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爱拼敢赢的品质之城

2019年09月29日 05:24:45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陈林森

3.jpg

江滨公园新貌。  施清凉摄

2.jpg

恒安智能化生产车间内,机器手在实现垛码作业。陈 涛摄

1.jpg

泉州标志性建筑东西塔。视觉中国

“泉州,是一座我经常要对朋友提起说,这是你一生有机会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曾这样力荐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的泉州。能够赢得名嘴白岩松的倾心力荐,可见泉州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充盈着爱拼敢赢的精气神,这座东南沿海之滨的城市在去年中国城市品牌(地级市)排名中位列第三,令人心向往之。

宜商宜业

民营经济迸发活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国家进程中,商业底蕴与创业精神同驻的泉州,演绎了一出爱拼敢赢的传奇。

1949年,泉州的“家底”捉襟见肘:工厂仅有15家,零售业不过600户摊贩,GDP不到1.33亿元。为了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无数泉州青年翻山越海到海外闯荡,向家乡输送回资本、信息、订单和开放的“思想种子”。

1978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泉州人说干就干。这一年,晋江陈埭镇坊脚村林氏三兄弟集资创办晋江首家联户办企业——纺织机械配件厂,无意中点燃了泉州民营经济的“火种”。利用侨乡特有的“三闲”(闲钱、闲人、闲房),泉州从家庭小作坊起步,把衣服、糖果、鞋帽的小本生意,硬是做到了乡镇企业的规模。不过6年时光,1984年,陈埭镇办起了700多家乡镇企业,全镇工农业产值突破1亿元大关,成为当时福建省首个“亿元镇”,获得了省政府授予的“乡镇企业一枝花”锦旗。到1994年底,泉州乡镇企业总数达8万家左右,总产值达700多亿元,GDP达295.8亿元,从曾经排名全省倒数第二,到首次跃居全省首位。

难能可贵的是,1999年以来,泉州GDP直线上升:2000年跨过1000亿元大关;2007年超越2000亿元大关;自2011年开始,过“四”、斩“五”、破“六”、升“七”,经济发展刻度一路上扬至2018年8468亿元的高度,创造了GDP全省20连冠的奇迹。

从1.33亿元到8468亿元,泉州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泉州也化身为全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晋江经验”的诞生地。在“晋江经验”这一制胜法宝的指引下,泉州“创一代”“创二代”企业家如雨后春笋。如今,“十分天下有其九”的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泉州最大的特色、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最大的活力源泉。目前,泉州全市八成以上的税收、八成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九成以上的研发创新、九成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九成以上的企业数量来自民营经济,呈现出“八八九九九”的特征。特别是在泉州引以为傲的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建材家居、食品饮料等六大千亿产业集群中,除石油化工外,民营经济规上工业产值占比均超过96%。民营经济当之无愧是泉州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健康发展的“硬脊梁”。

转型升级

再创“晋江经验”新辉煌

改革开放再出发。泉州认真作答“再创‘晋江经验’新辉煌、踢好转型升级‘后半场’、勇当高质量赶超主力军”三大时代命题,推动高新、重化、传统三大板块成形成势,开启了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新征程。实体经济有根,企业家有梦,这背后,离不开泉州市委、市政府以“跳出产业抓产业、跳出部门谋政策”的思维。

精准施策上下实招。泉州各级各部门把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有事多商量、沟通促实效。去年年底,泉州市出台“1+X”惠企政策包,包含《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行动方案》及17个配套细化措施;今年年初,《关于鼓励民营企业未分配利润再投资的通知》或可鼓励增加投资130亿元,却仅一页纸300多字。

注入资金上做实功。泉州在有限的财政资金里,以“万”为单位体现重视和诚意,高研发投入企业最高每年可获500万元绩效奖励;新认定、新迁入高新企业分别可获20万元、100万元补助,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季“瞪羚企业”每家最高贴息贷款额度50万元;新认定省、市、县三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分别可获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奖励。

搭建平台重落地。泉州创新“一院一策”模式,按照各高校院所的不同需求,量身打造扶持政策,并依据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瞄准智能制造、新材料和新一代通信技术等领域,已引进共建了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泉州华中科大智能制造研究院、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泉州南京大学环保产业研究院等一批高端平台,开展了300多项产学研合作项目。

宜居宜游

海丝名城近悦远来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城市,泉州的文化底蕴深厚多元,是一个令人着迷的地方。

1982年,泉州入选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2013年,泉州当选为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再次将泉州推向世界舞台。此后,泉州以文塑城,以文兴城,通过申遗提升城市品质,通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率先开展生态连绵带建设,建设“海丝”重点门户城市,以或古典、或现代的“身姿”,向世界传递着多元、开放、包容的城市形象。

“东西两座塔,南北一条街”,是泉州市区最早的模样。然而,近二三十年间,泉州城区中心版图逐渐东扩,古城尤有乡愁,新城蓄势而起。1988年,泉州首次提出将市级行政中心从旧城区迁往东片新区,拉开了城市向东发展的帷幕。奔跑的路网,撑开了环湾城市的骨架。至2018年末,泉州环湾建成区面积已达226平方公里。

这几年,泉州城市发展步入“快车道”,城市规模、品位、环境迈上新台阶。

着眼老百姓关心的教育、医疗等问题,泉州以民生补短板“四心工程”和“XIN”行动为抓手,悉心打理“民生家事”。

教育领域,仅去年一年,全市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1万个,新增中小学学位1万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75%;今年泉州将继续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3万个,确保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0%。

医疗领域,以建设“健康泉州”为抓手,去年全市新增医疗机构床位2550张,并在全市26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暖心服务”三年行动。今年,泉州将进一步合理布局优质资源,新增床位3500张,力争保持全省公立医院满意度排名“四连冠”。

养老领域,随着市老年医院完工,城市、农村社区居家养老设施覆盖率分别达100%和57%,新增养老床位3840张。今年,泉州将优先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支持12个街道和重点乡镇建设照料中心、139个村建设养老服务站,推广智慧养老服务,同时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力争护理型养老床位达40%,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率100%。

着力加强“产城人”融合,古城提质、新城集聚齐头并进,泉州城市颜值也在不断刷新。

如今,阳春看油菜花、初夏看格桑花、重阳赏金菊,已经成了泉州市民的休闲乐事,不负“国际花园城市”盛名。周末假期,市民还可以骑共享单车沿晋江而下,一路穿行北滨江公园,观赏日落时分的泉州湾大桥美景。站在市行政中心广场眺望,台商投资区已然有了城市的天际线,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主会场在晋东新区拔地而起,泉州湾大桥让环城高速闭合成环,环湾区域组团间全部互联互通,泉州作为环湾向海之城已蔚为大观。

《 中国城市报 》( 2019年09月30日   第 64 版 )

责任编辑:越玥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7114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