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华的上海杨浦区街头,有这样一位交警:他既能严格执法维护交通秩序,又能俯身倾听群众心声;他既传承了公安英模的为民精神,又创新了新时代的交通管理方式;他既是违法者眼中的“铁面警官”,又是孤寡老人心中的“警察儿子”。他就是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交通管理支队机动大队副大队长、“肖玉泉中队”领头人倪嘉辉。
从警十一年来,倪嘉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深刻内涵,在红绿灯下书写了法治的“刻度”与“温度”。不久前,他凭借出色的表现获评“上海市先进工作者”。近日,中国城市报记者走进杨浦公安分局,进一步了解这一青年民警的为民初心。
“琳妈,我就是您的儿子”:一场跨越26年的爱心接力
2024年3月的一个夜晚,杨浦滨江东方渔人码头华灯璀璨。坐在轮椅上的陈爱琳老人在三名年轻民警的陪伴下,欣赏着浦江两岸的美景。江风拂过她满是皱纹的脸庞,高楼林立的都市夜景让她恍如隔世。“我已经20多年没看过上海的夜景了!”老人这句感慨,让身旁的民警倪嘉辉眼眶湿润。
时光回溯到2014年夏天,刚从警校毕业的倪嘉辉跟随师傅金海波来到兰州路蒋家浜弄,走进了陈爱琳破旧不堪的家。这个不足十平方米的棚户区小屋,住着腿脚残疾的陈爱琳和患有先天脑瘫的女儿佳丽。那一刻,倪嘉辉第一次听说了肖玉泉的故事——1999年,杨浦交警肖玉泉在执勤时偶遇这对母女,得知她们的不幸遭遇后主动帮扶,直至他2002年因病去世。肖玉泉被追授为“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他所在的中队被命名为“肖玉泉中队”。
“每一名加入‘肖玉泉中队’的年轻民警,都要专门上这样一节入队‘第一课'。”倪嘉辉回忆道。从那时起,他接过了爱心接力棒,成为陈爱琳母女生活中的“警察儿子”。2016年佳丽因病去世后,失去唯一亲人的陈爱琳陷入绝望,几次想要轻生。倪嘉辉几乎每天都去探望,陪她聊天、打牌,帮她度过人生最黑暗的时期。“比我年长30岁的陈爱琳,不正像是一位需要我呵护的母亲吗?”从此,他改口称陈爱琳为“琳妈”。
倪嘉辉推着轮椅,带琳妈外出散步。
与前辈们纾困解难式的帮助不同,倪嘉辉给予琳妈更多的是精神陪伴。他精心设计“琳妈专线”,借来无障碍公交车带20多年未出过远门的琳妈游览滨江夜景;推着订制轮椅陪琳妈逛商场、请琳妈品尝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杯奶茶;春节时他又为养老院的老人们写春联、办集体生日会,亲手为琳妈戴上虎头帽;当发现琳妈身体不适,他立即拍下舌苔照片咨询中医,还专门买来祛湿茶并端热水为她洗脚……一本厚厚的相册,记录着这对“母子”十一年来的温馨点滴。
“接好前辈的接力棒,并把它传下去,是我的使命和责任。”倪嘉辉对中国城市报记者说。如今,他也用同样的方式给新警们上“第一课”,让这场跨越25年的爱心接力继续传递。在他的带动下,肖玉泉中队的年轻民警们成了敬老院老人们的共同“孩子”,为更多孤寡老人送去温暖。
“执法既要有力度,也要有温度”:一位外卖骑手眼中的“教科书式执法”
“倪警官,你给我送温暖,我给你送清凉!”今年夏天,房产中介小杨为执勤中的倪嘉辉递上一瓶冰水。谁能想到,几个月前他因未戴头盔被倪嘉辉教育一小时后,不仅改变了“戴头盔没用”的想法,还收到了倪警官亲手赠送的头盔。这种“教科书式执法”,正是倪嘉辉的工作常态。
在日均200名骑手穿梭的美团江湾站,倪嘉辉是大家口中的“暖心警官”。今年年初,他拦下逆行骑手小王时,对方竟失声痛哭——原来这位边远地区来的小伙,想多跑单供妹妹上大学。倪嘉辉没有简单处罚,而是用一小时耐心讲解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还找出事故视频进行警示教育。“只有安全地跑,才能让妹妹更安心地读书!”这句话打动了小王,他主动加入交通志愿者队伍,所在站点骑手的交通违法率下降了85%。
美团江湾站负责人李站长赠送锦旗。
