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5日是第十三个“全国低碳日”。生态环境部、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2025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今年的活动主题为“碳路先锋、绿动未来”。在当日主场活动上,《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发布。
根据《报告》,截至目前,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印发实施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北京市门头沟区、浙江省丽水市、江西省九江市等39个试点城市积极探索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
《报告》显示,2024年是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年份,在全球变暖和厄尔尼诺事件叠加作用下,去年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多地遭遇破纪录致灾性极端天气事件,全面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刻不容缓。2024年,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在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社会系统、区域格局和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持续推进适应气候变化重点工作并取得实效。
同时,我国积极响应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生态环境部、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早期预警促进气候变化适应中国行动方案(2025—2027)》,并启动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早期预警旗舰项目,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高早期预警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提供支持。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各地应如何进一步优化绿色经济政策,以推动经济的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欧洲对华关系促进协会执行主席、世界地球健康日活动组委会秘书长李洪彦向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可从多维度优化:政策层面,建立健全绿色经济政策的统筹协调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确保政策的一致性和协同性;财政扶持方面,加大对低碳产业的支持力度,对新能源研发、绿色交通发展、节能建筑推广等领域的企业给予资金补助,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提高其参与绿色产业的积极性;税收优惠方面,对绿色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的企业减免税收,鼓励企业主动进行绿色转型;金融政策方面,引导金融机构为绿色项目提供低息贷款、绿色债券等融资渠道,解决绿色转型企业融资难题,加强国际技术合作与绿色金融、债券及人工智能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中国城市报》(2025年06月30日第03版)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