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对话地方领导

贯彻落实“三新”总要求 努力推动宁夏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的发言提纲

2021年03月05日 15:11:01 来源:中国城市网 作者:李郁华

(2021年3月5日)

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十四五”开局之年的目标任务,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部署了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彰显了法治政府、创新政府、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取向,总结成绩全面客观,分析形势深刻透彻,目标任务明确具体,政策举措务实有力,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指导性、实践性和操作性,是一个高举旗帜、鼓舞人心、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好报告,我完全赞成、坚决拥护。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迎难而上,战疫情、抗洪涝,促改革、推开放,抓脱贫、惠民生,保增长、稳大局,在世界上率先控制住疫情蔓延,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促改革、推开放、抓脱贫、惠民生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激励我们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奋勇前进。有4点感受:一是疫情防控风景独好。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只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自督战,广大医务工作者舍生忘死,广大科技工作者夙兴夜寐,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共同发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在全球率先控制疫情、率先研发疫苗、率先复工复产,保住了经济运行、稳住了社会大局,疫情防控斗争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二是经济发展一枝独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打出了“六稳”“六保”的“组合拳”,有效对冲了经济下行压力,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充分表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韧性和巨大潜力。三是改革开放一帜独树。以自我革命的勇气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对外开放,深入推进“放管服”、国企国资、财税金融、农业农村、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等领域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突破明显。举办第三届国际进口博览会,完成成交额726.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2.1%,成功加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构建了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向全世界表明了我国敞开胸怀拥抱世界市场的积极态度,也为促进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大动力。四是民生事业千秋独有。聚焦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切关注的问题,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万元、实际增长2.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保就业”“保民生”成效显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绝对贫困现象历史性消除,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重拳出击治理大气、水、土壤污染问题,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战果,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克强总理的报告在提出“十四五”发展目标和今年工作时,通篇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来安排、来部署,继续释放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强烈信号,与习近平总书记去年6月到宁夏视察时提出的“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一脉相承,对我们做好地方经济工作很有指导意义。陈润儿书记在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上指出,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十四五”时期的主题,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宁夏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就宁夏而言,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的“关键”,是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核心”,是谋划“十四五”发展必须要破解的“难题”;也是应对当前国内外复杂局面的“总抓手”,缩小东西部差距的“总支撑”,建成全面小康、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总钥匙”。

去年以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做好“六稳”工作和落实“六保”任务,交出了一份全面好于预期、十分来之不易的答卷。刚才,咸辉主席已经做了非常精辟的总结。可以讲,目前的宁夏,已经初步构建起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发展之基”“协调发展之基”“绿色发展之基”“开放发展之基”“共享发展之基”5大基础,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推动宁夏经济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宁夏尚处在工业化的中前期、城市化的拓展期、信息化的初创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存在“经济结构短板”“质量效益短板”“增长动力短板”“资源环境短板”“市场活力短板”“营商环境短板”“综合物流短板”7大短板。针对以上问题和短板,自治区党委经过深入调研、认真研究,先后召开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全会,不断深化区情认识、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确定发展战略、靶向实施重大举措,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下一步,要结合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按照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要求,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统揽,重点在“导”“转”“调”“换”“畅”“招”“改”7个方面下功夫,推进宁夏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高位推动,在“导”上下功夫。把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在广大干部中牢固树立“以高质量发展论英雄”“以黄牛型实干定进退”、在广大企业中牢固树立“以亩产论英雄”“以税收论贡献”的鲜明导向,紧紧扭住新发展理念设定目标、制定政策、出台措施、推动发展,努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考核导向、用人导向。

二要结构再造,在“转”上下功夫。顺应产业演进规律和发展趋势,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功夫,集中力量、聚合资源,围绕宁夏高端产业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实施新一轮大规模工业技改,提升工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动结构改造、绿色改造、技术改造、智能改造,促进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

三要优化升级,在“调”上下功夫。自治区已经确定了现代煤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新能源、信息技术等九大重点产业,制订了实施方案,明确了包抓领导,健全了工作机制。我们必须科学配置资源,强化要素供给,优化空间布局,努力调“优”种养业,调“高”制造业,调“新”服务业,更加注重品种、品质、品牌,重建供给体系,重构发展格局,重塑竞争优势。

四要创新驱动,在“换”上下功夫。坚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继续加大创新投入,加大东西部科技合作,搭建创新平台,攻克关键技术,促进成果转化,以创新驱动引领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园区改革创新发展,促进要素集聚、产业集聚、人才集聚,增强产业带动力和创新力。实施民营企业信贷“增氧计划”,推动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从低效供给向高效供给、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五要打通堵点,在“畅”上下功夫。强化财税金融支撑,加强用工、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系统解决原材料供应、上下游协作、物流链畅通等问题,畅通产业循环。研究制定鼓励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深入推进内贸外贸、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畅通市场循环。优化交通物流枢纽结构,大力推动物流集散地建设,完善城乡物流网络节点,不断提高物流业智能化水平和物流效率,畅通流通循环。

六要敞开胸怀,在“招”上下功夫。紧紧围绕重点产业,突出“补链—强链—全产业链”招商,建立一个链条、一套政策、一个专班、一家银行,全力打造“人才+资本+项目+政策+服务”的招商新模式,推动招商引资由散点引进向组团引进转变、转移引进向全新引进转变,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的裂变效应,实现借智发展、借力发展。

七要刀刃向内,在“改”上下功夫。要聚焦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突出抓好重大改革任务,在深化企业改革上敢于突破,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敢于突破,在构建开放平台上敢于突破,在推动改革创新上敢于突破,加快培育充分竞争的市场,不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要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主动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构建内外结合、东西联动、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

建设先行区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宁夏的历史使命,也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建设好先行区,除了宁夏要奋勇担当、艰苦奋斗,还需要国家大力支持。为此建议:

一是在国家层面出台支持宁夏建设先行区的实施方案。先行区建设涉及改革创新、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等各领域,离不开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建议在国家层面出台实施方案,指导宁夏先行先试,支持宁夏重大项目建设。

二是建议建立更高水平的东西部协作新机制。研究出台相关财税政策,对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的高新技术企业项目,全额减免投产后10年的增值税国家留成部分。同时出台鼓励东西部共建“飞地经济产业园”的政策,促进东西部产业优势互补、协作互助,实现共同富裕。

责任编辑:李彤彤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