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网上海10月21日电(记者王迪)10月20日下午,由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主办的沪派江南营造试点“三师联创”设计方案咨询会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召开。
近几个月来,上海致力于沪派江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营造试点“三师联创”设计方案阶段性成果出炉。通过实行“三师联创”“五划联动”(谋划、策划、规划、刻划、计划)机制,探索构筑适应乡村的规划设计方法,沪派江南已由规划愿景进阶成了具象化的15幅“亩中山水野行图”。
会议重点交流了10个沪派江南试点阶段性成果,就如何推动特色风貌村落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广泛听取了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建议。本次设计方案聚焦上海蓝绿空间基底,打破了以往城市建设的固有思维,是在保留上海乡村自然基因的前提下,在理解上海乡村神韵的基础上,开展的试点单元规划设计。
圆桌交流环节,B站资深UP主朱明华、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朱祥明、YOCA蓝湖悠客体育文化有限公司合伙人许明、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张帆、致正建筑工作室创始合伙人张斌、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赵敏华、UN+建筑事务所总监高蓓、中国史学会副会长熊月之等8位行业专家阐释了自己对沪派江南的见解,同时对上海乡村建设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据了解,在后续的行动中,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将着力推动设计方案的落地实施,2025年全面开展15个试点单元的开工建设,让15幅“画卷”落地为15张“施工图”,建成沪派江南乡村实景。
预计至2027年底,上海市将完成沪派江南首轮试点行动,形成20个左右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示范样本,拓展开展50个以上风貌单元规划、60个以上特色村落保护传承工作,集中呈现沪派江南“十二意象”的典型风貌,初步构建沪派江南特色村落风貌格局;至2030年末,完成第二轮试点建设,完善形成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工作机制、技术路径和政策体系;至2035年规划期末,完成196个特色村落保护传承发展工作,形成独具特色的沪派江南水乡空间肌理和景观风貌格局,绘就充满生机、富有灵气、独具魅力的沪派江南美丽画卷,形成以沪派江南为新IP的乡村活动场景和生活范式。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