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 - 2020)》,明确将纯电驱动作为汽车产业的主攻方向,并提出了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等量化目标。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强势爆发。新能源汽车存量超过3000万辆,新车销量飙升至1286.6万辆,占全国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相较于2023年,市场渗透率大幅提高了9.3个百分点。
2025防灾减灾大会现场,人民日报社属中国城市报现场采访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执行秘书长周科祥及苏州联捷科技集团董事长刘益民。
锂电池领域火灾之殇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锂电池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从传统的电动自行车、充电宝、电动工具,到智能家居与物联网设备,再到可再生能源配套、户用与工商业储能等领域,锂电池的身影无处不在。然而,锂电池应用场景的激增,也让锂电池火灾这一世界性难题逐渐浮出水面。
2024年,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多起令人痛心的重大锂电池火灾事故。美国加州盖特韦储能电站火灾就像是一场噩梦。2024年5月,这个全球首个250MW锂电储能项目,仅仅因为单个电池故障引发热失控,进而陷入了一场长达6天的熊熊烈火之中。此次事故中,热失控不仅导致多次复燃,还释放出有毒气体氢氟酸,对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6月,韩国京畿道的电池工厂也未能幸免。储存着3.5万个锂电池的工厂突然爆炸,爆炸产生的毒烟夺走了23条鲜活的生命,让人们深刻认识到锂电池火灾带来的毒气窒息风险。
苏州联捷科技集团参加2025防灾减灾大会博览会展览
在国内,江苏省南京市也遭遇了惨痛的教训。2024年2月23日凌晨4时35分许,南京市雨花台区西柿路9号明尚西苑小区居民住宅6号楼突发重大火灾事故,造成15人死亡、2人重伤、42人轻伤或轻微伤,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300余万元。经调查,这场悲剧的罪魁祸首是违规改装的电动自行车超标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起火。事故发生后,江苏省委、省政府,南京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组织开展抢险救援、善后处置等工作。江苏省成立事故调查组和追责问责审查调查组,涉事的10人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7家企业也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依法依规处理,对失职失责的公职人员进行了严肃问责。
根据国家消防救援局数据,2024年前5个月,全国两轮电动车火灾接报达10051起,同比增长超过40%;电动汽车火灾同期接报2105起,与2023年持平,但基数显著扩大。目前市场上应用的锂电池主要是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热稳定性差,燃烧概率极高;磷酸铁锂电池虽相对稳定,但电气故障隐患仍然存在,仿佛一颗隐藏的定时炸弹。锂电池火灾有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特点,业界俗称“夺命30秒”,即30秒内火灾若得不到控制,就会发生燃爆,释放出氟化氢、一氧化碳、氰化氢、氯化氢、二氧化硫和可燃气体(氢气、甲烷)等种类繁多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环境安全及火灾蔓延构成巨大威胁。而传统灭火剂,如七氟丙烷、全氟己酮,仅仅只能扑灭表面明火,根本抑制不住电池包级火源和热失控复燃,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面对这一难题,国内外许多业内专家苦心钻研多年,却只能发出绝望的叹息——“锂电池火灾无解”。
2024年为何成为锂电池火灾凸显元年?从事故规模来看,高能量密度电池在储能、电动车场景的大规模应用,使得火灾后果从单纯的财产损失演变为重大人员伤亡;社会关注方面,韩国工厂火灾等国际事件以及国内南京“2·23”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锂电池安全的广泛担忧;从产业阶段特性分析,类比加油站发展历程,锂电池产业进入“安全标准与技术补课”的第二阶段初期。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和政策响应表明,2024年是锂电池火灾从隐患积累到系统性风险暴露的关键转折点,也为后续安全技术升级与标准完善奠定了基础。
十年磨一剑拳拳报国心
2024年,政策响应加速,国家层面密集出台了13项储能电站相关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如深圳《锂离子电池存储使用安全规范》首次落地,填补了储存、运输环节的空白。然而,仅有规范远远不够,技术层面的突破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人们翘首以盼之时,一项新型锂电池灭火技术横空出世,宛如一道曙光划破黑暗。
