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本报原创

滨城区:用好既有治理体系 提升潜在治理能力

2024年05月13日 16:16:38 作者:记者杜英姿、郭文治、孟航、郑新钰、李彤彤、李静雯综合报道

滨州市滨城区文汇社区开展“幸福来敲门“活动,端午节为社区居民送粽子。

滨州市滨城区居民在“红色物业”赋能中心协商议事。

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社会成员从属于一定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已被打破,社会流动人口急剧增加,居民诉求复杂,基层治理成本逐渐增加。滨城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重点做好健全架构强引领、迭代升级强阵地、创新机制强服务“三篇文章”,大力推进社区“幸福家园”建设,培树“幸福里·悦滨城”城市基层党建品牌,全面构建起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城市治理活力竞相迸发。

强化组织体系建设

以全域党建引领精细治理

滨城区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统筹推进全领域、全地域党建,深化网格(小区)党组织集中覆盖行动,延伸党的组织和工作触角,着力破解基层治理主体多元、力量分散的问题。

以组织统领为核心,激活网格(小区)“神经末梢”。连续4年实施社区优化调整行动,逐步将63个城市社区优化调整为103个,缩小社区治理服务半径;健全区域党组织架构,以党建网格为统领,划分城市社区“全科大网格”,解决了长期以来网格化管理“多龙治水”的困境;坚持将“支部建在网格(小区)上”,深化网格(小区)党组织集中覆盖行动,建成675个网格(小区)党支部,划分910个楼宇党小组,健全完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党总支)—网格(小区)党支部—楼宇党小组”基层党组织体系,择优选配以党员为主体的9000余名楼栋长队伍,打通城市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以资源链接为基础,撬动各方力量资源。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轴心力量,有效联结社区、机关、商圈、楼宇等各领域党建资源,有力汇聚社区、网格、双报到单位、驻区单位、商户楼宇、新就业群体党组织和党员先锋力量,赋能精细化治理;深化“双报到”工作,推动233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网格(小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成立896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认领群众“微心愿”工作,累计认领群众微心愿200余个,开展政策宣讲、爱心募捐、文明创建、公益维修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00余次。

以完善机制为重点,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经过系统调研、总体规划、征求意见,建立需求清单、资源清单和服务清单,以“三张清单”作为工作“路线图、航向标”,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建成全市首家市民诉求服务中心,打造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工作闭环。今年以来,通过“未诉先办”形式办理便民设施完善、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等事项650余件,通过“接诉即办”形式,对群众通过“12345”服务热线、百姓管家“平安码”等多渠道反映的问题诉求快接快转,诉求总量同比下降26.1%,通过“急诉特办”形式,解决不动产办理、施工噪声扰民等“红牌”问题33件,真正实现需求在网格发现、服务在网格开展、矛盾在网格化解。

强化阵地体系建设

以迭代升级实现“全龄服务”

滨城区大力推进党群服务阵地“迭代升级”行动,聚焦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品牌化、体系化水平,突出创新性、示范性、引领性,精心打造以党群服务阵地为核心的基层治理示范点,推动服务阵地由文体娱乐型向全龄服务型转变,着力破解党群服务阵地功能布局不够合理、服务内容偏向文体娱乐的问题。

以阵地建设为基础,构建服务矩阵。统筹考虑群众集聚度、经济活跃度、服务可及度等因素,培树“幸福里·悦滨城”品牌,形成覆盖广泛、集约高效的“2+7+N”党群服务体系;高标准建设过程党建实践共享中心和城市基层党建创新中心,打造成为面向全国的党建品牌交流基地,面向高新企业的创新发展高地,面向园区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和面向广大市民的文化体验空间;提档升级7个街道党群服务中心、103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成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精品社区68处;高密度建设嵌入式网格党群服务站570处,覆盖率达95%;新建和升级改造9处区域化党群服务中心,建成物流行业党群服务中心2处、“向阳花之家”党群服务驿站68处,实现党群服务阵地的有效覆盖。

