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本报原创

贵州省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动党建引领社会工作提质增效

2025年05月19日 11:03:47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记者 孟 航 李静雯 通讯员 刘 量

近年来,贵州省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安顺经开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社会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党对社会工作的全面领导,探索一条主线、一套制度、三个聚焦、三项举措的“1133”工作思路,坚持从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入手,抓牢新兴领域党的建设,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推动社会工作提质增效。

坚持党建引领“一条主线”

安顺经开区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社会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全面加强党对“两企三新”领域的政治引领和思想引导。

加强全面覆盖。采取蹲点式、解剖式调研,到民营企业百灵集团、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天马虹山轴承,以及文旅协会、农资商会和快递、外卖、网约车企业等走访调研25次,摸排“两企三新”党组织129个,覆盖351个非公经济组织、50个社会组织,推动党组织应建尽建,持续提升“两个覆盖”质效。去年以来,推动建立了医疗协会党支部、网约车司机流动党员党支部、贵州航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

加强督促指导。建立常态化“一对一”联系企业制度,调整安顺黔中医院党组织隶属关系,将贵州金星啤酒有限公司党委“瘦身”为党支部,指导贵州德翼行有限公司党员活动室建设,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去年以来,派驻党建指导员31名,建立党建指导员后备库50人,到企业联系点指导工作12次,解决问题20个。

加强规范建设。推动3家社会组织完成“党建入章”登记;推进“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员任企业、社会组织中层及以上干部和关键岗位70余人;返还2家企业党委党费,全力支持企业党建工作。

完善组织保障“一套制度”

安顺经开区健全组织领导体制机制,加强基础保障,着力增强社会工作整体效能。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建立“两新”党委组织领导体系及工作规则,健全会议、学习、指导日常运行机制,科学制定党建指导员实施方案、村(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及《安顺经开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工作沟通会商制度(试行)》,推动社会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构建“1+1+N”工作体系。健全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由“两新”党委指导推动,行业党委具体推动,交通、市场、卫计等职能部门齐抓共管,乡镇、街道(新型社区)兜底管理的工作体系,推动形成“党建引领、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社会工作“大治理”新格局。

突出队伍建设“三个聚焦”

安顺经开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聚焦政治建设、能力建设、梯队建设,持续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聚焦政治建设。根据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方式,加强社工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建立新兴领域“联学联动”机制,指导新兴领域党组织通过“第一议题”集中学习310余次,党纪学习教育集中学习160余场次,覆盖党员6500余人次,带动企业非党职工列席学习1800余人次。

聚焦能力建设。开展新兴领域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会,采取“一述一评”的方式逐一点评,推动社会工作见行见效。定制业务培训“需求清单”,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企业、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党员骨干、社区工作者参加省、市、区级培训班,累计培训630余人次。

聚焦梯队建设。建立健全“招录、培养、管理、派用、服务”全链条,完善薪酬待遇、晋升、奖励、考核等政策,在顶层设计、能力提升、激励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社工队伍专业化、职业化转变。截至目前,共集聚社会工作人才103人,招录社区工作者60人,储备“两企三新”领域党支部书记30人,入党积极分子59名,发展党员22名。

提升治理能力“三项举措”

安顺经开区持续深化“减负+赋能”“社会+志愿”“信访+智理”基层治理格局,激发“1+1>2”治理效能。

“减负+赋能”激发治理活力。信息赋能“减报表”“减证明”,推行“一张清单抓党建”工作法,村级基础数据“一张表”录入,数据指标从以前的700个减至219个,厘清基层权责清单83项,规范清理机构牌子324块,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探索党建联建共建,选育规划贵州百灵党委、天马虹山党委龙头企业带建,打造“童新迎朝阳·夕阳伴南山”“平安筑梦·久久为功”等社区特色联建,创建“红色加油站”“周末加油站”服务示范点,推动新兴领域阵地共建、资源共享,“周末加油站”得到省社工和志愿服务重点扶持,3个村(社区)获省级城乡社区“以奖代补”资金支持。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法,用好“四联四帮”“双报到双服务”长效机制,推进“镇办吹哨、部门报到”,带头与困难群众建立结对联系,开展服务2850余场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219件(次)。

“社会+志愿”做实暖心服务。持续拓展“五社联动”机制,完善“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模式,凝聚共建单位、社会组织、党员、在校青年、热心居民等各方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志愿服务队伍。组建“小松树托管班”“护苗行动”“爱心优考”等志愿服务队伍98支,招募志愿者300余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00余次,普法、送考、义诊、救助、旅居等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立足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特点,建立区镇村(社区)三级服务站6个,建成户外工作者服务站30个,推进网约车司机“爱心驿站”项目建设,搭建“司机—党员司机—流动党员党支部—行业党委”诉求直通车,持续擦亮新就业群体幸福底色。

“信访+智理”化解群众难题。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领导干部接访约访下访群众183批293人次,推动化解矛盾纠纷132批221人次。督促“线上+线下”转交办信访事项办理,部门化解矛盾纠纷118件,合力推动群众诉求快办快结。聚焦社区治理重难点问题,搭建社区文化互助平台,线上运用“智慧社区”平台“求助专区”,线下建立区级、街道、社区“化解超市”20个,通过“坝坝会”“民情恳谈会”等,广泛收集意见建议,整理形成诉求清单,推动解决群众关切问题。幺铺镇阿歪寨村获评2024年度“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农村社区治理相关工作得到省委、市委社会工作部高度肯定。

《中国城市报》(2025年05月19日第32版)

责任编辑:越玥
  • 社会工作
  • 贵州安顺
  • 社会组织
  • 时政
  • 党组织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