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稿件中心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幸福生活节节高

2024年12月27日 20:03:02 来源:中国城市网

“刚卖了辣椒,肉质厚,价格高!”丰收的喜悦挂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坡头乡观吊村村民李延鹏的脸上。

翻开账本,掐指一算,今年种地纯收入20多万元。“买!”今年36岁的李延鹏,相中了一款“一机多能”农机。这几年,李延鹏从村里流转土地140余亩,一门心思搞烟叶、辣椒、玉米“三产业”融合发展,生活发生了大变样。用他的话说:“如今的生活幸福得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说起来,李延鹏生活的变样,与6年前跟姨夫“倒苦水”分不开。

2019年,李延鹏到姨夫家走亲戚。两人聊着聊着,李延鹏为了摆脱苦日子,将这些年的苦楚一股脑倒了出来:开三轮,他起早贪黑,生意不好做,一年下来不挣钱;养蜜蜂,他精心管理,却遇市场行情不好,酿不出“甜”生活……往后干啥?心里没底!

“走,带你看看!”说来也巧,正赶上李延鹏姨夫家忙着烤烟叶。他们来到烤房点,有人鲜烟分类、有人忙着编杆……姨夫还给他介绍了烟技员。临走,姨夫说:“不妨试试?种烟不失为一条出路!”

2020年,李延鹏种烟6亩,一喜一忧。

喜的是烟站真心教技术,交售过程,公平定级。只要种出优质烟叶,赚钱靠谱。忧的是种个五六亩,一年下来,也赚不到多少钱。忧心自问一没生产技术,二没生产农机具。

“种烟规模也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先把技术学到手,何愁置办不起烤烟农具!”包村烟技员的话,解了李延鹏的后顾之忧。

方向确定以后,怎么干就是决定因素。田地冬深翻、高起垄、深栽烟、防病害……烟技员“一招一式”亲自做示范。李延鹏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经过几年学习实践,从种烟“门外汉”变成了“内行人”。

DF99C81E-91D3-4A0C-BD5A-7F62F50EF62A.jpeg图为农机正在进行冬田深翻。

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生产技术运用娴熟和管理经验的积累,李延鹏实施土地流转,开展规模化烟叶种植,还发展辣椒、玉米等产业,走上了烟粮融合发展之路。

“先后自建3座烤房,买了6套烟夹子、3台中耕除草机……今年烟草公司又给建了4座电烤房,有了这些家当,相当于发展产业找到了靠谱的‘饭碗’。”李延鹏笑着说,“从一无所有,到现在家里配齐了电器化,还开上了小轿车,家底变得越来越厚了!”

电烤房代替了煤烤房,烟夹子取代了烟杆子(编烟用的竹竿),机械化替代中耕除草、起垄覆膜等手工劳动。烟草农业生产升级了,成本跟着下降了,李延鹏切身感受到种烟越来越省心省力了。

81595BDD-1624-44E7-B48F-3E4B3E25CB8E.jpeg图为利用电烤房闲置期储存玉米等农作物。

“其实,在土地流转、烟粮融合、生产管理等方面,多亏烟技员给了不少建议。”李延鹏解释说,例如,购买“一机多能”农机,既省下不少土地深耕、起垄、覆膜、拔烟杆方面的开支,又能向有需求的乡亲们提供农机服务。在帮助他们开展生产的同时,自己还能多增加一笔收入。

对于李延鹏的发展过程,渑池县坡头烟站站长张博辉介绍,一方面重视新烟农培育,明确一名烟技员,从农田深翻、起垄、移栽到大田植保、采收烘烤、烟叶分拣全流程技术服务,加强生产过程管理指导,实现向技术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另一方面着重培养青年人才,帮助其做好长远规划,发展乡村致富带头人,引导更多有志青年投身乡村振兴“大舞台”。

“最近,参加了两期烟草公司组织的三门峡市职业烟农培训班,宽了眼界、长了知识、强了本领,明年我要大干一场!”李延鹏信心很足。

以学增技,以技兴业。本领到手,将“领”着李延鹏致富路越走越宽广,家底会变得越来越厚实!(姚谆  席新超)

责任编辑:尚瑞琳
  • 三农
  • 农业
  • 渑池
  • 种植业
  • 农村
  • 农资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