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审理大案要案的大法官,而不是一名絮絮叨叨的‘和事佬’,但一想到这些纠纷在我的手里画上了句号,当事人的权益得到了维护,我就特别开心、安心。”山东省莘县人民法院朝城人民法庭副庭长、一级法官孙晓辉这样形容自己办案的心情和体会。
从业17年来,“全县最美基层党员”“全县最美巾帼奋斗者”“全县平安建设先进个人”“全市优秀法官”“全市最美公务员”“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等荣誉称号,都被孙晓辉一一获得。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我宣誓: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忠实履行法官职责……”自宣誓的那一刻起,这几十个字就成为孙晓辉践行法官使命和担当的铮铮誓言。
2006年,孙晓辉从大学毕业,毅然选择“于三尺审判台上追求诗与远方的理想”,工作期间又攻读暨南大学法学硕士学位。17年的时间,从书记员到审判员,再到司法改革后的一名员额法官,青春岁月随着时光流逝,孙晓辉从一名对法律充满憧憬的法学毕业生逐渐成长为一名稳重练达的人民法官。
2021年6月,莘县法院决定设立法官工作室,孙晓辉主动请缨、勇挑重担。在别人看来,工作室以“孙晓辉”个人名字命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但对她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压力。“是压力也是动力。”
在动力与压力的双重驱动下,两年的时间,孙晓辉带领团队累计审结案件1900余件,成为全院一线办案法官人均办案量最多的法官。今年1月,孙晓辉法官工作室被共青团市委评委“2021-2022年度青年文明号”。
法律条文是冰冷的,但是孙晓辉的心却是火热的。她高效化解了一起又一起纠纷,用真心、耐心和责任心,让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了法律的温情和温度。
2021年,孙晓辉审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王某起诉刘某偿还5万元借款。当时王某已身患肝癌,急需就医治疗,这5万元可以说是王某的“救命钱”。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她想以调解的方式让王某快速拿回借款,但刘某仍以各种理由拒绝偿还。调解不成,她就立即开庭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
按法律程序来说,至此孙晓辉的工作任务已经完成,但王某等钱治病的情景一直萦绕在她的心头。于是,在向刘某送达判决书时,她仍继续从情理、法理、道义上做他的工作。最终,刘某同意立刻偿还借款。但遗憾的是,不久之后,王某还是因病情恶化而不幸离世。在去世前,王某特地嘱托其子要代他向孙晓辉法官表示感谢。
实践证明,司法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总结、探索、创新。为此,孙晓辉用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探索出了一条审判工作新路径。
针对近年来群体性、同类型案件数量上涨的情况,孙晓辉结合实践,创新开展“示范性审理+诉前调解”工作模式。2022年,她所在法庭受理40余件某村委会起诉承包户农业承包合同纠纷案件,因属涉农案件且涉及村民众多,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在诉前调解阶段,孙晓辉了解到焦某等20余户分别承包村委会部分土地,承包期满后拒不返还土地,也不支付承包金,故村委会诉至法院,并且后续还有其他村委会等待起诉承包户,预计案件数量有上百件。
孙晓辉先从态度最强硬的承包户入手,耐心向其解释相关法律,对其讲事实、摆道理,在多次调解未果的情况下及时对其案件进行立案、开庭审理。庭审结束后,焦某等人最终同意支付土地承包金,并就土地承包事项与村委会达成一致意见。在该案的示范效应下,其他被诉案件也顺利调解结案,从而实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孙晓辉表示,一纸判决或许能够给当事人以正义,但有些时候并不能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见过了在判决之后的很多年里胜诉权益无法得到兑现的例子,看过了很多当事人无助又期盼的眼神,她希望尽自己的力量让案件有一个真正的了结。
(王希玉 山东省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新闻处副处长)
(王子强 山东省莘县人民法院审管办(研究室)副主任)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