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举办医疗领域博士交流座谈会,搭建交流平台,发挥博士在人才强医中的引擎作用。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建设亲民化党群服务中心,诠释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成果。
近年来,山西省大同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着眼“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战略部署,秉承“服务人民、守护健康”的宗旨,创新实施“党建+健康”融合发展模式,重点从强引领、优服务、建队伍三方面着手,切实担起治病疗疾的责任、筑牢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防线,以党建引领全方位推进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大同实现高质量发展大局。
强化组织引领
筑牢政治根基
健全制度机制。制定印发《加强公立医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文件,创新建立“五维联动”工作机制,通过健全党委会议事规则、优化“三重一大”决策流程、建立党委书记院长定期沟通机制、实施党委会议执行力清单台账,构建闭环管理体系,形成“党委书记牵头抓总定方向、党委班子成员分片包干管领域、职能部门协同联动抓落实”的三级责任体系,有效强化公立医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2024年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党委决策效率提升12%,重大事项落实率达98%以上。
全面从严治党。制定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清单,抓实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会议,进一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制定下发《公立医院党建工作质量评价办法》,督促规范医院落实党建工作考核,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压力高效传导。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带头开展“党建查房”制度;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建立清单式分责、分级式落实的任务分解和管理模式,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
加强支部建设。印发《公立医院党支部参与科室重大问题决策办法(试行)》,进一步推动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向院、科两级不断延伸,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持续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优化组织设置,创新组织生活载体,运用“党建+互联网”模式,开设“云端党建课堂”,运用微信公众号进行先进基层党组织展播;建立党支部微信群,破解党员的工学矛盾;组织开展党建知识竞赛、八段锦课堂等丰富的文体活动,打造党建书屋,让党建课堂生动有趣。
打造党建品牌。以大抓基层、大抓支部为导向,着力在树品牌、促提升上下功夫,建设党建文化长廊,形成1个工委指导方案、6家委属公立医院主品牌、N个支部特色品牌的“1+6+N”品牌创建体系。其中,大同市中医医院“我是党员、有困难找我”党建品牌建设活动成绩显著,被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评为党建示范案例。“一支部一品牌”相继创立,充分发挥品牌示范效应,实现了“支部建在科室上”,市第三人民医院第三十二党支部围绕“医心向党 医路护航”品牌,走进云州区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公益活动。
党建赋能业务
提升服务能力
改革创新驱动发展。开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6大处方、36子处方”的“大同处方”,公立医院改革发展和党建工作成效显著。推动市委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3727”行动部署,大同市成功入选第三批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探索推动医院集约化管理,出台《大同市公立医院药品耗材高质量(供给侧)改革发展方案》。持续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稳步推进电子健康卡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覆盖,实现全市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的“一码通”诊疗、“一站式”便捷支付及智能化对账服务功能,智慧医院建设更进一步。
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推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印发《大同市“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实施方案》,从6个方面、22条举措、27个评估指标进行标准建设,重点聚焦急诊急救、住院诊疗、日常门诊的医疗服务全流程。紧盯“听民意办实事”跟踪问效,试点推广“一次挂号管三天”就诊模式,同时在157所医疗机构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实现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覆盖,目前累计互认23.18万人次,节省就医费用6044.36万元,位列全省第一,相关工作成效在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优化便民惠民服务。以党建引领为抓手,组织各医院门诊大厅设立“党员志愿服务站”,提供导诊、预约挂号、陪检服务,同时提供延伸护理、诊后随访等便民服务。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成立“危重孕产妇救治党员突击队”,打造生育全周期“一站式服务”。开设儿科夜间专家门诊,缓解儿科排队情况;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开展门诊延时服务,提供门诊化疗服务,增设16个人工收费窗口,开展“老少无忧行”等活动,方便患者就医;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完善老年患者护理管理制度,发挥老年专科护士作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专业延伸护理服务,打通护理服务“最后一米”。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组织开展“枫桥医院”创建活动,高质量化解矛盾纠纷,进一步彰显党建引领作用。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率先创建“枫桥医院”,形成“小事不出科、大事不出院、服务更到位”经验;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在门诊大厅设立了患者服务中心和患者投诉中心,一站式便捷办理各类医疗文书,现场解决医患矛盾,去年以来,收到锦旗507面、感谢信38封。加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和行风建设,开展打击收受“红包”“回扣”、医保基金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等工作,进一步规范执业行为,持续净化行业风气,营造良好就医环境,从源头上减少矛盾。
下沉优质医疗资源。组织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传承千年智慧、守护群众健康”中医药文化宣传等民生活动,各医院党委班子带头参与,形成“党委统筹、支部攻坚、党员示范”的三级联动机制,为群众提供义诊、慢病咨询、健康知识科普等服务;医院与县区、街道、社区协同合作,通过建立医联体、成立名医工作站、开展党建联建、组织健康义诊等方式,让优质医疗资源离老百姓更近,更好惠及基层群众。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与清远街道党工委打造“智慧医疗”“健康社区”等项目,以党支部为单位划分“健康服务网格”,党员带头包联社区。
加强队伍建设
夯实组织基础
广纳医学优秀人才。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利用大同“双十六条”人才引进政策,引进北京市、天津市、太原市等地知名专家进行技术帮扶,与150余名国内高层次医学专家或博士、硕士开展交流合作,建成15个省级专家工作室。推动出台《大同市加强医疗领域人才引育八条措施》,以校园招聘方式引才52人、柔性聘才24人。2所机构获批山西省外聘专家工作室,共选送180名医务人员进修培训。依托“名医工作室”开展新技术,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依托“姚书忠腹腔镜山西工作室”填补了山西省和全市妇科领域的多项技术空白;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引入陈星博士团队建成晋北首个“一站式”内镜中心,年诊疗量突破万例。
持续培养党员骨干。大力实施公立医院临床科室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和“双培养”工作,将优秀人才发展为党员,将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建立“党建与业务双融合、双促进”培养机制,以“头雁效应”带动学科团队发展,全面激活党建引领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2024年大同市各医院22个科室在省级重点专科评估中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其中,11个科室排在全省前三名,心血管内科排名全省第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排名全省第二。
关心关爱医院职工。积极开展“两优一先”等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对在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党建整体工作方面成绩突出的党支部、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进行嘉奖。以国际护士节、中国医师节、“七一”建党纪念日为契机,开展节日庆祝活动,增强爱党爱国的自豪感和荣誉感。针对退休老党员建立1个党支部联系N名退休老党员的“1+N”结对联系机制,实现组织生活“不掉线”、教育管理“不掉队”。2024年卫健工委5个党支部被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授予“离退休干部示范党支部”荣誉称号。
《中国城市报》(2025年06月30日第19版)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