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稿件中心

南京审计大学润园书院心“淮”梦想团队:科技课堂点燃童心 调研献策助力红色教育创新

2025年08月18日 09:12:47

近日,南京审计大学润园书院心“淮”梦想志愿宣讲团赴江苏省淮安市开展为期10天的红色科教宣讲活动。团队以周恩来总理故居淮安市淮安区为基点,创新采用“支教+宣讲+调研”三线模式,在淮安市淮阴区马头镇码头中心小学和张庄镇村等地播撒红色种子,为当地红色教育发展提供实证参考。团队现已同时成功入选团中央发布的2025年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和2025年关爱行动“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团队,并与淮安市淮阴区马头镇建立社会实践基地。

一、精准调研打基础,数据支撑定方向

活动筹备阶段,心“淮”梦想实践团队立足淮安地区教育实际,围绕青少年对“红色核精神”的认知现状构建多维度调研体系。通过系统梳理区域学校课程设置中的红色教育元素,分析了解学生家庭教育中红色科教话题的参与特征,科学制定调查问卷及深度访谈大纲。研究特别聚焦周恩来总理在“两弹一星”事业中的历史贡献,系统考察其红色事迹的传播效果与认知深度,并深入挖掘教育实践中的优化路径与提升策略,为后续红色科教活动提供实证依据与方法指导。

二、科技课堂进校园,核趣科普启心智

7月5日起,心“淮”梦想实践团队在码头中心小学开展“红色科技筑梦”主题支教活动。从“生活中的核辐射”“人造太阳”“探秘核电站”等科普讲座引入,激发学生对“两弹一星”科技成就的探索兴趣;再到“吸管火箭工程挑战赛”、“核能小镇”创意绘画、“竹蜻蜓火箭改造实验”等趣味互动游戏,团队用“理论+实践”的方式,将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实践体验。在活动期间,团队根据课堂观察记录、学习成果评估、学生访谈等方式同步收集教学反馈,动态优化课程设计,进一步提升教育效果。此外,团队还为学生们准备了 “两弹一星”主题文创礼包,包括印有科技元素的书包、笔袋、玩偶,以及笔记本、印章和贴纸,通过文化浸润的方式让科学精神自然融入孩子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三、社区宣讲接地气,调研走访听民声

为精准绘制红色教育“需求图谱”,心“淮”梦想实践团队深入张庄镇村等乡土一线,以科普为纸、问卷为笔、访谈为墨,筑起“1+2+N”立体宣讲模式。以周恩来在“两弹一星”事业中的突出贡献为核心主题(1),运用量化思维和“三步走”节点管控法两个思维方法(2),衍生出科技突破历程、功勋人物事迹、精神当代传承等多个子主题(N),采用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开展“两弹一星”科普宣讲。团队结合当地居民的实时反馈,系统采集基层群众对 “两弹一星” 精神的认知数据,重点捕捉周恩来相关事迹在乡土传播中的效果。基于田野调查数据,团队最终将形成《基层核知识认知及红色精神传播调研——以淮阴区马头镇为例》调研报告,以期为后续精准化、在地化红色教育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图片3.png

四、行走思政新课堂,云端资源永流传

团队成员秉持“以脚步丈量信仰”的实践理念,深入周恩来纪念馆挖掘史实,将周恩来参与“两弹一星”事业的珍贵史料转化为鲜活教材,并在周恩来纪念馆创新打造《薪火相传:用“两弹一星”点亮红色精神》的“行走的思政课”,通过短视频记录、云端共享等方式,将现场教学转化为可持续传播的教育资源。后续团队将同步建设“两弹一星”精神教育线上资源库,收录本次活动影像、精品课程等数字资料,进一步拓展红色教育的时空维度,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红色资源转化模式。

图片4.png

结语:青春践行担使命,红色传承谱新篇

从校园课堂的欢声笑语,到社区调研的促膝长谈,再到纪念馆里的庄重凝望,心“淮”梦想实践团队用一场接力传承“两弹一星”红色血脉,通过扎实调研为地方发展贡献智慧力量。这份带着泥土的实践成果,必将激励更多青年学子在祖国大地上书写新时代的青春华章。

(图片来源:王子蓉,郭荣堃,张子文,王华崟,赵中泽,饶译心,陈佳乐,成愉涵,原慧敏,吕宸,朱佳,饶嘉昕文字来源:饶嘉昕,原慧敏,郭荣堃,王子蓉 指导老师:费婧婧)

责任编辑:朱兵
  • 科技
  • 南京审计大学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