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中国战略与“双碳”目标双重驱动下,智慧供热正经历从技术赋能到系统重构的深刻变革。济南能源集团所属热力集团通过构建“公建站能耗管控平台”,推动供热系统向实时感知、智能决策、精准调控转型升级,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供热解决方案,为供热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具有重要示范意义的实践范例。
在过去的两个采暖季,济南热力集团子公司山东和光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公建站能耗管控平台”通过无声的“外科手术”,对商超、剧院、学校、写字楼等512座公建换热站实施精准能耗管理,这套“超级大脑”,为全市公建节约能耗成本4500万元,相当于少烧2.1万吨标煤。
智慧大脑“接管”能耗调控
“这套系统就像给每栋建筑装了‘体温计’和‘遥控器’。”和光公司副总经理朱伟峰介绍。2023年采暖季,覆盖512座公建换热站的“公建站能耗管控平台”正式上线,水、电、热数据首次实现跨站点“同台竞技”。系统不仅能对比历史能耗趋势,还能构件多维度分析模型。
过去,公建换热站能耗管理如同“蒙眼摸象”——商业楼宇白天用热集中却难量化,学校寒假空置却仍在耗能。如今,平台通过“CT扫描式”监测,将2567万㎡建筑群的能耗数据统一归集。屏幕上,不同站点的能耗曲线实时“赛跑”,红色高耗能点位一览无余。
能耗从盲调到精算
在济南热力集团指挥中心,一张供热图揭示着“精打细算”的成果:2023-2024采暖季,512座公建换热站通过平台优化调度,节约成本2451万元;次年对462座公建换热站点实施升级版调控,再省2052万元。累计4500万元的降本背后,藏着无数“智能博弈”。
商场根据人流量“分区分温”,既保体验又控成本;学校体育馆仅在训练前2小时启动供热……“就像给每栋楼配了AI管家,既会省钱,更懂贴心。”朱伟峰比喻道。和光公司自主研发的“热力公建站智慧供热管控平台”成功入选“2025年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计划。目前,平台正推进供热数据与城市地图深度融合,未来将实现“楼宇自述需求、系统秒级响应”的动态决策闭环。
当公建换热站装上“智慧大脑”,泉城供暖正从“经验时代”跨入“算法时代”,重新定义温暖的边界。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