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自媒体

遏制高空抛物要严惩也要严防

2022年04月25日 14:17:48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李英锋

遏制高空抛物,法网越织越密。高空抛物入刑一年多来,法治效果逐渐显现,司法机关办理了不少起高空抛物罪案,让抛物者受到了刑事惩戒,付出了必要的法律代价。同时,案件也产生了很强的震慑、警示、教育、拒止作用,增强了民众的法律意识、底线意识、“头顶安全”意识,凝聚了全社会向高空抛物说“不”的共识。

但在高空抛物入刑的法治语境下,此类行为依然时有发生,威胁民众“头顶安全”的警报仍未解除。显然,遏制高空抛物,呵护民众的“头顶安全”,需要刑事打击手段,但也不能过度依赖刑事打击手段。刑事打击具有事后惩戒和倒逼功能,但传递到前端预防环节的影响力毕竟有限,不能取代日常的治理防范机制。只有坚持常态教育、治理与刑事问责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全链条治理的机制,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甚至消除“悬在城市上空的痛”。

一些地方、社区已经探索了不少防治高空抛物的措施,比如安装高空抛物摄像头,建立智能预警监测系统,安装坠物防护网,针对楼体外墙瓷砖、窗户、花盆、空调挂机等危险源定期开展安全检查等。这些措施已通过实践验证了可行性、有效性,值得各地学习借鉴。立法部门或监管部门可以推动防治高空抛物的措施入法,建立常态长效的防治机制,把防治高空抛物的责任纳入建筑规划、物业管理、社区治理的范畴,并可明确政府的补贴责任以及有关部门的监管督导责任、宣传教育责任。

教育是最好的预防药。已发案例呈现的信息是,高空抛物案中有相当比例的抛物者是不谙世事的儿童、醉酒者或吵架发泄者。他们之所以高空抛物,主要原因是自己不懂法,不清楚高空抛物违法的严重性质和法律后果,或者是父母等监护人法律意识淡薄,监护不力。要从源头减少乃至消除高空抛物行为,必须加强针对高空抛物的法治宣传教育,让民众知法守法,看清法律红线和行为底线,在心中绷紧“头顶安全弦”。

街道、社区以及物业单位要利用社区橱窗、展板、电梯广告、楼体墙面、条幅、网络群组等媒介,全方位宣传高空抛物行为的危害和法律后果,对民众进行警示。公检法等部门应积极开展送法进社区活动,发布高空抛物典型案例。媒体应利用公益广告、新闻报道等形式对涉及高空抛物的法律调整、治理行动、机制建设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防治高空抛物社会氛围。教育部门、学校、家庭则应“从娃娃抓起”,持续开展防治高空抛物的安全教育,向孩子们灌输远离高空抛物、呵护“头顶安全”的理念,引导培育孩子们养成健康、文明、适法的“头顶安全观”,增强孩子们的责任意识和监督意识。

以健全完善常态教育、治理机制为基础,以强化刑事打击为后盾,多措并举,形成合力,久久为功,才能让防治高空抛物的安全网更密集、更牢固,才能让民众的“头顶安全”更有保障。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04月25日  第02 版)

责任编辑:越玥
  • 高空抛物
  • 法律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