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本报原创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一核多元”模式探索县城基层治理新路径

2022年09月26日 16:31:03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记者 郭文治 李静雯

齐河县社区志愿者与居民共同举办联谊活动。齐河县委组织部供图

实践背景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辖13个乡镇、2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有20个城市社区、1016个行政村,共有91个基层党(工)委、2002个基层党组织、3.5万名党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进入社区,传统的农村式管理思维和治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在应对一系列突发情况时存在力量不足、质量不高的情况。

工作理念不对路,方法“水土不服”。社区党组织对城市党建认识不足,统筹力不强,习惯于把工作压给网格员当“甩手掌柜”,工作落实存在“中梗阻”,导致“管不起来”“服务不好”。

组织体系不健全,执行“悬在半空”。城市党建停留在社区一级,向更加基础的居民小区延伸不够,社区党建“悬空”,组织力、凝聚力、动员力明显不足,从疫情防控来看,农村党支部比小区党支部统领作用更明显,组织更有力,落实更迅速,防控成效更显著。

工作力量不强大,治理“力不从心”。社区平均管辖面积2平方公里、管理服务人口达到3866户,而每个社区平均仅有6名专职工作人员、14名网格员,要依靠现有力量完成社区疫情防控、居民基本生活保障、心理疏解等等一系列工作,就明显捉襟见肘、力不从心,特别是老城区平房、零散楼栋较多,管理难度更大,网格员力量不足的问题更加凸显。

区域联动不顺畅,工作“各自为战”。单位、行业、两新组织党建条块分割、互不衔接,社区党组织整合无力、调动不足,特别是在机关干部集中下沉时,社区与单位联动不畅,统筹组织不力,导致在下沉前期出现“有人无岗、有岗无人”的问题。

治理机制不完善,党群“纽带不紧”。以党组织为引领的自治机制不够健全,对物业服务的约束评价机制不完善,与居民群众的联系不紧密,导致物业管理“越位”、居民自治“哑火”,小区治理矛盾频发。

党员作用不明显,存在“隐形盲区”。部分党员“沉睡”于居住小区,有的在职党员满足于当“8小时党员”,有的流动党员不愿意亮明身份,党员在小区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突出。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治理体系的基础支撑在基层,能力建设的基本保障在组织。疫情大考考验的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功”,也更加凸显了加固加牢基层党建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按下了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社区为堡垒,以小区为阵地,把机关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各方力量集聚在以网格(小区)党组织为轴心的基层防控网格,街道、社区、小区、楼宇四级组织上下联动、高效运转,构筑起党建引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坚固防线。

疫情是考验,也是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和基层治理能力的一次契机。今年以来,齐河县坚持问题导向、创新理念,抓住全省中小城市党建工作试点机遇,从体制机制上“动刀”,在基层治理上“发力”,着力构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多种群体力量广泛凝聚、多种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一核多元”治理模式,探索打造城市版“枫桥经验”。

体系创新向下推动解决“抓不到底”的问题

推动党建到底。齐河县围绕城市基层党组织延伸不够、引领弱化等问题,创新推出“红心向党,齐心为民”“红齐”党建品牌,建立“县—街道—社区—网格(小区)—楼宇—楼道”六级组织体系,在加强街道社区党建的基础上,建立179个实体化居民网格(小区)党支部,组建976个楼宇党小组,选配2557名楼道党建联络员,把网格划分到街到巷、到楼到单元,完善城市基层党建体系。

筑牢最基层的战斗堡垒。坚持“支部建在小区上、小组设在楼宇里”,把小区作为城市基层治理的“细胞工程”,从组织设置、职责任务、经费保障等方面建章立制,为网格(小区)党支部由“虚”转“实”提供制度支撑;优先选配社区工作者、退休党员担任支部书记,引导退休党员、进城党员组织关系应转尽转,每年为各小区提供不少于30个党员名额,让党组织在小区“生根发芽”;坚持“情怀留人、待遇留人”,县财政列支5000万元预算,为每名网格(小区)支部书记落实基础工资和绩效报酬,为每个支部配套不少于2万元党建工作经费,让党支部“有权管事、有人干事、有钱办事”。

激发党员主体作用。广泛吸纳流动党员、在职党员、无职党员参与支部建设和小区治理,引导7400余名机关党员在小区亮明身份,楼宇党小组长、楼道党建联络员中机关党员干部比例超过70%,组建起一支组织力强、执行力强的小区骨干队伍;实行党员联户制度,每名党员至少包联5户群众,让党群关系更密切。

