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雄狮,逐梦少年!5月9日,音乐剧《雄狮少年》粤语版作为广州艺术季2024开幕演出,在广州大剧院迎来内地首秀,5月10日,该剧主创主演媒体见面会在广州大剧院举行。该剧作曲高世章表示:“这是粤港澳大湾区一次非常难得的合作。从普通话版的演出到粤语版香港演出,《雄狮少年》都获得很好的反响、取得很大的成功。”他还表态,“不然也不会将其带回内陆、带回广州和大家见面。未来,我们也希望世界上更多的人能够看到《雄狮少年》。”
高世章回应记者问答
大湾区主创团队在保留原故事精髓的基础上,为音乐剧《雄狮少年》粤语版注入了更多本土元素和文化内涵,使得整个作品更具地域特色和时代感。鼓声是传统舞狮中必不可少的音乐元素,在传统舞狮中它将唤醒沉睡的雄狮。高世章将鼓乐贯穿全剧,融汇多元音乐风格,融合流行曲、摇滚、抒情调、地方戏曲、山歌、弗朗明戈舞曲等音乐元素,用音乐谱写少年追梦的心声,燃点少年梦想烈焰。鼓声代表着主人公阿娟的梦想在心中回响的声音,寄托着阿娟对舞狮的热爱,象征着阿娟不轻言放弃拼搏向上的进取精神,受到鼓声的启蒙,阿娟有了人生方向,大步向前。鼓声将唤醒少年心中那头雄狮,让他冲破迷失自我的现实困境,朝着梦想出发。
在剧中饰演阿娟的香港演员郑君炽表示:“我相信观众绝对会感受到共情和共鸣,首演当晚,观众很热情,看得很专心,结束时的鼓掌和欢呼让我非常感动。”他还表示:“爱一件事是很痛苦的,但是得到收获时,对我来说是非常甜美的东西。”这正是他对音乐剧表演的热爱与坚持。
郑君炽回答记者提问
“粤语版首演回广州,有期待也有紧张。”在剧中饰演阿珍的陈洁仪表示:“广州观众大多都很年轻,观众们的反应真的很棒!好像大家都很喜欢音乐剧,所有的掌声也都在节奏上。”
陈洁仪回答记者提问
从普通话版的《雄狮少年》到粤语版的《雄狮少年》,观众们都表示后者让人觉得更自然、亲近、接地气,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异呢?几位主创都提到,首先粤语就是非常接地气的语言。作词岑伟宗对于两个版本的歌词表现的异同处也有很深刻的见解。他透露,创作过程中他有自己的“语感层次”,“不同唱段语言环境不同,使用的字眼层次也是不同的,这样听起来就会更自然”。“粤语声调多、音乐性强、语句信息量大,观众听起来会觉得很有趣。”
岑伟宗回答记者提问
张飞帆回答记者提问
岑伟宗和编剧张飞帆在剧中运用的大量粤语俗语,不仅使得角色之间的对话更加生动、有趣,也增添了浓厚生活气息,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岭南语言艺术的魅力。
“狮王两雄狭路逢,步步高处比采青”,在传统醒狮大赛中,各狮队往往通过在凳桩上比武采青一决胜负,音乐剧《雄狮少年》粤语版将传统的凳桩与现代舞台设计相结合,通过四组可移动凳桩拼接组合的方式,在不同的情境下呈现出多样的平台,为观众带来了既传统又现代的视觉体验,创造出不同的情境和氛围。
现场表演
舞台上,少年追梦画卷在音乐、舞蹈和舞狮的交汇演绎下徐徐展开,故事情节婉转曲折、荡气回肠,台词笑中有泪,演出过程中气氛热烈,笑声此起彼伏,掌声和欢呼声不断。不少观众被主人公阿娟坚毅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所打动,与剧中角色产生强烈共鸣,流下热泪。现场反应热烈,好评如潮,观众盛赞该剧“富有饱满的生命力”“温暖且有信念”“满满的岭南风情”“看完想加场”。
同根同源的岭南文化,同声同气的粤语唱词,音乐剧《雄狮少年》粤语版以鲜明而生动的舞台艺术展现千年非物质遗产的多元魅力,以深厚的岭南底蕴连结大湾区文化交流,引发文化共鸣,增进文化认同,用文化交融促进人心互通,以文艺筑台搭桥推进人文湾区的建设,增强粤港澳大湾区一水同舟、团结奋进的精神内核,构筑湾区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
表演现场
雄狮出少年,斗志比天高!音乐剧《雄狮少年》粤语版将在广州大剧院连演7场,随后将在佛山、珠海、深圳三地开展首轮大湾区巡演。
编剧张飞帆表示:“无论是普通话还是粤语,语言特色是我们的优势,因此我们在选择音乐剧题材和歌曲时会有我们自己的风格,这是不同于西方音乐剧的。希望未来大湾区有更多的合作机会,不断深化合作模式,做出更多属于我们自己的音乐剧,让世界看到我们的作品。”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