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至10月31日,2023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在上海举行,来自世界各国的政府官员、城市市长、专家学者见证上海的可持续发展。
上海与世界城市日有着深厚的渊源,首届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在上海举行,从2014年至今,上海已举办过两届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上海手册:21 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首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全球城市监测框架—上海应用指数综合指标,2023版《上海报告》以及《新时代上海“人民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丛书,这些以“上海”命名的世界城市日公共产品及活动成果,是上海在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积极实践的生动写照。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2023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开幕式上致辞指出,上海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坚持走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加快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在人民城市建设上迈出更大步伐。
作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首提之地,上海按照党的二十大描绘的现代化建设蓝图,秉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形成了一个个有代表性的推动上海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成果,为推动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改善人居环境分享了可持续发展的上海范例。
城市更新结硕果
上海全面完成历经三十年的成片旧改历史性任务,进入城市更新新发展阶段,盘活利用低效用地,加快重点商圈商场转型,促进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有序推进重点区域功能提升,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愿景。
外滩综合区域整体更新、吴淞创新城综合区域整体更新、蕃瓜弄小区成套改造、瑞康里老旧小区更新改造、蟠龙城中村改造、雷士德工学院保护修缮、上海音乐学院活化利用、愚园路风貌街区更新、互联宝地产业更新,上海的城市更新不断结硕果。
虹口区瑞康里是上海市城市更新重点项目之一,作为老旧小区,瑞康里是上海市第一批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街坊,不纳入旧改征收范围。房屋面积约2.3万平方米,涉及居民约660户,通过腾退和更新改造,解决居住安全,改善居住条件,疏解了中心城区人口,控制了更新成本。
瑞康里立面更新效果图。
重大工程压舱石
上海牵紧重大工程这个“牛鼻子”,五个中心、五个新城、民心工程和实事项目、重大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以及重大功能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重大工程建设稳增长、促投资、惠民生的重要作用。
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洋山码头、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能级。浦东国际机场T3航站楼、虹桥国际枢纽、东方枢纽,为上海对外开放提供立体高效的综合交通枢纽。
上海五个新城吸引特色产业功能集聚,“一城一中心”“一城一名园”“一城一枢纽”“一城一绿环”,努力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高效能治理的新高地。
在科技创新驱动的高端产业集群基础上,上海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城市功能,民生保障的供给,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重大功能项目“多点结果”,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华为青浦研发中心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的重大标志性项目,项目将打造成集企业办公、研发中试、技术孵化、生产服务和配套居住为一体的复合型产业社区,具有高科技元素的现代化工作场所与绿色生态相结合,营造宜人体验。
青浦新城华为研发中心效果图。
绿色发展绘画卷
上海加快建设绿色低碳、生态韧性的城乡发展环境,绿色低碳的新建和既有建筑,蓬勃发展的超低能耗建筑,绿色生态的城区,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核心区的地下空间,屋顶绿化,立体分层的复合慢行交通体系,绿地、水系、“口袋公园”串起商务区的绿色生态走廊,亮点突出,获得全国首个绿色生态城区三星级运行标识证书。
临港中心(顶科)超低能耗建筑融合建筑的技术和艺术,实现可再生能源一体化设计,是全国首个大型超低能耗公共建筑,建筑面积97264.89平方米。
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科技示范楼将绿色理念贯穿于示范楼的设计、建造、运维全生命周期之中,成为国内首个“零碳、零能耗、零水耗、零废弃物、零甲醛”的五“零”建筑。
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科技示范楼(桃浦智创城)。
美好生活展秀带
上海将黄浦江两岸打造成世界级滨水区,将昔日“工业锈带”逐步转变为“生活秀带”。在上海,到处都是富有活力的城市生活“打卡地”。
浦东滨江南延伸、闵行浦江郊野公园等8公里滨江岸线贯通开放,静安段苏河湾绿地、北外滩国客中心航海公园、董家渡景观花桥成为滨水空间新亮点。北外滩引领滨水地区进入生态为先、文化兴市、艺术建成的“新美学时代”。
“世界会客厅”,展现庄重的国家形象和上海独特的城市魅力,国家级大型公共文化与会议活动在这里举行,成为“一江一河”新的城市地标。
世界会客厅。
杨浦滨江是“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首发地,15.5公里滨江风景线,见证了“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的发展历程,将江岸还给每个前来旅游和观赏的市民游客。
住有所居显湿度
上海通过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每个人在上海都能“住有所居”。
为城市建设管理一线务工人员,建设“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首批已向社会供应的试点项目,租赁价格主要控制在500—1000元/月/床。
为新市民、青年人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累计已建设筹措45.3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26.7万套(间)。
为符合条件的家庭提供廉租住房,累计保障14.6万余户,年发放租赁补贴金额约10亿元。提供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累计购房签约14.5万套(户)。
美丽街区焕新颜
上海开展“高品质美丽街区”建设,把小巷变成“美丽街区”,打造一批市民喜闻乐见的“网红打卡地”。2023年,上海已建成“美丽街区”75个。
长宁区把中山公园与华东政法学院校园、市政道路、公交车站、居民小区、管理用房衔接,让居民无缝触及城市绿化。
中山公园围墙开放。
“乐”享花园同样位于长宁区,是一片将近1000平方米的“城市绿洲”,通过多维度的音乐元素设计,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轻松沉浸在艺术气息浓郁的休憩游玩氛围中。
黄浦区结合南昌路(陕西南路-重庆南路)街区整体风貌保留,“唤醒”而不“换新”,以“艺术唤醒”作为设计理念,“植入艺术美学元素。浸润烟火气与文艺味的“人文花街”,受到居民、商户、游客的一致好评。
精细管理绣花针
超大城市如何治理?上海的城市管理像绣花一样精细,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和卓越心,使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
长宁区北新泾街道把全域10.87公里市政道路架空线入地,整治杆箱,成功创建“无架空线全要素整治示范区”。在露出“清爽天际线”的同时,营造了宜居、宜业、宜行的高品质环境。
位于江苏路延安西路东南角路口的曹家堰绿地,改造成为一个可进入、可休息的口袋公园。居民不仅可以在这里健身,还可以在这里接纳好友,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苏州河中环线桥下空间微更新,打造成了一个服务于周边市民的体育场所,公共开放空间约18100平方米。
上海建立城市管理精细化公共平台,以网格化管理为核心,覆盖16个区224个街镇、园区,全市只要哪里出现问题,第一时间能够被发现,快速处置,并在此基础上深化形成20多个应用场景。
多元共建聚合力
“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政府、社会、市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了上海的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街道社区共治。
万里社区提供“医食驻行”暖“新”服务的全市首个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了一个生态活力社区。公益新天地园通过“政府+企业+社会”跨界合作,可持续社会公益创新的中国最大公益园区。
东明路街道三林苑注重让社区居民参与社区规划,注重居民“参与式治理”。比如,通过6场座谈会和250份调研问卷,征求居民意见,改变了社区综合环境面貌。
创新发展汇资源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上海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各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参与,资金、人员、技术等多种要素有机融合,在经济、社会、环境、文化、治理等维度持续发力,达成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目标。
北虹桥“城中村”改造项目总投资约459亿元,项目总投资约459亿元,为项目开发引进战略合作者成立平台公司,引入优质社会主体参与城中村改造。
中银等银团融资支持北虹桥城中村改造项目效果图。
上海的这些探索和实践,是中国政府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更多上海智慧、上海力量。(袁晓如)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