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晋江市磁灶镇张林村,一间青绿色店招的小店格外醒目——“党建领航特色示范终端”的标识,整洁明亮的店堂,满墙的红色故事照片,吸引着十里八乡的村民前来打卡。谁也想不到,这家充满活力的“网红店”,8年前还是一家破旧冷清的杂货铺,而店主张志红,曾是一位需要社会救济的侏儒症患者。
从“勉强糊口”到“脱贫标杆”:党建引领下的逆袭
图为帮扶改造前的财鸿烟杂店。杨诗炯摄
早在2017年,晋江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将张志红纳入重点帮扶名单时,他正深陷困境:不足20平方米的店铺墙面斑驳,货架残缺,全年收入仅几千元,全家靠低保金维生。这位身高不足1.5米的店主虽身残志坚,却缺乏经营信心,“当时他连卷烟新品都不敢尝试,总说‘卖不出去怎么办’”。
帮扶从“扶志”破局。客户经理每周上门指导订货策略,党员先锋队帮他整理货架、设计陈列,逐步建立“以烟促流、多元增收”的经营理念。在晋江市局(分公司)的悉心帮扶下,新店招亮化门面,双面橱柜扩容陈列,智能收银,提升效率。焕然一新的店面,让客流增长了近30%,当年收入突破3万元。
图为帮扶改造后的新财鸿烟杂店。杨诗炯摄
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红色基因的觉醒与传递
经营改善后,张志红的人生迎来更深刻的变化。在村组织和晋江市局(分公司)的帮扶下,他主动加入村残疾人联络工作,帮助30余户家庭申办补助。“我也想帮更多人自立。”2020年,他高票当选晋江市残联代表,为晋江“残疾群体”发展建言献策。
当新冠疫情突袭晋江时,这位“袖珍勇士”连续35天参加志愿服务。他制作的15条抗疫短视频播放量破万次,用乡音土话传递政策,被村民称为“移动广播站”。“是党和政府的帮扶让我站起来,现在该我守护大家。”张志红在抗疫日记中写道。
从“农网小店”到“红色驿站”: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
随着,“海丝新晟”农网升级工程帷幕徐徐拉开,张志红的小店被打造为党建示范终端。晋江市局(分公司)为其增设“红古田体验馆”,陈列红军水壶、草鞋等红色文物,捐赠党建书籍百余册,让这里既是商品展销区,更成为村民学习党史的“红色课堂”。
乘着乡村振兴东风,张志红拓展土特产销售、烧烤设备租赁等业务,年收入跃升至十来万元。他在朋友圈写道:“欢迎来红古田馆喝茶谈发展!”如今,小店不仅是村干部的议事点,更带动了周边农户发展,形成“红色文旅+特产销售”的致富链。
图为新财洪烟杂店设置的长征精神文化墙,杨诗炯摄
从低保户到致富带头人,张志红的蜕变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近年来,晋江市局(分公司)累计投入帮扶资金数百万元,打造27个“农网特色示范终端”,带动2634户农网客户创利增收。正如张志红在晋江市残疾人联合会代表大会上所说:“党和政府的政策像一束光,只要我们愿意追光而行,再弱势的个体也能绽放光芒!”
这间30平方米的小店,不仅见证着一位残疾人的新生,也见证着农网终端的发展,趁着乡村振兴的东风,蕴含红色基因的点点金边,终将点燃共同富裕的梦想之路。(柯海珍、杨诗炯)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