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民法典遇上“烟火气”,会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近期,武汉新洲烟草创新开展一系列民法典普法活动,让“高冷”法律知识变身“亲民”生活指南,推动法治宣传与群众生活“零距离”对接。
员工先过关:法律知识入脑又入心
“零售户向未成年人出售卷烟,会面临哪些处罚?”为切实提升干部员工的法律素养,让工作人员率先成为“法律明白人”,武汉新洲烟草精心组织干部员工开展民法典专项培训。
培训中,专家老师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采用“案例教学”的模式,将与行业密切相关的合同签订、消费维权、纠纷处理等法律知识,巧妙融入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小故事,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法律知识的内涵与应用。此外,培训还让员工扮演零售户、执法者、消费者等角色,在“沉浸式普法”中切身感受法律红线。
(图:专家老师结合案例讲解防诈骗技巧)
培训后的闭卷考试更被戏称为“法律驾照考试”——100%通过率背后,正是10多个典型案例分析的成效体现。
手把手教店主:做生意不踩雷
“老板,这烟可不能卖给细伢(小孩)啊!要是被查到,罚款不说,街坊邻居知道了谁还来光顾?”在一家便民超市,客户经理方敏边说边翻开宣传册,指着内页的真实判例:某零售户因向初中生售烟被家长起诉,法院依据民法典判决退还烟款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市场监管部门还被追加了罚款。
(图:客户经理方敏进店为零售户开展普法宣传)
由市场经理、专卖管理员、法制人员组成的检查小组,也会定期对辖区零售户开展抽查。检查内容不仅包括“五抵制”标识是否在收银台等显眼位置规范张贴,工作人员还会设置“学生帮父亲代买”等情景考题进行“实战考核”。
当发现个别零售户对未成年人身份核验技巧掌握不准时,检查人员会立即进行现场讲解,并结合真实案例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等相关条款。
此外,检查小组还会将发现的一些共性问题整理成图文警示,发送到零售户服务微信群,通过“查处一起、教育一片”的方式,确保同类问题不再重复发生。
全民来参与:法律知识进万家
在辖区广场,普法志愿者支起“法律地摊”,刚摆好案例展板和宣传手册,便有三三两两的群众聚拢过来:“房产证加名咋办?”“借出去的钱要不回来咋整?”
志愿者柯珂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传手册,指着图示讲解道:“房产证加名分婚前婚后两种情况,要是婚后加名,带齐结婚证和房产证去不动产登记中心就行。”“借出去的钱一定要在诉讼时效内及时起诉,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志愿者接地气的话语,引得咨询群众频频点头。
此外,驻村工作队员还带着最新的法律读本和案例汇编来到田地间。“大姐,你记着,要是买的化肥有问题,保留好购物小票和包装袋,拨打12315就能维权……”工作队员程桥梁用邻里间的家长里短举例后,村民感慨道:“你这么一说我就懂了,以后遇到麻烦就知道咋处理哩!”
(图:驻村工作队员程桥梁在为村民开展普法宣传)
实践证明,只要找到合适的打开方式,“高冷”的法律同样能温暖“烟火气”。下一步,武汉新洲烟草将持续创新普法宣传内容,用更多“走新”形式让民法典在群众中“走心”。(桂真华)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