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自媒体

保护利用并重让古村落留住美丽乡愁

2023年08月28日 16:19:47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沈峰

在安徽省太湖县汤泉乡龙潭寨村,村内完好保存了85栋、600余间明清时期建筑,2012年被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评为“中国第一批传统古村落”,2020年获批国家AAA景区。近些年,该村争取项目资金,对村内明清时期建筑进行了整体修整,根据历史记忆让建筑群“换新装”,古朴气息扑鼻而来。目前,龙潭寨村年均接待游客约1.8万人次,为村集体带来40万元收入。

龙潭寨村建筑群以祠堂、吊脚楼、社屋、牌坊、石桥等为主,是中国徽派建筑艺术和皖西南建筑的典型代表。在笔者看来,传统村落是“民族的记忆”,是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的缩影。古村落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不仅包括自然风貌、民宅、桥梁、河道、祠堂、戏台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包含了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民俗风情、生产生活方式、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龙潭寨村发掘古村落文化价值,打好旅游牌,让古村“活”起来,值得鼓励。

让传统村落留下来、活过来、旺起来,既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现实需要,也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如何保护和利用好古村落等历史文化资源,是各地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可喜的是,龙潭寨村一方面保护修缮已有的传统古村落,挖掘新的古村落资源,建设完善好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做好开发、利用、创新,围绕建筑风格、古宅古貌、宗祠文化等,创建古村落旅游“金名片”,让传统古村落焕发了“新生机”。2022年,旅游产业不仅为村集体带来40万元收入,还为村民们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让龙潭寨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

实践证明,传统村落保护的真谛是活化利用、以用促保,不断增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内生动力。要坚持“原态保护”与“活态开发”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深度盘活传统村落资源,促进更多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形成农民主体、企业推动和人才汇聚的合力。各地要全面落实传统村落保护和修缮等具体工作,同时要借鉴其他地区好的经验,不仅要确保古村落“看见物、看见人、看见生活”,而且要挖掘利用好历史文化内涵和地方传统特色,发展休闲旅游,从而带动旅游纪念品、特色农副产品、农家乐餐饮、民宿等一系列衍生产业发展,在保护利用中不断培育传统村落产业经济活力。

总之,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需要在保护修缮的同时,找到每个村落的独特定位,找到每个村庄的差异化发展路径,让传统村落这一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集合载体,在保护中实现文化接力,在新时期更好地展现其文化品质、散发其文化魅力。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08月28日  第02 版)

责任编辑:越玥
  • 传统村落
  • 建筑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