以优化功能为重点,提升服务能级。制定规范化、亲民化、全龄化、商务化、智慧化、差异化、品牌化“七化”标准,全面提升党群服务阵地功能。强化政治功能,突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功能,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有效传递党的声音、凝聚服务党员群众;升级服务功能,突出实践管用、基层爱用、群众受用,推动党群服务阵地由文体娱乐型向全龄段服务型转变,如在灵活就业需求大的村改社区设立社区微工厂,帮助65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在老年人集中的老旧小区增设医疗便民服务点180处,长者食堂、日间照料中心6处,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在“学区房”小区设置托育服务点,建设儿童友好型小区。突出治理功能,通过设立红茶议事会、说事拉理室,充分发挥德高望重老党员和爱心居民的作用,建立社区党组织主导下的网格(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三方议事协调机制,向前一步收集、处理居民诉求,将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

以资源集聚为支撑,强化服务保障。一方面配强工作力量,深入实施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群雁竞飞·成长计划”,抓好社区党组织书记选育管用,常态化开展书记培训班、擂台赛等,搭建成长锻炼、沟通交流的平台,实施“四个一批”工程,选优配强849名社区工作者,达到应配总量的93%;另一方面强化经费保障,按照每个社区每年10万元工作经费、30万元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每个网格党群服务站每年不低于2万元的标准落实经费保障,探索设立社区治理发展基金,拓宽社区经费来源渠道,激发社区内生活力。

强化制度体系建设

以创新载体提升动员能力

滨城区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导下群众自我管理、协商共治的有效方式,打造“幸福来敲门”“向前一步”“社区合伙人”“公益市集”“网格(小区)公开承诺”等116个党群连心、邻里和谐、守望相助的平台载体,着力破解社区组织动员能力不强、治理服务不够精准有力的问题。

创新建立网格(小区)公开承诺制度。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各网格(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集中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摸清小区存在的突出问题,详列居民需求清单,召开公开承诺大会,并对承诺事项进行公开公示;同时,建立月调度、季评估机制,采取“红黄绿”三色管理,帮助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今年以来,全区675个网格(小区)党支部,585个业委会,221个物业企业完成公开承诺,承诺事项涉及绿化补植、便民服务设施完善、基础设施改造提升、资金规范管理、居民自治建设等4632件。

创新开展“幸福小区”创建活动。立足强化网格(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作用发挥,提升小区自治水平,明确“网格(小区)党支部作用发挥好、工作队伍强、管理机制优、阵地建设好、服务质量优、群众评价好”六项标准,在全区打造了93个政治过硬、居民满意、服务优质的“幸福小区”,以“小单元”撬动“大治理”。

大力推行“幸福来敲门”志愿服务活动。全面落实社区工作者“定岗网格”制度,以小区为单位面向社区工作者、网格(小区)党支部党员、“双报到”党员、社会组织、业委会成员以及小区热心居民招募4582名志愿者作为“阳光使者”,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主动发现、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居住环境、社会治安、基本医疗、文体生活、基础教育、社会帮扶等方面急难愁盼问题2680余起。

探索实施“社区合伙人”近邻共治模式。聚焦“合伙事项”,建立需求清单、资源清单和项目清单,通过线上招募、现场路演、集中签约3种方式,累计以社区为主体发布“招募令”20余次,组织开展“社区合伙人”招募路演7次,200余家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涵盖托育托教、健身运动、心理辅导等10余个行业领域;围绕“党建共建”“基层治理”“民生服务”“商业服务”等4个方面,实施“公益+低偿+市场”的运营模式,探索社区主导的空间换资源、资金支持的项目制合伙等多种合伙方式。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5月13日  第18 版)

责任编辑:越玥
  • 社区网格化管理
  • 社区功能
  • 网格系统
  • 时政
  • 党组织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