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本报原创

上海市松江区:文旅融合赋能“诗与远方”

2023年05月05日 16:26:26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中国城市报记者邢灿

3月17日,历经6年保护性修缮,位于上海市松江区的泗泾古镇迎来开街。图为古镇一角。

2017至2021年,上海市松江区接待游客8353.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59.86亿元,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9.15%。2019年,松江区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20年,松江区入选第四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名单;2021年,松江区当选首批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2022年,松江区入选《中国国家旅游》年度臻选“特色旅游城市”。

一组组数据、一项项荣誉的背后,是松江区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松江区以全新姿态,激发全域旅游新活力,书写“远看青山绿水,近看人文天地”的诗意栖居新篇章,打造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聚焦松江区文旅,近日中国城市报记者对上海市松江区政协副主席、松江区文化旅游局局长金冬云进行了专访。

中国城市报:经过多年积累,松江区已形成了春季问山、夏季拜水、秋季寻根、冬季祈福等四大具有松江特质的节庆品牌。作为今年率先推出的系列活动,“春季问山十八游”有哪些重要的旅游线路和活动内容?

金冬云:“春季问山十八游”是松江区今年率先推出的重头戏,配套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市民游客可以赏花问山、踏青游园、沐春逛展、野趣露营,在佘山的竹林里挖笋、在辰山的樱花树下露营、在醉白池畔的杜鹃花丛中徜徉、在泗泾古镇感受城市新活力、在云间会堂赏春季展览,在松江区感受自然与人文的无穷魅力,从人文、历史、美景、美食、艺术等多个角度,与松江来一次不一样的邂逅。

与“春季问山十八游”一同发布的还有九大新看点好去处,包括全新修缮的佘山天文台、野趣十足的吾舍农场、视觉冲击力极强的辰山汽车影院等,深入诠释人文松江的深刻内涵,彰显文旅新空间的崭新魅力。

中国城市报:与其他旅游活动相比,“春季问山十八游”有何特别之处?这将对松江区文旅高质量发展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金冬云:“春季问山十八游”包括“浦江首胜泖田花海”春游节、佘山国家森林公园春季系列活动、上海影视乐园·暖春焕新季、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春季系列活动等,全方位、多角度整合了区域内的春日活动,让市民游客在山水、古迹、艺术场馆中,感受大美松江的春日气息。

伴随着“春季问山十八游”文旅活动的发布,泗泾古镇也迎来正式开街。泗泾下塘历史文化风貌区是泗泾古镇的核心区域,作为松江区三大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其蝶变新生,是松江区打响“城市露天博物馆”

品牌,做实“海派城市考古”“建筑可阅读”项目,打造“上海之根,行走松江”研学项目,推动松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与传承的表率。

中国城市报:全域旅游是旅游业发展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其核心是从单一景区建设管理向全域打造提升转变、由单一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据悉,早在2016年,松江就吹响了全域旅游发展的号角。松江区近年来聚焦全域旅游采取了哪些举措?

金冬云:近年来,松江区持续探索“旅游+”全域全要素融合发展,重点打造了以科创谷、会务谷、泖田谷、人文谷、欢乐谷为代表的“五谷丰登”全域旅游产品体系。

“旅游+工业+科创”打造全域旅游科创谷。依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松江区形成“科创+旅游”“工业+旅游”的旅游新业态。目前,松江区有1家市级工业旅游景点服务质量优秀单位、5家市级工业旅游景点服务质量达标单位,并整合20余家工业旅游资源,共推出美食赏味之旅、科技影视之旅、时尚生活之旅、智能科创之旅、休闲购物之旅等5条工业旅游主题线路。

“会议旅游+酒店”打造全域旅游会务谷。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速,松江区“会务谷”品牌影响力愈发显现。松江区将进一步对接长三角,发挥好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辐射引领作用,通过举办国际性会议和专业型展会,提升上海松江的国际知名度;对接进博会,放大进博会的辐射和溢出效应,以旅游带动松江产业升级,营造共建共享共赢的优良会务环境;对接企业,提升企业标准化建设、精细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打响“上海服务”品牌。

“旅游+农业”打造全域旅游泖田谷。近年来,松江区推进“浦江首胜泖田花海”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依托松江乡村生态景观、乡村人文自然景观、乡村民俗风情等特色资源,培育了多条松江乡村旅游线路。有入选第二期“乡村是座博物馆”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的叶榭美丽乡村体验之旅;入选第三期“稻花香里说丰年”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的“拥抱泖田,乐享秋收”乡村主题游;入选全国“夏纳凉”乡村游精品线路的“畅玩三净之地品味上海之根”精品线路。今年松江区将进一步结合浦江六镇乡村生态资源禀赋、文化资源禀赋等核心优势,把美丽乡村、田园生态、精品民宿、非遗文化串珠成链,推出“浦江首胜泖田花海”系列活动。