机制创新发挥作用解决“统不起来”的问题

创新选人机制。聚焦理念转变慢、统筹能力弱的问题,把社区带头人队伍纳入全县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通过机关选拔、组织选派,真正选出有基层工作经验的领导骨干、精兵强将担任社区书记;开设基层治理专岗,设置组织、纪检、宣传、政法、统战专员,公开选聘优秀青年人才到社区工作,保证每个社区专职人员达到12人以上。

创新共建机制。以“双报到”为载体,建立治理、防疫、创城“三合一”长效包联机制,26名县级领导包片区、20名街道班子成员包社区、114个部门单位定点挂钩299个居民小区,由面及点、一包到底,实现力量持续下沉、资源精准投放;开发“红齐先锋”系统,包保单位每月牵头领办小区民生实事,小区、社区、单位“三方联评”党员履职情况,推动报到常态化、具体化。

创新联建机制。持续扩大城市党建工作的有效覆盖,深化街道社区与快递物流网点党建联建,依托快递网点、外卖站点、司机车队灵活组建党组织,引导党员快递小哥和物流个体户到社区报到,纳入邻近网格(小区)党支部进行日常联系服务,让新就业群体深度融入城市基层治理。

治理创新调动力量解决“管不到位”的问题

开展“红色微治理”。齐河县围绕解决好居民身边关注的“关键小事”,建立党组织领导的小区议事协调、协同处置机制,搭建“4+X”议事平台,做到“居民提事、楼宇听事、支部议事、民主定事、协同办事、群众评事”,做到“小事支部办、大事社区结”;制定维修资金使用和管理简易办法,引导小区业委会开发停车位、公共用房、电梯等资源,党组织“喊号”、业委会“打夯”,各种力量拧成“一股绳”,激活小区自治合力。

深化“红色物业”建设。加强党组织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统一领导,建立“红蓝黄黑”四色物业评价机制,网格(小区)党支部每月向社区党委汇报1次物业管理相关工作,每季度牵头组织居民代表对物业企业考评1次,对综合评价连续两次在60分以下的物业纳入“黑榜”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按程序重新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目前已为23个小区更换、引进物业企业,全县物业投诉率同比下降15%。

探索执法力量进社区。做实“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在社区、小区设立执法派驻站(点),按照一社区一民警、一小区一力量的原则,指派公安、综合执法等执法力量驻站守点,接受社区、单位双重指挥,确保第一时间发现、上报、处置违规违法行为,解决社区管理的“盲点”问题;聚焦群众关切,联动开展“12345”物业投诉专项整治行动,对违章搭建、毁绿占绿以及物业不作为、乱收费等问题集中整治,解决基层治理难点堵点。

服务创新统筹资源解决“沉不下去”的问题

打造“红色阵地”。齐河县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更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理念,大力培养全科社工,推动社区工作者下沉小区、定岗网格,变“等群众上门”为“送服务上门”;关注“一老一小”两大群体,配建15处社区食堂和托管课堂,把便民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全域推进“红齐”党建阵地建设,建设“红齐驿站”“红齐星主播服务点”“红齐城市客厅”“红齐小哥暖心栈”等150余处多样化站点,为党员、群众提供随处可见、随时可用的“一站式”服务,增加城市党建的“温度”。

组建“红色联盟”。以社区党组织为轴心,有机联结社会组织、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行业主管部门成立党建联盟,高标准打造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指导服务中心,组建“红色帮办团”,提供定制化关怀服务,联动打造“城市书屋”“妇女儿童之家”“青年之家”19处,建设“红齐菜管家”智慧便民店16处,组建600余人的“红齐小哥”志愿服务队。疫情发生期间,“红齐小哥”义务参与运送防疫物资90余次,为居民配送蔬菜3000余公斤。

创新“红色服务”。开发共建共享新型志愿服务系统,将共驻共建、公益行动、社区服务一体纳入志愿服务体系,携手教育基地、商场超市、旅游景区等“红色合伙人”合作打造“志愿奖池”,推出教育学习、生活优惠、实物奖励等多种兑换形式,居民以服务换积分、以积分换优惠,以小积分激发社区基层治理大能量。

下一步,齐河县将立足实际,围绕建强县城基层党建组织体系,抓实抓细实体化网格(小区)建设,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全面提升精细化治理水平,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小城市特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径,为全省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齐河方案”。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09月26日  第21 版)

责任编辑:越玥
  • 山东
  • 德州
  • 齐河
  • 时政
  • 党组织
  • 党建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