中国城市报调研苏州联捷科技集团
2024年5月8日,江苏苏州联捷科技集团生产的锂电池灭火器成功通过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的检验。试验采用三元锂电池,手提式灭火器灭火时间仅需8秒,推车式灭火时间12秒,15分钟内无复燃。这是国家级权威检测部门目前所通过的,既能灭其它火灾,又能够快速高效扑灭锂电池火灾的唯一一款产品。
这款产品的诞生,离不开一个人的不懈努力,他就是刘益民博士。刘益民,江苏如皋人,苏州联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火灾科学国家实验室博士、辽宁舰泡沫消防系统开发设计者、消防物联网操作系统SDOS首席科学家,拥有数十项专利,获评“东方英才”“雉水英才”“江海英才”。刘益民博士深耕消防行业27年,前10年潜心进行理论沉淀和技术实践,后17年专注于安全管理和产品研发,尤其是在深圳城市公共安全研究院消防所,他既是消防产业技术迭代的推动者,也是一名勇敢的创业人。
中国城市报在苏州联捷科技集团与苏州相城经开区管委会相关部门领导举行座谈会
早在十年前,国家新能源战略实施初期,刘益民就凭借敏锐的洞察力,预见到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锂电池火灾将不可避免,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演愈烈。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开始着手研究。在研发初期,刘益民博士面临着实验设备简陋、研究资金短缺等重重困难。为了节省经费,他常常亲自跑遍各地,寻找性价比高的实验材料,就像一位勤劳的寻宝者;实验设备不足,他就和团队成员一起,利用有限的资源,自行改装和搭建设备,排除万难,使实验顺利进行。
经过几年的艰难探索,刘益民终于选准了正确的研发方向。首先是理论创新,他把研究的重点放在锂电池结构特性与热失控机制上。锂电池正负极间的隔膜在长期充放电后,负极形成的枝晶(金属锂结晶)可能刺穿隔膜导致短路,触发链式反应:短路引发局部高温,电解液分解产生可燃气体(如氢气、甲烷),正极材料(如三元锂中的镍钴锰氧化物)高温分解释放氧气。传统的火灾理论被称为“火三角”:点火源(热量)、可燃物(燃料)、助燃物(氧气),解决其中一个维度的“角”,火灾就可得到控制。但刘益民发现,传统的理论已经无法解决锂电池灭火问题,他大胆创新,将传统的“火三角”理论上升到“火三锥”。他发现,锂电池火灾还有第四个维度——“链式反应自由基”,在控制了“火三角”后,只有控制了“链式反应自由基”才能从根本上控制锂电池火灾。传统灭火手段仅能暂时阻断外部要素,却无法终止电池内部持续反应。现有灭火技术(干粉、气体、水基)仅能处理表面火情,但存在三大缺陷:一是无法穿透电池壳体抑制内部化学反应;二是无法消除电池释放的剧毒浓烟(含HF、CO等);三是复燃率高达80%以上(国家消防研究所2024年数据)。
基于这一创新理论,刘益民制定了一套全面而有效的研发思路:一是喷水并将水泡沫化,加快蒸发,持续不断降温,吸附有毒烟气,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二是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之更容易进入电池内部,深入火源核心,抑制内部燃烧,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三是惰化电池内部正负极材料加速电芯老化,增加电池内阻,减缓内部漏电,降低其反应活性,从而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四是提高灭火材料电导率,通过灭火剂放电,汽化灭火剂,给充满能量的电池找到了一个安全的释放出口,避免能量积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这些研发思路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灭火体系,从多个角度对锂电池火灾进行全面防控。正是这种创新的理论和科学的研发思路,使得刘益民的锂电池灭火器能够在众多灭火产品中脱颖而出,成功攻克了锂电池灭火这一长期以来困扰业界的难题。
联捷锂电池灭火剂的发明,是刘益民和他的团队多年努力的结晶,也是消防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其意义随着国家能源战略的发展会愈加彰显。
市场推广应用迫在眉睫
锂电池灭火剂问世后,迅速在市场上引起了积极反响。江苏省率先行动,省消防协会发布《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场所安全规范》立项公示,明确要求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场所内从出入口开始,每8m长度应配置2具3kg(或6kg)的锂电池灭火器(宽度每超过5米做增量配置),并且强调锂电池灭火器应具有国家级权威机构检测报告、CCCF证书以及锂电池灭火认证证书。这一规范的出台,为解决锂电池火灾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也为锂电池灭火器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中国城市报组织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苏州联捷科技集团及相关专家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楼召开中国城市管理研究院城市安全专委会筹备成立座谈会。
