”前不久,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副司长郭晨光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智能制造标准在海外园区建设中的应用,支撑了长安汽车泰国罗勇工厂、北汽南非工厂等海外工厂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内正加速普及,得到了广泛关注与认可。“中国拥有非常先进的技术,做得很好。”日本共同通讯社国际部主任近泽守康对记者说道。
绿色公益显担当
在中国汽车“走出去”这份答卷上,不仅有技术输出的深度、产业布局的广度,更有绿色发展的温度与社会责任的厚度。
在印尼五菱工厂,本地化率超40%的生产线不仅生产新能源汽车,更带动了当地电池、零部件等上下游产业集群发展。长城汽车俄罗斯图拉工厂带动多家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俄建厂,为当地创造了诸多就业岗位。
谭本宏也指出,长安汽车通过广泛应用5G、AI、光伏电站等低碳节能技术推进降碳,并带动产业链共同减碳降碳;坚持本地化发展理念,通过在泰国建设整车及电驱动生产线,预计可带动泰国当地上下游产业链约数万人就业。另外,该公司投身社会公益,参与秘鲁“鲁班工坊”、沙特防沙治沙等国际项目,支援泰国、缅甸救灾等。
这并非个例。中国重汽在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设立奖学金、捐赠学习用品、教学设备等方式支持当地的教育事业;潍柴在印度对加尔各答的靠海学校进行房屋修缮,为浦那地区的学校修建厕所,有效改善渔民子女的教育设施和儿童的卫生条件;上汽通用五菱在柬埔寨开展水卫生及母婴健康项目,在印尼建设了血液中心。
驼铃曾为东西方交流伴奏,如今引擎声成了国际合作的新旋律。当中国汽车的身影出现在东南亚的城市街头、中东的沙漠公路、欧洲的工业园区,它承载的不仅是“中国智造” 的硬实力,更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的诚意。
从千年丝路的商队到驰骋全球的汽车产业,变的是跨越山海的载体,不变的是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初心。在 “一带一路” 的壮阔画卷中,中国汽车将技术、产业与希望播撒到世界各地,书写着中国与世界相融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