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戚毕越剧纪念演出在沪举行

2024年06月11日 15:51:46 来源:中国城市网 作者:王迪

中国城市网上海6月11日电(记者王迪)近日,一场纪念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戚雅仙、毕春芳的演出在上海市静安区文化馆上演。

本次演出由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剧)代表性传承人邹红(戚派)及杨童华(毕派)带领戚毕越剧流派表演艺术传习所的学生们将越剧宗师的经典剧目《血手印》重新搬上舞台,从唱腔、形体到服饰装扮,一一再现宗师们精彩的表演。

1718090442918.jpg

据了解,戚毕越剧流派表演艺术是由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戚雅仙、毕春芳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搭档,不断探索形成的流派艺术。戚派唱腔委婉缠绵、吐字清晰、感情真挚、表演朴素无华。毕派艺术有着“三轻”特色,即擅演轻喜剧、唱腔轻快明朗、表演轻松自如。

1718090450580.jpg

2007年6月,戚毕越剧流派表演艺术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保护工作启动之后,毕春芳受聘担任上海市静安区文化馆青年越剧团艺术顾问。

据悉,戚雅仙、毕春芳曾在拥有一千三百多个座位的上海瑞金剧场一连4个月表演剧目《血手印》,场场爆满,观演人数近十三万人次。1995年戚雅仙、毕春芳录制的《血手印》获中国唱片总公司第三届“金唱片奖”。

邹红表示,《血手印》这部具有鲜明流派特色的名剧之所以得到观众喜爱,至今能在全国专业院团和民营团队中常演不衰,是受益于两位流派创始人深入人心的演唱、戚毕传人及弟子们在各自艺术领域里的传承、民营剧团的演出流传和票友观众的口口相传。

1718090462619.jpg

谈及此次演出的意义,邹红说:“今年是毕春芳宗师逝世八周年,弟子门生至今难忘师恩,致力于通过教学传承宗师艺术。而传承教学一定是让学生们听戚毕宗师的唱腔,深入了解流派唱腔特色,学习流派表演艺术,这样才能准确掌握流派的特点特色。除了学习宗师的艺术,我们还要继承学习老师的品格,争做德艺双馨的好学生。此外,希望通过本次演出,让更多人关注、热爱、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也是保护民族的文化记忆。”

责任编辑:乔妙妙
  • 艺术
  • 越剧毕春芳
  • 上海越剧
  • 血手印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