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黑龙江省铁力市工农乡不断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推动人才服务乡村,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按需配置“定”好岗。坚持“突出重点、按需引进”的原则,铁力市工农乡党委牵头成立人才“引育留用”工作专班,由各分管战线负责同志摸排乡急需紧缺人才的专业结构、学历层次和需求数量,形成人才引进“清单”。结合实际编制情况,在核准岗位总量,控制结构比例的前提下,通过选调生、到村任职大学生、三支一扶、市县委书记进校园等形式,为高校毕业生等优秀人才提供工作岗位,为乡村振兴一线提供“源头活水”。
注重培养“强”技能。近三年,全乡通过各种引才形式引进人才17人,平均年龄28岁,硕士学历2人,本科学历14人,年龄、学历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按照因材施教、因需施教的培养思路,实行战线导师分管负责制,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并根据专业、岗位等,制定培养计划,真正让引进来的人才人岗相适、发挥所长。同时,组织人才到中药材种植、特色养殖、商品生产加工等代表企业进行参观,积极了解参与乡村振兴,弥补人才支撑缺失短板。
聚焦农村“添”动力。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注重后备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村干部培养,把乡村后备人才干部安排到党建、农业农村、项目等重要一线岗位加以锻炼,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开展青年干部培训共6期,进一步提高后备干部、村干部的工作本领,加快后备干部成长。此外,举办乡村振兴暨年轻干部大讲堂,由富有农村工作经验的村党支部书记在村活动室、田间地头、群众炕头为年轻干部讲授农村故事和农业知识,切实补齐年轻干部基层实践短板。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