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稿件中心

陆沟河畔抗战歌

2025年07月08日 17:57:48 来源:建湖日报 作者:王学言

在高作镇陆沟河畔,至今流传着一段段红色故事,80多年来,穿越历史时空,让人难以忘怀。

1940年,新四军进驻盐阜地区。刘少奇、陈毅曾在高作、永兴一带领导人民群众顽强抗敌。1941年9月,新四军在陆沟河畔长北滩建立建阳县抗日民主政权,当地王氏族人毁家纾难,将王氏宗祠让给新成立的抗日民主政权办公。王氏族长王德辅除了动员族人腾让宗祠外,还将黄克诚、唐棣华夫妇住在自己家里达一年之久。

当时,新成立的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区、乡青救会、农救会、教救会等群众抗日组织建设,并在全县首先成立有120多名青年参加的“高作青年抗日救国会”。高作离湖垛不到20里路,盘踞在湖垛的日伪军,经常到高作扫荡。在恶劣的环境下,高作陆沟河畔长北村一带的青年无所畏惧,奋勇抗日,打击伪军。

他们日夜值班,站岗放哨,监视敌情,发挥了青救组织的作用。1943年3月,日伪军占领高作街,高作青救会积极配合区队和乡民兵中队,采取“敌驻我扰”的方针,经常在夜间骚扰敌人。青年姚怀龙借敌人强迫到据点做工的机会,摸清敌人的兵力及火力分布情况,为区游击队活动提供了准确的情报。鬼子由于区队和民兵的打击,加之下乡扫荡时又屡屡受到阻击,结果只在高作盘踞了20天,就被迫撤离。为此,人们纷纷赞扬高作青年抗日救国会所发挥的作用。

高作青年抗日救国会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多种多样,有黑板报、墙头诗、标语和跳秧歌舞以及唱抗日革命歌曲等。此外,王荫等文化青年还组织青年剧团,演抗日小戏,宣传“好人要当兵,好铁要打钉”“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激励广大青年和人民群众投身抗日。他们编演了《鱼水军民》《红鼻子参军》《张大伯送子参军》《锄奸记》等小淮戏,在境内掀起了一个父母送子、妻送丈夫和哥姐送弟参军的热潮。期间,王俊、王学忠、高登元、高锦驷、王九成、王学荣、王凤云、王学成等19位青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14位青年在本县或外地参加革命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陆沟河地区长北滩一带曾是建阳县委、县政府的驻地。当时,这里已形成在党的绝对领导下的地方抗日武装,除有县武装总队担负全县的军事行动外,还有一支拉得出、打得响的区武装中队(简称“区队”),可谓威震敌胆。

新四军进驻长北滩后,带领群众开展借粮和减租减息斗争,在稳定群众生活的基础上,迅速投入地方武装建设,建立区队和乡自卫队,发展民兵武装。据当年担任西南片联防队队长的唐光真回忆,西南联防队队部设在赵墩,共有联防队员1000多人,其中民兵游击队员100多人。主要任务是保卫地方,保卫县委机关的安全和群众的生命财产,为捍卫红色政权作出了很大贡献。

湖丰乡民兵中队是一支令日伪闻风丧胆的地方抗日武装,队长王鸿章不但枪法高超,而且英勇善战。群众称赞他“活线手,王鸿章,同时能耍长短枪,要打鼻子不偏眼,敌人闻之把胆丧。”为了打日寇,保卫红色根据地,王鸿章动员他的大儿子王传志、大媳妇祁东宝、二儿子王传中、三儿子王传爱、侄子王传树、王传亮、王传如等参加民兵,并经常向他们传授枪法,有“王家将、父子兵”之称。

1942年农历四月十六日,湖垛日军在队长木木田的带领下到高作南乡扫荡。当王鸿章来到杨家小圈子时,一民房屋顶有个鬼子正拿着望远镜寻找目标,被王鸿章端起一枪,击中脑袋。木木田一见慌了手脚,立即命令部下用掷弹筒放了几下,赶快收尸撤兵。这支民兵中队在抗日战争中先后击毙日伪100多人,受到新四军3师师长黄克诚的表彰,王鸿章被评为盐阜区抗日英雄。

坚守高作西大门的是大尖乡民兵中队,中队长田宗邦也是神枪手。一次,他带领近一个排的民兵在黄沟南桥执行任务时,发现驻建阳的日伪军到黄沟扫荡。他一梭子弹就打倒11个敌人。当地流传一支民谣:“鬼子要下乡,就怕田宗邦;碰见田宗邦,鬼子要遭殃。”这是对他杀敌本领的真实写照。