“看到交警就害怕”曾是许多外卖骑手的心声。在与上海最大的外卖站点结对帮扶过程中,倪嘉辉通过创新工作方法,让执法分外“暖心”:在外卖站点附近的国定路与邯郸路口设立引导旗,让夜归的骑手们不再害怕;推动修建非机动车道,使骑手送餐路线至少缩短2.5公里;春节期间,为留沪的骑手送去棉鞋和年货;针对初来乍到的新骑手开展“首违不罚”教育式执法……“在杨浦区跑单,能遇到这么好的交警,我们真心感到温暖。”美团江湾站负责人李站长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为表达心中的感激,他代表站点骑手,专程给倪嘉辉送来了锦旗。
在五角场商圈这个上海最复杂的交通枢纽,倪嘉辉的执法智慧更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分析50多万条数据,创新提出“圈层控流”理念:在淞沪路增加4秒绿灯,让车辆“进得来”;在翔殷路试点“拉链式”通行,使车流“出得去”;在黄兴路设置“潮汐车道”,保障车辆“跑得快”。三管齐下后,五角场商圈通行效率提升32%,春节期间消费额同比增长5.2%,在上海12个市级商圈中增速第一。
“执罚为末,正心为本”是倪嘉辉的执法理念。他开设“交通安全‘倪’知道”短视频栏目,爆款视频点击超千万;组织“小小交警”体验日,让交通安全从娃娃抓起;带领“小杨警”宣讲团进校园,把法治种子播撒在孩子心田。这位红绿灯下的“播种者”,用有温度的执法赢得了群众真心点赞。
“典型引路,薪火相传”:同事领导眼中的“警队标杆”
在杨浦分局交管支队政委胡蓉国眼中,倪嘉辉是交警精神的集大成者:“他身上既有老一辈民警吃苦耐劳的品质,又有新时代交警的创新思维,更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怀。”这种评价,道出了倪嘉辉作为警队标杆的独特品格。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新警入职的第一站都在“肖玉泉中队”,新人们在这里接受职业培训,系好从警“第一粒扣子”。“民警进入公安队伍的第一步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要让他们知道从警是‘为谁做,做什么,怎么做'。”胡蓉国强调,“我们希望通过在‘肖玉泉中队’的学习熏陶,把交管支队良好的精神风貌根植于每一位新民警的思想中,助力他今后走稳走好从警的每一步。后续我们也会根据新警们不同的性格、特长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发展平台,帮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真正践行好‘人民公安为人民’的使命担当。”
“我们分局是英雄辈出的地方,而倪嘉辉是新一代的青年领路人。”杨浦公安分局宣传科科长倪家惠介绍,杨浦分局形成了以倪嘉辉为带头人的先进典型梯队,通过“典型引路”带动整个队伍成长。“我们每个警种条线都有自己的先进典型,逐层逐级传达学习,弘扬英模精神,不断充盈杨浦分局先进典型的蓄水池。”倪家惠说。
作为倪嘉辉爱心帮扶行动的摄影记录者,杨浦公安分局宣传科的钟恒瑞告诉记者,自己工作第一年买的手机里至今已存了7000张照片,其中超过一半都是关于倪嘉辉的爱心帮扶。“虽然有些照片成像质量不高,却无一不反映出真实的爱心故事。希望借由这些质朴的原始影像,在观看者心中撒下一颗颗善良的种子。”钟恒瑞说。
倪嘉辉在路口指挥交通。
倪嘉辉没有辜负这份期望。作为“肖玉泉中队”新一代领头人,他带领团队不断拓展为民服务新内涵:在复旦大学门前设立便民服务站,提供饮水、充电等十多项服务;牵头成立“中高考护考直通车”车队,三年帮助50余名考生紧急取证;推动共青森林公园增设750个停车位,开通免费接驳巴士;创新无人机辅助管理,解决大学路步行街停车难题……
“从倪嘉辉身上折射出的是杨浦交警的精气神。”胡蓉国表示。这种精气神,体现在倪嘉辉获得的诸多荣誉中: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青年五四奖章、公安系统百佳标兵,以及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等。但对他来说,最大的荣誉或许是群众那一声声“谢谢倪警官”。
正如倪嘉辉所说:“执法的意义,不仅在于纠正违法,更在于点亮人心。”在红绿灯交替闪烁的街头,他用十一年如一日的坚守证明:法治可以有刻度,更应该有温度;警察不仅可以是执法者,更应该是人民的贴心人。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