江苏省苏州市党委政府率先大力推广,2024年苏州经开国控投资联捷公司1000万元,并配套1万平米的厂区,用于苏州本地生产线和研发,展现了政府对这一创新产品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现任江苏省委副书记刘小涛(时任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在2024年11月全市安全生产“六化”工作现场会上明确提出,电动自行车方面,要加强充电桩、防火隔离设施建设,推广消防长钩、锂电池专用灭火器、智能AI摄像头“新三件套”。这一指示为苏州市实施“苏安充”工程提供了政策依据。
苏州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陈飞表示,将推动全市动迁安置小区在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停放场所配备“新三件套”,以及在全市动迁安置小区地下汽车库配备推车式锂电池灭火器、灭火毯等消防设施,确保安装覆盖率达到100%。苏州在动迁安置小区、商业住宅等场所大规模安装锂电池专用灭火器,并通过AI摄像头实时监测火灾风险。市政府还要求夯实企业安全生产“三化”(全员化、实体化、手册化)建设,配强安全设施、完善操作手册,并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培训,这间接推动了锂电池灭火器等专业设备的普及。例如,苏州市除了要求企业在地下停车库配备推车式锂电池灭火器和灭火毯,还要求在岗位手册中纳入典型事故案例,提升员工应对锂电池火灾的能力。
截至今年三月底统计,苏州全市动迁安置小区已经安装锂电池灭火器、智能AI摄像头、消防长钩在内的“新三件套”2041套,商业住宅小区安装442套、商场市场安装142套、机关企事业单位安装342套、其他场所安装1633套。进入四月份,联捷锂电池灭火器订单量开始“井喷”。苏州市通过“苏安充”工程,在2025年新增2.5万个充电端口,并在高风险场所强制配备锂电池专用灭火器,从源头减少火灾隐患。此外,试点联捷研发的电梯锂电池梯阻系统、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入户充电检测系统等技术,进一步强化了锂电池火灾的预防能力。
在2024年11月苏州相城国际经贸恳谈周上,联捷锂电池火灾水基灭火器、防火涂料(阻断八九百度高温)、灭火贴(配电箱自动灭火)、电动自行车自动灭火装置等多款黑科技产品亮相,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体现了政府对锂电池安全技术创新企业的支持。一些应急消防部门得知锂电池灭火剂问世后,积极与公司对接,将灭火剂与消防水枪有机结合,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为锂电池火灾的防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除苏州之外,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川渝等四大片区数十个城市的消防、住建、应急等主管单位已充分了解、认可联捷锂电灭火科技,数十个城市代理商完成签约。与此同时,中石油、中石化、国铁、国网、国电投、山东高速、浙江交投、万科、国贸等众多头部行业也成为联捷的签约客户,联捷锂电灭火技术和系列产品正在快速得到推广,广泛应用于各类物业、商业、企业的电瓶车棚、汽车库、储能站,以及锂电池运输等场景。
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锂电池灭火器的市场需求正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然而,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联捷科技需要不断提升产品性能,优化成本,加强品牌建设,以在市场中占据更大份额。这款锂电池灭火器的问世,不仅仅是一项技术突破,更是对社会安全的有力保障。它为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扫清了一大障碍,让人们在享受新能源带来便利的同时,无需再为锂电池火灾的威胁而过于担忧,极大地提升了公众的安全感和对新能源产业的信心。
刘益民博士和他的团队从企业创立初期,就提出了“联捷,让世界更安全”的价值理念。他们虽然刚刚起步,但目标远大,致力于为各地经济社会安全发展贡献力量。他们的努力,得到人民日报社属中国城市报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的积极关注。
2025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人民日报社属中国城市报中国城市管理研究院城市安全专委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分别吸纳联捷公司加入,旨在共同推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的贯彻落实,大力实施城市更新,促进城市结构
优化、功能完善、文脉赓续、品质提升,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于聪)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