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稿件中心

苏州工业园区:持续推进科技招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能

2024年04月19日 14:44:18 来源:中国城市网

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开放型经济是苏州的特色和优势,科技招商是培育未来产业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手段,抓科技招商就是抓人才、抓创新、抓未来,就是抓“四链融合”、抓新质生产力。

苏州工业园区自开发建设以来,始终因地制宜,根据园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坚持精细化、专业化招商,突出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突出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积极营造一流创新生态,集聚高端项目、高端要素、高端人才,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和行业话语权,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能护航。

聚焦产业、靶向用力,着力开展精准招商

园区将科技招商与区域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瞄准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等区域特色新兴产业,以及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以全链条思维抓项目招引,以集群化模式增强产业竞争力。聚焦强链补链,分析研究与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关键环节、重点和空白领域、薄弱环节以及未来爆发点,围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滚动编制产业图谱,聚焦细分领域实施精准招商,对招引目标的战略布局、发展方向、项目价值等研究、评估,形成有针对性的招引策略,先后引进培育了康宁杰瑞、纳维科技、思必驰等一批标杆性企业,聚集了中科院纳米所、医科院系统所等平台型研发机构,与微软、华为等国外知名企业合作,设立具有前瞻性、先导性的技术研发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这些平台型项目、创新型企业不仅将最先进的技术带到园区,相关溢出效应更成为园区科技招商的核心竞争力。突出产才融合,自2007年就以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工程为契机,将“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紧密结合。近年来更加重视“筑巢引凤”,围绕产业图谱,同步绘制“人才地图”,促进招商项目库和人才需求库有机结合。目前,园区引进的科技领军人才项目中,约80%为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以领军人才项目为龙头,吸引产业链上的关联企业汇聚园区,带动形成了核酸药物、纳米技术、医疗器械等一批产业联盟,建立完善了纳米新材料、微纳制造、抗体药物、微纳米级药物分离纯化、生物诊断与检测等一系列科技产业链,形成了人才集聚与产业升级良性互动的格局。

谋新谋变、注重实效,积极创新招商方式

园区在做好重点区域“叩门招商”、目标企业“驻点招商”不断深化传统招商模式同时,打破常规思路,创新招商方式。在资本招商方面,从财政补贴方式转向股权投资方式,充分发挥国资国企的平台功能和融资粘合剂功能,创设母基金和各类专业基金,打造多渠道、市场化的融资环境,有力促进了科技招商工作。园区2021年设立的科创基金,聚焦新兴产业,采取直投和拨投结合方式,帮助支持区内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做大做优做强,不仅大大激活了财政资金,同时吸引了一批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加入,形成了支持创新的合力。在展会招商方面,园区根植产业优势、瞄准一流标准,打造了生物医药产业博览会、智博会、纳博会等高水平展会,并将对接服务、成果落地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千方百计做大做长“后半篇”文章,积极放大后续转化效应,已成为园区招商、招才的重要渠道。纳博会作为国内最具权威性、影响力、规模最大的纳米技术应用产业领域国际性展会,每年吸引2200多家纳米技术相关企业参展、参会。第十四届纳博会将于2024年10月23—25日继续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其间将邀请20+国内外院士出席并作报告,同期召开10+前沿会议,2场创新创业大赛,展览面积增扩至24000平方米,预计现场参会参展观众27000余人。

建强队伍、构建网络,不断充实招商力量

园区2006年成立全国首家科技招商中心,负责扎口推动全区科技招商工作;科技创新委员会作为科技工作和新兴产业主抓部门,发挥统筹作用,与科技招商中心协同推进,重点做好科技招商顶层设计和指导管理;生物医药产业园、国际科技园、纳米城等重点国资载体均成立专门的招商团队,针对自身重点培育的产业,招引高科技项目和高层次人才;区投促局、CSSD招商部、CBD招商中心结合自身职能,工作重心更多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联动科招部门一同招商、一同推进,形成了聚焦产业、分工明确、各有侧重的科技招商工作格局,近三年累计引进项目超3000个。组建专业化的科技招商队伍。园区科技招商人员全部面向全国招聘,并设置较高的准入门槛,好中选优,让年轻、学历高、专业背景强、外语水平好、具有留学经历的人才活跃在一线。目前,科技招商中心招商人员100%研究生以上学历,主要为理工科背景,专业领域覆盖生物医药类、电子信息类、材料工程类等,真正建立了一支熟悉未来发展趋势、了解产业链创新链情况、精通亲商服务本领、掌握产业发展政策的优秀招商队伍。构建国际化的科技招商网络。园区发挥中新合作优势,主动接轨国际,在国内外创新密集地区布局创新合作中心,充分发挥前线堡垒作用,不仅利用市场化手段,就近挖掘创新外脑、引进创新技术,同时也采取柔性化引才等办法,将园区产业实力与国外科研实力相结合。如金鸡湖(硅谷)创新中心自设立以来,积极搭建产业资本合作平台,已累计孵化项目近千项,为园区各知名高新技术企业在美拓展研发布局提供支持。

统筹组织、强化保障,提升招商服务水平

招商管理全周期。园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针对一般项目和重大项目,细分早、中、晚期不同阶段,建立完善科技项目准入标准、重大项目评估规范等,切实提升项目入驻门槛,严把高质量、高产出、高效益要求,引进“产业结构优、科技含量高、行业地位前、亩均效益好”的优质项目,充分发挥科技招商例会、产业小组项目讨论、重大项目申报机制的作用,相关部门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共同做好项目引进、落地和后续服务工作,确保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亲商服务全方位。园区始终把科技招商作为一项系统性工作来抓,领导重视、部门协同、同向用力,主要领导主动谋划和推动,拜访重点企业、带队外出招商,强化项目入驻前的沟通协调和投产运营后的全程服务,对重点企业和招商项目开展挂钩走访、重点扶持,做到因企制宜、精准施策,构建了良好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新阶段,苏州工业园区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树立坚定不移、矢志不渝抓创新的理念,进一步加大工作推进力度,踏踏实实、扎扎实实招引培育科创企业和项目,打造“标志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营造“创新主体集聚,创新人才荟萃,创新成果涌流,创新活力迸发”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苏州科技大学苏州创新生态研究院 施琴芬博士)

责任编辑:韩利
  • 科技
  • 苏州工业园区
  • 生物医药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