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网北京4月8日电 (记者郑新钰)4月7日,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印发《深圳市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若干措施》(简称《措施》),提出支持建设人工智能辅助研发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和重大产业项目。
《措施》指出,聚焦新药靶点挖掘与验证、药物发现与设计、新型药物筛选、用药安全仿真分析等药物研发环节,加快大模型、核心算法、专业软件等前沿技术更新,支持建设药物高通量筛选、下一代抗体药物发现、智能小分子新药合成、中药研发和中医智能诊治、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研发、临床试验智能化管理等一批人工智能药械研发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及重大产业项目。
《措施》要求,支持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生物制造全链条、全场景应用,围绕底盘细胞改造、酶制剂开发、精准发酵等环节,布局建设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相关重大公共服务平台。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3月3日,《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计划(2025—2026年)》印发,目标到2026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更提出要“深化AI赋能千行百业”。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智能化研究所副所长、正高级工程师顾维玺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拥有完善的制造业基础,特别是在智能终端和硬件领域,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持。
“深圳正在全力打破行业壁垒,促使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此举一方面能够让深圳产业整体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也让深圳人工智能企业找到了应用出口,强化了人工智能企业的盈利前景。”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向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只有用,才能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真正价值,才会让人工智能企业获得利润,人工智能产业和传统产业才能双赢。”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