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山麓晨雾初散,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大坪乡百亩烟田里,一列列透明杯罩纵横交错如繁星般辉映,给这片热土添上了几分白日焰火,衬得烟苗青翠欲滴。
站在梯田垄头上,大坪烟站站长李杰摸着罩杯回忆,去年这个时候,地里边飘的塑料纸跟雪花一样。这位与烟叶打交道多年的“老把式”亲历过“地膜围城”“高产高污染”的生产困局。而今,百亩烟田化身“绿色银行”,提质增效、地膜残留归零的生态账本跃然田间。
大坪乡卞家岭村百亩连片杯罩烟田。
烟田小杯乾坤大:技术革新突破传统移栽难点春来扣杯护嫩苗,嵩县大坪烟站今年推广的“盖杯”移栽技术,给移栽期的烟苗套上特制的杯罩,打造“迷你温室”,实现了“保温保湿、促根壮苗”。相较于传统的覆膜移栽,该技术操作便捷,人工成本低,烟苗成活率可提升至98%。并且,由于杯罩材质环保无污染、可重复利用、无残留的特点,破解了困扰烟田多年的“白色污染”难题。技术推广之初,烟农的疑虑未曾间断。“我覆膜三四年了,这小杯子能顶上咱的地膜不?”“咱这杯子到底能不能省钱?”面对困惑,李杰带队深入烟田,从冬耕起垄开始“手把手”教授技术要点,用看得见的措施、算得住的账本打消烟农顾虑。夕阳落下余晖,金色的烟田里,烟农郝顺兴正调试杯罩的深浅。“电视台讲的‘藏技于农’,原来就藏在这小杯子里!”他的百亩烟田如今焕然一新。
杯罩移栽远景图。
盖杯技术所用的杯罩材料为聚乳酸可降解材料,深度18厘米、直径8厘米,与井窖式移栽的技术标准相匹配。烟苗移栽后茎秆可埋于地下11厘米左右,生产点可高于地表6厘米左右,既能促进烟苗不定根发育,又可以增强抗旱能力,非常适合豫西地区的山地旱天气候。降本增效显担当:烟农增收背后的经济账“栽烟不敢走回头路,一开始补苗工费就蹭蹭往上涨。今年杯子一扣,啥都不用管了。”大坪乡卞家岭村的烟农郝顺兴看着遍地“还苗生根”的盖杯烟地感慨道。据调研数据显示,盖杯移栽的成活率高,亩均补苗成本下降了80%,移栽效率提升了30%,由于其独特的技术特点,灌溉用水量减少30%。更深层次的效益源于“重构烟叶生长周期”,杯罩移栽给每个烟苗构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小气候”,使其在面对倒春寒气候时有更强的适应能力。相较于传统的移栽方式,烟苗的还苗期可缩短一周左右,采烤期可提前至7月,整个生产流程可在十月前全部结束,在“重构烟叶生长周期”践行了“时间就是金叶”的产业逻辑。“以前拼体力,现在拼数据。”李杰的杯罩在地图上划出新的等高线——那里既是烟垄,更是质量兴农的基准线。
杯罩移栽近景图
金叶生根,沃野焕新。可回收的杯罩替代了传统的白色地,科技的曙光拨开了农耕的褶皱,这片伏牛山下的乐土正成为绿色转型的试验场,正如嵩县烟区的启示:最动人的收获,永远诞生于俯身泥土的变革者手中。(田佳佳)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