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网北京5月20日电(记者叶中华)5月20日,记者从交通运输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日上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船舶与海洋技术委员会港口码头分委会成立大会在中国成功举办。这是我国首次在交通运输领域主导设立的ISO技术委员会,也是ISO成立78年来首个专注于港口码头国际标准化的技术机构,标志着我国在国际海事规则制定领域取得历史性突破。
国际标准化组织船舶与海洋技术委员会港口码头分委会主席李义明作发布。叶中华摄
中国方案引领全球港口协同发展。分委会秘书处永久落户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首任主席李义明表示,该机构将重点解决全球港口“互联互通”的核心痛点,通过制定四大类国际标准消除技术壁垒:包括统一港口术语等基础标准,码头操作系统网络等技术标准,自动化岸桥作业等管理标准,以及清洁能源应用等前沿标准。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朝作发布。叶中华摄
三位一体构建标准输出体系。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朝公布秘书处建设“中国方案”:一是加强秘书处自身能力建设。建立高效的秘书处工作机制,对日常事务管理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提升人员专业素质,组织秘书处人员参加国际标准化相关培训,提升其组织协调、沟通交流以及对国际标准化工作的专业认知能力。制定年度任务清单,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分工和时间进度,实现工作任务的可视化管理与进度跟踪。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持续提升工作质量。
二是组建国内技术对口专家工作组。吸纳国内具备国际视野、具有深厚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建立专家组定期会议制度,围绕港口标准国际化展开深入交流与研讨,分享国际先进经验,推动我国港口标准提案优化和国际协调工作,协助秘书处工作高效推进。
三是强化支撑保障。本院为该组织秘书处运行、人员、标准研究等提供支持保障,全力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加强秘书处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标准化专业人才,为秘书处工作提供人力支撑。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副司长孙维作发布。叶中华摄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副司长孙维表示,我国标准国际化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已与71个国家和区域组织签署125份合作文件,累计发布2300多项国家标准外文版;国际标准总体转化率超83%;累计推动超过1.4万名中国专家注册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为国际标准化发展贡献中国力量。此次成功申请设立的ISO港口码头分技术委员会,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的一次重大突破。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