“旅游+文化”打造全域旅游人文谷。松江区有广富林、佘山天文台一古一今这两个全国文保单位,以及唐经幢、方塔、照壁等303处文物遗址,演绎“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的文博大观。当前,松江区聚焦书香之域、书画之城、文博之府和影视之都建设,以丰富的文化旅游项目和活动为载体,持续培育推出有温度有记忆的文旅线路和研学产品,彰显书香游、书画游、文博游、影视游特色,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体验感与获得感。

“旅游+休闲娱乐”打造全域旅游欢乐谷。松江区发挥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休闲娱乐项目和特色酒店集聚优势,打造主题旅游欢乐谷。松江区目前共有13家A级景区,通过整合市场资源,推出春季问山、夏季拜水、秋季寻根、冬季祈福四季节庆品牌,每季推出十八游活动,为松江区文化旅游市场持续注入活力。

中国城市报:松江区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策源地,在长三角城市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区位优势。松江区的文旅发展不仅受益于上海,更要受益于长三角。聚焦全域旅游,松江文旅将如何打造独具特色的吸引长三角游客的旅游线路?

金冬云:松江素有上海之根、沪上之巅、浦江之首、花园之城、大学之府的美誉。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松江区积极推动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聚焦泖田谷、科创谷、人文谷、会务谷、欢乐谷“五谷丰登”产品体系,推出了一批精品旅游线路。

2022年,松江区重点推出了东进东出G60和西进西出S32两条绝品线路。其中,S32绝品线路便是专门为长三角游客所特别推出的一条特色康养线路。游客可以沿着S32高速进入松江,从佘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启此次旅程;到辰山植物园赏花游园;到有世界建筑奇迹之称的“深坑酒店”放松休憩;到访悠然静谧的小昆山园,在二陆草堂寻千年古迹,瞻二陆遗风;到余天成中医药文化展示馆与江南中医把脉问诊话养生。

中国城市报:文化既塑造城市的形象,又体现城市的气质,是城市文明程度、精神面貌和人们综合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松江在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方面取得了哪些新进展?

金冬云:近年来,松江区以人文松江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持续推进以人文松江为特质的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擦亮了“上海之根,人文松江”的城市品牌,使之成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松江实践,也形成了区级统筹协调、部门协同推进、街镇主动作为、社会积极参与的人文松江建设新格局。

书香之域文化品牌日益彰显。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建成、启用,松江区图书馆新馆在云间会堂全新亮相。云间会堂自开放以来,举办了一系列精品活动,包括G60之光交响音乐会、江南手作大会、江南昆曲大会等。在精品力作创作方面,松江成立了人文松江创作研究院,编撰出版了《陈继儒全集》《松江工匠》《上海书法千年图史》等10余部人文松江系列丛书;推出大型历史话剧《董其昌》《陶宗仪》《陆机》和大型红色话剧《侯绍裘》《共产党员雷经天》等精品力作并搬上舞台。

书画之城文化名片更加亮丽。作为元代山水画的发祥地,松江区于2022年11月举办了全国美术高峰论坛·上海。近年来,松江区还陆续举办了第三届“平复帖”杯国际书法篆刻大赛、上海市第三届篆刻艺术展、程十发百年诞辰特展等品牌书画活动,并做实了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和程十发艺术馆。当前,松江区大力推进小昆山“二陆”文化小镇建设,立足修身精艺、读书报国的“二陆”文化IP,打造文旅融合示范目的地、山水诗意的休闲度假地和新业态新消费集聚的标杆引领区。

文博之府文化内涵愈发深厚。松江区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文物保护点233处,共计不可移动文物300余处。松江区积极推进城市露天博物馆建设,广富林考古遗址展示馆建成开放,千年古镇泗泾古镇开街,松江区博物馆新馆项目启动。松江区先后修缮了52处文物保护单位(点),张氏宅的观鲈楼非遗工坊经整修布置后重新对游客开放。松江区还发布“上海之根行走松江”研学旅行线路,公布了首批16个松江区研学旅行基地及20门研学课程。

影视之都产业发展提档升级。上海科技影都核心区建设有序推进,华阳湖片区滨水工程开工,松江枢纽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获批。重点影视产业项目加速集聚,昊浦影视基地建成启用,华策长三角国际影视产业园、星空综艺影视制作基地、上海车墩高科技影视基地等项目有序推进,启名影视科技创新基地、上海中华职业技术学校落地。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态势明显,多家影视企业获评第四届“上海市文化企业十佳”,松江区企业制作的影视作品《奇迹·笨小孩》《超越》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表彰。(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05月01日  第12 版)

责任编辑:越玥
  • 全域旅游
  • 上海
  • 松江
  • 长三角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