驻守在高作东大门的永庆乡民兵中队也是好样的,曾以一个班的兵力,打击前来偷袭的湖垛日伪军150余人。民兵战士充分利用地形熟、情况明的优势,发挥机动灵活的特点,声东击西,神出鬼没。不但民兵勇敢顽强,而且群众也抗日热情高昂。乔家村有个以杀猪为业的青年赵学明,目睹进驻河西永兴的日伪军胡作非为、无恶不作的罪行,为出怨气,伙同7名同行,下决心寻机杀小鬼子。一天,9个日伪兵乘汽艇到戛粮河东抢劫,刚一上岸,就被躲在暗处、各持两把屠刀的赵学明等7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14把雪亮的屠刀,直刺敌人的喉部、胸部、腰部,吓得河西鬼子再也不敢侵犯河东。

在反扫荡斗争中,区队和乡民兵中队组成便衣队、武工队,利用水网地区有利地形,利用打坝袭扰疲惫敌人,使扫荡之敌到处挨打。当年陆沟乡在西塘河西岸突击抢筑丁港大坝时,为防敌人前来破坏,乡中队安排民兵王观伟前去站岗放哨。一天早晨,天刚微亮,距离大坝一里外的西岸哨所,王观伟发现西南方向开来一支有7个穿灰色军装的队伍。为区别敌友,他立即鸣枪试探。枪声一响,只见这支队伍竟向附近的一个乱坟场跑去。王观伟见情况不对,就按事先的约定,立即朝筑坝方向鸣枪报警。正在筑坝的民工听到枪声,迅速撤退,模范班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驻扎在长北滩的新四军某部闻声赶到与模范班一起全歼了敌人,打了一场漂亮的筑坝保卫战。

当时,高作进出口的主要河道,如高作河、洗泥沟、戛粮河、西塘河等,每条河都筑有几道、十几道大坝,让日寇汽艇不能肆意游弋。同时民兵还频频阻击,敌人只得夹着尾巴逃窜。

1943年春季,日伪军对我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大扫荡。这次扫荡的重点是县委活动中心的一、二、三区,一区首当其冲。敌人集中1000余人,乘坐汽艇,于1943年3月6日至14日,在一区连续搜索9天,企图摧毁县委领导机关,蚕食和伪化一区,并着手在高作、季墩筑炮楼。县总队一部和一区队集中200多人,连续3次强攻,先后20天时间,打了18次仗,敌人损伤惨重,难于立足,被迫撤走。

为阻止鬼子进入陆沟河内地扫荡,当地群众在大尖村陆沟河口打下了一排排木桩,敌人的汽艇进退不得。敌人将木桩清除,群众又连夜打下,就这样反复了不知多少回,拒侵略者于门外,保住了沿河群众的生命财产。在高作街北侧的荣群、高东附近的陆沟河两岸,居住着众多吕氏族人。为了抗日,他们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参加新四军,组建游击队,将吕氏宗祠献给新四军伤病员居住。吕氏族长民兵大队长吕斌(新中国成立后曾获全国劳模称号)带领族人,手提猎枪,肩扛土炮,在陆沟河两岸与鬼子展开了游击战,不到两个月时间,与鬼子战斗20余次。

抗战期间,陆沟河两岸还涌现出王观琨、田宗邦、王曰贵、王学国、王曰进、孙玉堂、姜祝山等近百位英雄儿女。其中,王曰贵烈士牺牲时年仅24岁。为悼念烈士,1945年底,建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在长北滩陆沟河畔举行3000余人参加的公祭大会。

在陆沟河东岸有个叫马家滩的村庄,这庄子起源于洪武年间,马姓先祖从苏州迁徙来到这里。这里英才辈出,众多马姓宗亲出类拔萃,成为高作地区名门望族之一。其中,出生于1875年的马氏后裔马玉仁,幼年历经苦难,少年闯荡江湖,成年贩卖私盐,后成为地方军阀。但到中晚年时期,马玉仁毅然投身抗日,保家卫国,带领抗日队伍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他克服重重困难,先后与日本鬼子进行大大小小数百次较量,不幸于1940年1月3日战死在抗日疆场,牺牲时63岁。马玉仁的英名被收录在2015年8月25日国家民政部公布的第2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不忘初心,铭记历史。2012年,高作镇党委、政府积极支持发动群众重建抗战旧址,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一座壮观的仿古四合院建筑矗立在陆沟河畔,广场前矗立一座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纪念碑,碑上刻有为建湖抗战牺牲的438名烈士和两名国民革命军马玉仁、陈中柱将领的名字。馆内陈列了大量当年新四军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的图片史料。

如今,这处旧址成为市党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江苏省红色地标。

责任编辑:韩利
  • 抗日战争
  • 历史
  • 新四军
  • 伪满洲国
  • 太平洋战争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