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稿件中心

苏州高新区 :“见缝插绿”绿满城

2024年03月07日 10:36:08 来源:中国城市网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府新区考察时,首次提出了建设公园城市的理念,特别指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苏州市“公园城市”建设指导意见》,明确苏州将加快建设具有苏州特色的城乡园林绿化一体化的“公园城市”。2022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中心城区见缝插绿工作的指示要求,苏州高新区围绕打造“处处皆景、城在园中”的“公园城市”目标,高标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精心组织开展“见缝插绿”工作,为百姓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生态游憩空间,为加快建设具有苏州特色的城乡绿化一体化的“公园城市”打下扎实基础。

image.png

立足实际见缝插绿 守正出奇谋划全局

苏州高新区开发建设三十年以来,城乡绿化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以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园林化”新城区以及“真山真水园中城”和“自然山水、科技人文生态新城”为目标全面展开。全区绿化规划坚持“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统筹协调、近远结合”,契合“一轴两带、一心三片”的城市整体发展目标和总体空间格局,形成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网络化的绿色空间体系,区域内点、线、面成绿成景的绿地系统框架基本形成。

image.png

全区陆地区域总面积223平方公里,绿地面积97平方公里。全区绿地空间蓝绿生态本底优越,有着丰富的山体水系资源,56座山体遍布城中,大运河、浒光运河穿城而过,河道水网密布,拥有28公里太湖岸线和110平方公里太湖水域,生态优势得天独厚。全区45座城市公园星罗棋布,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7平方米。

image.png

2023年全区共完成城市公园1个(狮山公园),“见缝插绿”地块39个,其中小微绿化30个、口袋公园9个,逐步实现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苏式典范生活,把“处处皆景、城在园中”美好愿景变成现实。

多措并举 精准施策 绘就新图景

基于对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对各地优秀案例的分析,未来苏州高新区在城市绿化更新工作中强化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结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因地制宜、贴近需求、注重实效,在居住区周边加强绿化布局,做好“绿化+公园、绿化+文化、绿化+体育”三篇文章,一方面在城市规划中增设新的公园、花园和绿地,为居民提供休闲放松的场所;另一方面提升现有绿地和空地的绿化水平,对城市内已有的绿地、空地进行改造和绿化,如种植树木、花草,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公共空间,对城市内道路、交叉口、街心花园等地方进行景观绿化改造,改造成儿童友好绿地等,既提升城市景观品质,又提高利用率。同时,设计多样化的健身步道,考虑到不同年龄层和健身需求,包括徒步、慢跑、自行车道等,步道沿途加强景观设计,增加绿化、树荫和花园,创造愉悦的步行环境,同时提供休息点和设施,增添便利性。

image.png

二是推进城市绿地空间设计艺术化,生活化,施工质量精致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工程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往粗放式景观设计和施工质量已经不适合新时代下人民对城市生活品质的新要求。市民对城市绿地综合功能的要求不断提高,粗放的景观效果和单纯的功能实现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居民的需求。艺术化、生活化、精品化的景观空间和设施,精致化、园艺化的绿化环境才是今后绿地建设的目标。

image.png

三是对标上海、广州、厦门等城市绿化经验做法,创新发展理念,以城市绿化现有问题为导向,在传承本地文化的基础上,开展绿化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研究和推广。随着市民参与度和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景观设计中要求传承本地文化的呼声越来越高,新技术、新理念的发展也促进景观建设向前不断发展。所以绿地空间的综合利用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功能增加过程,文化性、艺术性、技术性都是研究的重点。同时运用智慧科技,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进行城市绿化管理,提高绿化规划和养护的智能化水平。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健全监管体系、强化队伍建设,加强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引入新材料新技术,加快补齐短板,因地制宜推进城市绿化彩色化、立体化、开放化、精细化和现代化。

四是大力推进城市道路、街角绿地等局部绿化更新行动。按照“一路一景、季相分明”的工作理念,“增绿、增彩、提升品质”的工作思路,以现有道路绿化骨架为基础,充分挖掘周边绿地空间,采用增量、梳荫、提质、添彩的方法,对全区公共绿地进行局部改造。通过科学植物配置,提高落叶树种比例等方式增加季相变化;在部分重要节点更新花卉、增种开花主题树种,丰富植物色彩层次,营造自然式植物群落及花境微景观,推进道路林荫系统和路边小微湿地系统建设,提升绿化整体档次,打造优美的道路绿化景观特色。目前苏州高新区南大校区周边新建道路绿化工程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校区周边长巷路、昆仑山路、普陀山路等主干道路配套绿化施工过程中结合校区周边环境和未来师生实际需求,持续推进“见缝插绿”工作,盘活道路周边、边角绿地等小微空间,营造精致绿化组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南大师生和周边市民的一致好评。

五是注重空间开发多样化,充分发掘立体空间。在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和集约化的今天,综合利用立体空间进行“见缝插绿”将是未来的一个方向。特别是在城市中心和交通节点上,地下停车、商业综合体的开发利用,既可以解决交通和人流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绿地空间的使用率,也增加了不同的空间感受。通过加强公共空间与周边功能区域的慢行联系,通过提高公共空间的可达性,从而提高空间利用率。鼓励结合地形特征,通过串联背街小巷,架设景观桥梁、建设步行天桥,优化地下通道等方式塑造安全、舒适、连续、美观的慢行通道,构建和谐优美的生态环境,积极推动住区景观环境品质提升,这种方法是绿地空间的平面维度向立体维度发展的突破。当然,利用林下空间改造提升,增加空中栈道等,也是立体空间应用的一种方向,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对绿化的破坏,对于现有绿地的改造,这种模式将更具有优势。

六是健全完善城市公共绿地养护管理标准。苏州高新区城管局应充分发挥行业管理职能,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顶层设计,制定完善城市公共绿地管理考核办法,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对养护管理、工作指导和日常考核等予以规范,建立详细的公共绿地养护管理标准和操作指南,细化植物种植、浇水、修剪、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要求和流程;及时开展业务培训,学习先进技术经验,提升养护工人业务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全区绿化养护精细化、针对性、专业性水平;建立监测和反馈机制,收集养护过程中的数据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养护管理标准,以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同时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公共绿地的养护,并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绿地养护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

下一步,苏州高新区应继续贯彻公园城市发展理念,探索城市微更新“见缝插绿”工作的更多可能性,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城市建设,在高质量城市绿地建设中创造高品质生活,让市民在共建共享的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苏州高新区城市管理局)

责任编辑:韩利
  • 绿地面积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