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把死亡说得很可怕,死,原来在生活中是件美事,一种令人怀念的告别。是后来的活人们将它弄得讨厌起来。”这是著名画家、作家、诗人黄永玉先生在《温暖的追忆》里所写的句子,尽显其对生死的豁达态度。这位才华横溢的“鬼才”与永葆童心的“老顽童”,原打算在自己100岁时举办一场全新的画展,如今,他却永远离开我们了,我们只能在他的各类作品中缅怀和品味这个有趣的灵魂。
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还有谁谁谁》是黄永玉先生创作于2022—2023年的全新散文集,真挚温暖的笔触详细呈现了这位老人站在百岁边缘,回望曾经走过的漫漫人生路,以及一路同行的故友亲朋,讲述他们的情怀与命运、理想与归途。老先生亦画亦文,人生旅途中那些重要的人、重要的瞬间、重要的记忆化为图画和文字跃然纸上,于坦诚之中见真情、诙谐之中见深刻,点点滴滴都饱含着他对人生、历史与文化的思考,也昭示着一个生命的百年沧桑、一部家国的命运影像、一种情感的热烈与哀痛。作者自称,这本书可以说是他早前随笔集《比我老的老头》的续集或补充,两书构成完整的当代个人记忆史,折射出一个时代的背影。
黄永玉自诩是“无愁河边的浪荡汉子”,也是“湘西老刁民”。1924年出生于湖南常德的他,因家道中落,12岁就离开家乡外出谋生。不久后抗战全面爆发,他就开始了一个人的漂泊生活,一度“靠捡拾路边残剩度日”,三次从日军的炸弹下捡回性命,甚至和一船舱尸体同行,还险些被抓壮丁。用脚走过千里万里,他辗转到江西、上海等地。出于爱好也碍于生计,他在艺术的道路上自学成才,以出色的木刻作品蜚声艺坛,后拓展至油画、国画、雕塑、工艺设计等艺术门类,在中国当代美术界具有重要地位。“我进入社会之后,周围人一直对我很好,大概觉得这个孩子能吃苦,做人过得去。到哪里给人画像,剪个影,人家都喜欢我。”黄永玉作画情真意切,做人更是重情重义、爱憎分明。丰富的人格魅力为他赢得了不少心意相投的朋友,并且使他遇到了一生挚爱张梅溪。
《还有谁谁谁》全书除《体育和男女关系》及《梦边》是对当下某些社会问题的思考外,其它各篇都是黄永玉回忆自己和那些师友朋辈之间的往事,嬉笑怒骂、自然随性。譬如他写张学铭:“张先生高大的中型
胖子,见过全世界大场面的人,那时候能找到个随心交谈的人真不易,居然一坐就是一整天,上午来,聊、聊、聊,吃中饭,喝茶,再聊、聊,吃晚饭,吃大西瓜,再喝茶,再聊,九点钟,起立,再见。我们送他出门。”三笔两笔便使那些大多早已离开的人物形象一下子生动鲜活起来。他们的仓皇与镇定、怯懦与勇敢……令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我回香港住了几年,回北京之后,这些先生都没有了。”“再过几年,絜媖去世了,又过了一些时候,老潘去世了,汪曾祺、苗子、郁风、丁聪、沈峻去世了,许麟庐去世了。梅溪也去世了。”“我活得这么老,常常为这些回忆所苦。”在书中,黄永玉倾情记录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叙说着这些平凡与不平凡者的人生际遇。他们在黄永玉的生命成长过程中,都曾及时地伸出过援手,给予他无私的帮助,让黄永玉蹚过人生道路上的一处处险滩,由此迈上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坦途。然而,人生就是这样,有相遇就有分离,面对一些曾支持和帮助过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先后离去,晚年的黄永玉常常情难抑制,深深地怀念着他们。他们是他的光影、他的背景,是他行旅的地图,也是他的精神肌理,他和他们共同写就了一部生命之书。《还有谁谁谁》中各篇目语言既机智俏皮又锐利直率,令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又可体察到人性的深邃和复杂,以及真善美的珍贵。
黄永玉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他一直保持着创作激情。一手妙笔著文、一手随心作画是黄永玉艺术人生的写照。他用笔画下走过的山山水水,也用笔写下所见的人情与风俗。但在他的心目中,文学被排在了第一位,是他“最倾心的行当”。回望自己走过的世纪人生路,黄永玉说过:“有朝一日告别世界的时候我会说两个满意:一、有很多好心肠的朋友。二、自己是个勤奋的人。”读完全书,我深以为然,并沉浸在对老先生持续的缅怀中。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06月26日 第23 版)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