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网北京9月23日电 (记者郑新钰)9月21日,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的2024年绿色出行与共享骑行发布会举办。本次发布会是922绿色出行宣传活动的重要年度活动之一,也是2024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的特别论坛。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秘书长曲长虹表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建设绿色交通体系不仅是减少碳排放、缓解交通拥堵的有效途径,更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发布会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孔令斌对《2024年绿色出行城市工具书》进行解读,阐述了2024年绿色出行宣传活动主题“共享公共空间”的内涵,强调人人有权享有公共空间,公共空间适合老人、幼儿、学生、残障人士等所有人。城市应规划设计考虑所有居民和交通方式的更安全的街道,道路公共空间分配时优先考虑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动态管理路内停车以便有效利用公共空间,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制定道路交通政策,鼓励社区参与开发城市公共空间等。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赵一新作了《2024年中国主要城市共享单车/电单车骑行报告》的解读。值得关注的是,报告对北京亦庄共享电单车试点进行了专题研究,发现80%的骑行距离为3公里以内,平均速度14公里/小时,共享电单车是短距离出行的高效工具;60%的骑行换乘了公共交通,平均接驳距离2.5公里,有效延伸了轨道交通和公共汽车交通服务;超过70%的使用者为35岁以下,近50%的骑行集中在通勤高峰时段,共享电单车是青年人群喜欢的通勤交通方式。报告提出四点建议:一是综合考虑共享电单车的功能定位、人群出行特征、城市功能等因素精准筛选运营地区;二是以覆盖短距离出行需求为导向精准测算运营范围界限与车辆投放量;三是站点布局优先选择100米职住覆盖比重高的点位;四是要持续提升骑行廊道的空间品质。
会议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圆桌论坛,主题为超(特)大城市发展共享电单车的挑战、机遇与对策,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智能交通与交通模型研究所所长康浩主持。
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交通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卢亮提出,需要客观认识并协调好共享电单车与私人电动自行车、公共交通、共享单车的关系。共享电单车替代私人电动自行车的目标难以实现,与公共交通、共享单车的竞合关系需审慎对待,替代共享单车和公共自行车效应明显。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交通所副所长邵丹提出,“共享+”模式不是单纯的交通问题,其对停放设施配套、组织管理等提出了新要求。共享电单车模式并非城市交通的刚性需求,需要全周期、全要素考虑需求、设施、治理等综合问题,建议以负外部性治理为导向,探索构建面向特定群体的租赁服务体系。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绿色出行将成为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不断创新技术、优化政策支持、加强行业合作,绿色出行和共享骑行将进一步普及,推动城市交通体系向低碳、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