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稿件中心

城东小区“变形记”:小改造撬动大幸福

2025年04月09日 21:41:24 来源:中国城市网

湖北应城城东小区是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旧小区。曾面临晾衣难、停车乱、墙面破旧、诈骗频发等“老大难”问题。然而,短短一年间,小区却悄然“逆袭”——晾衣绳整齐划一、智能车棚安全便捷、斑驳墙面变身艺术画廊、老年人成了“防诈达人”……这些变化并非靠“大拆大建”,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准的“小改造”实现的。

晾衣架里的“邻里经”:从“抢地盘”到“话家常”

“以前天没亮就要抢晾衣绳,绳子拉得像蜘蛛网,走路都得低着头,现在随时都能晒被子。”居民李阿姨的感慨,道出了小区最直观的变化。

看似简单的改造,背后却是5场居民议事会、127条意见的民主协商。2万元专项资金、20组晾衣杆、300米晾衣绳,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应城烟草志愿者们连续半个月的实地勘测和反复调整——既要保证采光,又不能影响通行。

“小李,你这棉絮是干的,湿床单我挪到后面了。王婆,你早点把衣服晒了,一起去挖荠菜煮鸡蛋哟。”如今,晾衣架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更成了邻里和谐的“润滑剂”。曾因晾晒问题红过脸的邻居们,如今自发组成“文明晾晒监督队”。

社区王书记翻着记录本笑道:“晾衣纠纷从月均5起降到了零。”

image.png

(共享晾晒区)

车棚里的“智慧经”:众筹共建的安全港湾

“智能车棚就是我们的‘安全管家’!”居民张女士指着棚顶的光伏板自豪地说。

这座17.8万元建成的车棚,藏着不少暖心细节:8.6万元来自居民众筹,2万元来自烟草专项资金,7.2万元来自政府补贴,5家企业赞助了具备自动断电功能的充电桩,3个高清摄像头实现无死角监控。

过去,小区300多辆电动车仅有50个充电桩,私拉电线成了常态。为解决这一问题,烟草志愿者协同社区、物业对小区空间进行全面摸排,白天拿着图纸在小区转悠,晚上挨家挨户征求意见,累计走访586户居民。“光选址就讨论了七八次,连排水沟的倾斜度都经过反复测算。”志愿者小高说。最终,一座兼顾采光、通风、安全的智能车棚拔地而起。

“现在充电手机一扫就行,安全方便,再也不用从六楼甩电线下来了。”张先生满意地说。

物业经理算了三笔账:安全账——私拉电线现象100%消除;经济账——光伏发电每月节省公摊电费800元;和谐账——停车纠纷下降75%。

image.png

(整齐有序的电动车棚)

文化墙上的“幸福经”:居民共绘的“百家画”

“这些画真漂亮,咱们小区也有艺术范儿了!”李奶奶每天散步都要在彩绘墙前驻足欣赏。

这面30米长的斑驳老旧围墙如何变身“网红打卡点”?答案藏在“三个一”里:一场516人参与的线上投票确定主题,一次156幅作品的亲子绘画征集,一场持续两周的全民创作。社区、物业投入3万元专项资金,烟草志愿者提供物资支持,最终打造出这面凝聚集体智慧的“精神地标”。从策划到实施,每一步都凝聚着集体智慧。

退休教师王爹爹指着墙上的家训说:“这是我的‘忠厚传家久’,这是我孙子画的羊群。”如今,这面墙成了社区的骄傲,半年迎来13个社区参观;墙根下还自发形成了“邻里议事角”;居民自发组成“护墙队”定期维护,确保这面“属于大家的艺术品”常新常美。

image.png

(小区壁画一角)

银发课堂的“防诈经”:让诈骗无处遁形

“要不是你们,我的养老钱就打水漂了。”70岁的许爷爷握着志愿者的手不停道谢。原来,老人在短视频平台被诱导消费,一个月花了6000多元。

这样的案例在城东小区不是个例。烟草法治宣传队立即行动,组织法律专业人员,联合社区、物业开展为期三个月的“银盾护老”专项行动。志愿者们用“沉浸式普法”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次把“模拟法庭”搬进小区,85%的居民参与了角色扮演;第一次让8位受骗老人成为宣传员;第一次实现防诈知识95%的覆盖率。

“现在遇到可疑链接,我们老人比年轻人还警惕!”许爷爷展示着防诈手册上的“三不”口诀。

社区民警提供的数据令人欣慰:老年人受骗案件同比下降92%,防诈知识知晓率超过95%。更温暖的是,每月15日的“银发课堂”上,总能看到年轻人搀着长辈来听课的身影。

image.png

(志愿者向小区居民讲述诈骗真实案例)

从2万元的晾衣架到17.8万元的智能车棚,从3万元的文化墙到零成本的“银发课堂”,城东小区的蜕变证明:民生工程不在于投入多大,而在于用心多深。老旧小区承载着一代人的老城记忆,承载着小区居民浓浓的邻里情,城东“微改造”不仅提升了小区颜值,更增强了居民们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正如应城市烟草专卖局负责人所说:“群众的笑脸是最好的验收单。”

如今,走进城东小区,总能听到这样的对话:“晾衣架又添了新成员”“车棚该组织大扫除了”“文化墙下个月要添新内容”……这些温暖的日常,正是“共建共治共享”最生动的注解。(文/骆玉琴)

责任编辑:韩利
  • 烟草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