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本报原创

加格达奇区:用好“三把钥匙” 解锁“三个密码”

2024年12月24日 16:19:17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记者杜英姿、郭文治、孟航、李彤彤、李静雯综合报道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红旗街道携手共建单位开展“服务无限 让爱‘亭’留”活动。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聚焦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紧扣群众需求,创新服务模式,打通城市基层治理痛点堵点,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用好“先锋”钥匙

解锁基层治理“共建密码”

加格达奇区整合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资源,推动在职党员常态化参与社区治理、长效化联系服务群众,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党建联盟”凝聚治理共识。创新开展“党建联盟·服务大集”活动,通过“社区搭台、各级党组织唱戏、居民参与”的方式,打造便民服务坊、政策宣讲台、文化体验园、爱心兑换角、欢乐游戏场等六大特色区域,17个社区联合58家共驻共建单位、4家爱心企业、6个小区物业认领“微心愿”,为2100余名居民提供爱心义诊、免费拍照、公益理发、保健按摩、手作灯笼工坊、非遗文字拓印艺术、法律咨询服务等多元化服务。常态化开展“平急结合进网格、服务民生365”主题实践活动。两镇四街道、17个社区全覆盖组建“大党(工)委”,吸收24名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召开党建联席会议30余次,签订共驻共建协议160余份,开展创文创卫、民生服务、森林防火等共驻共建活动480余次。

“四微一强”发挥党员作用。以平时收集“微社情”、提供“微服务”、改善“微民生”、圆梦“微心愿”,急时当好“强先锋”的“四微一强”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网络征集等方式,推动广大党员“八小时外”进社区开展服务,建立上门问需、上门服务长效机制,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500余条,建立“民情日记”260余本,完成群众“微心愿”1200余个。

“三进模式”满足群众需求。推行党组织进网格、党员进楼栋、服务进家门“三进”模式,地企军警192家驻区党组织、6100余名在职党员下沉社区网格,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4万余人次。依托居民点单、组织派单、党组织和党员接单的“三单流程”,解决“三供一业”等微民生难题2100余件,真正实现“群众张嘴、干部跑腿”。

用好“网格”钥匙

解锁基层治理“智能密码”

加格达奇区坚持精细治理、精准服务,把资源、力量向网格集聚,推动“网格化+数字化”赋能基层治理,不断提升治理服务水平。

“一张网”兜起民生大小事。以基层治理多网融合管理模式为抓手,坚持“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员沉在网格里”,设立网格党支部(党小组)213个,辐射党员4600余名,形成了“镇(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位一体”组织体系。突出政治素质好、服务意识强、群众基础好,选好配好网格党支部书记、党小组组长,推动基层组织体系和基层治理体系的无缝衔接。

“一平台”集聚治理多功能。整合1个区级网格协调指挥中心、8个乡镇(街道)网格协调指挥中心、25个网格服务站,建设“1+8+25”基层治理平台,打造纵向区、乡、社区、网格四级贯通,横向连接多家职能部门的“纵横联动”治理模式,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提升网格管理智能化水平,提升便民服务质效。实行闭环管理、协调联动、考核评价、研判预警网格运行机制,网格管理信息化平台受理群众诉求1829件,办结率99.95%,形成“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一队人”服务“零距离”。建强专兼结合、专业兜底、社会参与的网格员队伍,213名专职网格员、126名专业网格员、744名兼职网格员,下沉网格认领服务岗位,当好政策宣传员、社情民意调研员、义务巡逻治安员、矛盾纠纷化解员、惠民便民服务员。吸纳新就业群体30人担任社区兼职网格员,发挥走街串巷的独特优势,为基层治理贡献“新”力量。创新开展“一日十户百家熟”活动,通过了解社情民意、宣传政策法规、化解矛盾纠纷、办好惠民实事,为群众解决反映的实际问题420余件,评选“基层治理能手”34人。

用好“品牌”钥匙

解锁基层治理“幸福密码”

加格达奇区聚焦服务群众,抓好“蓝莓暖‘新’驿站”“红色物业”等品牌建设,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小阵地”托起“大服务”。持续加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党群服务中心改造工程”,对7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选址改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面提档升级,增加群众活动场所面积3850平方米。聚焦新就业群体所急所需,按照有统一标识、有固定场所、有完善设施、有规范制度、有温馨服务的“五有”标准,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户外工作者之家建设“蓝莓暖‘新’驿站”10个,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可取暖、可纳凉、可饮水、可歇脚、可充电、可学习”的全方位、多层次服务。开展“暖‘新’义诊更暖心”等主题实践活动,将服务送到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家门口”,做到了服务“零距离”。

“小载体”发挥“大作用”。探索党组织领导下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协商共治有效方式,创新推行“六办”服务、“九牵三”“园”梦连心桥等基层治理载体17个,广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消防安全排查、主题文艺汇演等活动200余场次。红旗街道安悦社区打造“安居乐业·悦享人生”载体,依托“红旗·红驿站”党建特色阵地,开设基层治理“积分超市”,兑换奖品600余份,为居民实现“微心愿”32个,为群众办好事86件。17个社区推行党群服务中心每月活动公示和错时、延时服务,吸纳群众参与,提高使用效率。

“小物业”点亮“大民生”。大力推进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健全社区物业协调共治机制,积极打造“红色物业”。佳兴物业公司党支部以“红心点亮微服务,居民走进幸福里”为载体,坚持“社区靠群众、群众靠发动、发动靠活动、活动靠文化”理念,建设“红管家”队伍,建立“红色议事厅”,解决业主急难愁盼问题300余件。

《中国城市报》(2024年12月23日第20版)

责任编辑:越玥
  • 社区网格化管理
  • 时政
  • 党组织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