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江苏省启东市如何“以海强链、以海聚能”

2025年09月12日 17:55:57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中国城市报记者 胡安华文图

江苏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寅阳镇)内的海工装备及船舶建造场景。

地处长江入海口北翼的启东市,坐拥“江海门户”的独特区位优势,既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节点,也是江苏省沿海开发战略的前沿阵地。

启东市拥有长达178公里的江海岸线,滩涂资源丰富,深水航道条件优越,是长三角重要的海洋经济天然良港。

眼下,启东将海洋产业作为撬动发展的关键力量,聚力打造江苏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跨江向海奔赴“下一个千亿元”目标。

潮涌吕四港

布局千亿元产业集群

筑强港之基,走向海图强路。启东吕四港位于长江口以北约60公里处,岸外5公里有一条与之平行的既宽又深的潮汐通道——小庙洪。水道全长54公里,沿线可建10万吨泊位60多个。

早在2020年初,代管启东市的南通市提出以“大通州湾”思维谋划推进新出海口建设,明确将吕四港作为起步港区。随后,一系列涉及港口开发的重大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日前,中国城市报记者行走在吕四港,映入眼帘的是一台台红色港机、一座座厂房。港口、港产、港运齐头并进的繁忙画卷令人振奋。今年,吕四港力争规上工业产值冲刺400亿元,全力当好启东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以港口为龙头、产业为核心、城市为支撑,吕四港何以实现新发展?

码头是港口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吕四港系统推进“2+2码头、航道、内河转运区、疏港道路、港区道路和洋吕铁路”等六大工程建设(“2+2码头”是指2个10万吨级通用泊位和2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去年南通港吕四作业区完成集装箱吞吐超15万标箱,同比增长50%。

在吕四港,“大雨开工”“大雾开港”“风雨无阻吕四港”的建港精神鼓舞着奋斗者们前行。内河转运码头、重装码头接连建成投用,洋吕铁路全线通车,港区内外主干道全线贯通,推进通吕运河大洋港短支进港航道工程纳入通港达园短支航道建设,打通了当地江海联运的“最后一公里”。

现场,通过一张张展板地图,中国城市报记者关注到吕四港从空间上划分为“一城三区”,即港城吕四、产业智造区、物流贸易区和渔港经济区。

吕四港环抱式港池东西长11公里,南北纵深3公里,其中,产业区主要集中在东港区,特点是“前港后产”,重点发展临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目前,吕四港着力打造千亿元临港产业集群,形成以临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港口物流贸易、新能源工具智造、海洋渔业为架构的“一主两新三特”现代产业体系。大唐电厂、广汇能源、华峰超纤等多家行业标杆企业发展壮大,共有规模工业企业178家。

2020年以来,吕四港累计签约落户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7个,计划投资总额超1700亿元,正全力构建千亿元级临港产业体系。

海工船舶产业地标

向“新”而兴

时值9月,秋意渐显,但启东市沿江船企的生产热度未减。中国城市报记者近日在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寅阳镇)实地走访时看到,蓝天白云之下,一艘艘正在建造的海工装备和各类船舶依次排列,宛如一道壮观的“巨龙阵”,展现出蓬勃繁忙的生产景象。

据悉,由南通中集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简称中集太平洋海工)打造的2.4万立方米LEG运输船即将进行下水工作。该船属于新一代LEG运输船,是节能环保型LEG运输船的新标杆。

不仅如此,由中集太平洋海工建造的4万立方米LPG/液氨运输船系列项目连续实现重要进展——该系列第二艘船(S1084)和第三艘船(S1085)相继完成关键建造节点,项目已进入快速推进阶段。此项目不仅是中集太平洋海工达成“全谱系中型液化气船”目标的关键环节,更是推动全球绿色航运发展的重要力量。

启东象屿海装的1.6万吨海缆敷设船建设现场同样热火朝天。这艘长139.8米、宽38米、型深11米的巨轮,配备先进的DP2动力定位系统,具备无限航区作业能力。

“这艘海缆铺设船是目前国内载缆量最大、抗风能力最强且技术含量最高的自航式海铺缆船,预计2026年交船。”南通象屿海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集聚了近20家全球知名海工企业,总投资超300亿元,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特种船舶制造以及能源装备制造等三大产业板块。

据了解,下一阶段,寅阳镇将以打造城市副中心为依托,进一步完善产业配套,努力为企业营造高效、舒适的投资环境,持续擦亮“海工船舶就来启东”的产业地标。

“追光”不停

加速构建文旅融合新格局

日出江海、梦启东方。位于长江、东海、黄海三水交汇处的启东市,是万里长江入海前的“最后一站”,也是江苏最早迎接日出的地方。

时间追溯到2000年元旦,启东因迎接本世纪江苏第一缕阳光而声名远扬。二十余载光阴流转,如今,文旅产业已成为启东市的重要产业,更被纳入《美丽启东建设总体规划(2021—2035)》《启东市沿江沿海空间布局规划》,“一核一环三极”的文旅融合新格局正加速构建。

“我们希望以‘追光’为核心主题,将启东的日出景观与旅游体验相结合,突出‘追光’所代表的希望、活力和美好寓意。”启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开发了一系列与日出观赏、光影体验相关的旅游产品和活动,深受游客欢迎。

比如,成立于2015年的江海澜湾旅游度假区通过深入挖掘“蓝海、浅滩、温泉、湿地”等资源禀赋,加快塑造观海、听海、玩海、亲海的生态空间,打造出了“迎日出、观澜海”“享文化、游启唐”“深呼吸、泡温泉”“畅运动、玩田趣”等文旅品牌。

而在圆陀角旅游度假区,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看完日出看“双色海”——一半是蔚蓝之湾,一半是银沙之海,两道截然不同的水色在晨曦中泾渭分明。

圆陀角旅游度假区作为长三角最早迎接日出的地方,下一步将深入挖掘启东独特的江海文化,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中;同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共同打造区域旅游品牌,提升圆陀角海洋旅游产业发展水平。

在整体层面,启东市立足资源禀赋,凸显江海特色,积极培育壮大文旅产业,新建项目包括中国(启东)国际烟花剧场、可满足多元客群个性化需求的“蓦见垦牧”文旅项目,以及1月开建的黄金海滩丝绸之路主题乐园等。2024年,启东市实现全年旅游人次约850万,旅游收入约90亿元。

《中国城市报》(2025年09月08日第12版)

责任编辑:越玥
  • 江苏
  • 启东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