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洋中镇康林村的田间,55岁的陈传行正弯腰制种,阳光把他的身影拉得很长。这片曾经的撂荒地,如今郁郁葱葱,承载着他从贫困户到全村种植能手的蜕变故事。
转向寻机,困局谋新途
2016年,陈传行一家四口还挤在破旧的木头房里,靠着种植蔬菜勉强维持生计。经康林村村部筛查,被列为贫困户,并精准帮扶,通过资金扶持助力他建成新房。
“那时候种菜辛苦不说,运到福州卖也赚不到钱,甚至亏本。”他回忆起过去,语气里带着无奈。
2023年,康林村村书记陈兴桥看出陈传行是个踏实肯干的人,为他牵线搭桥:“传行,村里帮你联系镇上的烟草站,试试种烟吧?这政策好,技术有人教,销路不用愁。”
“刚开始我心里打鼓,一没技术二没资金,怕种植无果”陈传行坦言。
洋中烟草站站长周国新安慰道:“我们会帮助你消除后顾之忧。技术上有专业人员手把手教,资金不够可以通过协调银行贷款解决,放心干!”
周站长的话为陈传行吃下一颗定心丸,他开始种植烟叶、水稻制种,一年两季。
技术护航,新手成专家
种植的第一年,陈传行是标准的“门外汉”。育苗、移栽、打顶、烘烤等,每一阶段都得请教站里的技术人员。
“最头疼的是烘烤阶段,温度高了低了都不行,一开始总是烤不好”他挠着头说。
为了让陈传行掌握技术,站里技术员可没少下功夫。在每个生产阶段,他们准时到田间地头、会议室开展技术培训,从病虫害防治到烘烤技巧,讲解得细致入微。
如今的陈传行早已不是当年的新手,他不仅掌握了种植技巧,还熟练运用无人机植保、云烘烤等数字化成果。
“今年我自己种了100亩,从育苗到烘烤都拿捏得差不多了。”他骄傲地说。
图为陈传行在储藏室检查烤后烟叶的场景。 肖颖摄
政策托底,日子愈红火
在村部、烟草站的帮扶下,陈传行的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借助撂荒地开垦政策,种植面积从最初的20多亩扩大到100亩,还建成了5座生物质燃料烤房。
资金上,洋中站全程帮助协调贷款事宜,从2023年的5万元到今年的25万元,为他解决了“钱袋子”的难题。再加上烟叶种植保险的保障,让他种植的底气越来越足。
如今的陈传行,已是全村种植最多的农户。2024年,他种植60亩烟叶,总收入30万元。今年种植面积扩大到100亩,收入还在稳步增长。靠着这份收入,他不仅还清了欠款,而且提升了生活水平,日子越过越红火。
“凭着现在摸透的技术,今年的收成指定差不了!”他的眼里充满期待。
图为派驻洋中镇康林村第一书记、康林村书记、洋中站站长指导帮助陈传行进行初分的场景。 肖颖摄
从贫困户到种植能手,陈传行的故事是烟草行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尤溪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局长邱恒良说:“我们将继续通过技术帮扶、政策保障,让更多像陈传行这样的农户富起来,让田间成为乡村振兴的‘聚宝盆’。”
图为洋中镇康林村“金叶飘香 多彩康林”场景。 肖颖摄
在田间,陈传行的身影还在忙碌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正孕育着更多丰收的喜悦和幸福的未来。(肖颖)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