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微风拂过闽西大地,在充满生机的清流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匠心为笔、汗水为墨,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凡篇章,让工匠精神在这里薪火相传、熠熠生辉。
火候之中守匠心
早上7点,清流县龙津镇暖水村的烤房外,揭仕泉打着手电筒仔细检查着烤房烘烤情况。这个习惯,他已经坚持了20多年。
“要不是揭师傅火眼金睛,我那烤烟叶就全毁了。”嵩溪镇烟农兰清隆至今心有余悸。那年烘烤季,兰清隆发现,自家第一烤烟烘烤到第三天时,最底层出现烂烟现象,且越烤越黑,却一直找不出原因。揭仕泉在接到电话后,立马赶到,迅速地排查出问题——烤房风机出现反转。“风机反转不仅会损坏烤房电机,更会影响烘烤效果,辛苦一年的成果可不能马虎大意。”说完,他便挽起袖子,帮助兰清隆一起进行检修,为其挽回了不少损失。
凭借着对烟叶调制的热爱,揭仕泉顺利通过烟叶调制技师鉴定,并在2018年获得首届“清流工匠”荣誉称号。如今,他依旧奔波在烟叶烘烤的一线,“烤房就是我的讲台,”揭仕泉常说,“把技术传给更多年轻人,才对得起'工匠'这个称号。”
图为揭仕泉组织烟农开展后期田管及烘烤培训会。揭仕泉供图
分毫之间见真章
“这片烟叶颜色呈桔黄色,叶脉微露、色度强、组织结构疏松、有油分,应该是中部桔黄2级。”选样室内,纪任烟正培训着新入职的青年员工。这份“一摸准”的绝活,源自多年来的钻研和沉淀。
“烟叶评级不是‘差不多’,而是‘差一点都不行’。”在培训现场,总能看到纪任烟认真学习的身影。他常感慨:“烤烟国标划分了 42 个等级,日常工作中很难接触到如此全面的标准样品,我得抓住每一个学习机会,多看、多摸、多记录,实践才是检验真理、提升能力的最好途径。”说完,他又俯身认真记录下不同等级的显著特征,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图为纪任烟正在进行烟叶制样。纪任烟供图
凭借着这股爱思考、肯钻研的劲头,纪任烟多次在省、市烟叶评级竞赛取得好成绩。2025年,“纪任烟人才创新工作室”即将在清流县挂牌成立。清流县局(分公司)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工作室的引领作用,着力打造一支既精通烟叶评级、又熟悉烟叶种植技术的青年技术骨干队伍。
数字赋能闯新路
“传统监管像‘大海捞针’,我们要让数据自己‘说话’。”专卖办主任张健的电脑屏幕上,一组组数据正汇成“数字画像”。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张健主动求变,发挥计算机专业的优势,在数字化领域崭露头角。他将日常工作经验化作创新的“金钥匙”,探索构建基于大数据的新型分类监管模型。这一模型如同市场监管的“智慧之眼”,在辖区市场监管中大显身手,精准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图为福建省首届“数字工匠”竞赛颁奖现场。张健供图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张健以数字技术为刃,在福建省首届“数字工匠”竞赛中斩获个人三等奖,并入选福建烟草商业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专家库,2024年获评“三明市青年工匠”,为行业数字化转型贡献智慧与力量,以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数字工匠”的深刻内涵。
从揭仕泉的“火候哲学”到纪任烟的“毫厘艺术”,再到张健的“数智融合”,工匠故事的背后,是清流县局(分公司)“两高”人才队伍建设的生动实践,那些被匠心点亮的平凡岗位,将持续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林紫薇)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