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上午,瑞金市象湖镇摇前社区居民邱露露来到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这里正在举办一场“理响红都”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宣讲颠覆了传统的照本宣科的理论“说教”方式,由年轻宣讲员通过“说唱”的形式进行,用生动的演绎宣传党的政策理论。“这样的宣讲,我们一听就懂、一看就明白。”邱露露告诉记者。
如今在瑞金,得益于“理响红都”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的深入实施,理论宣讲越来越接地气。该项目围绕满足基层群众新需求,因地制宜构建了理论宣讲的传播新格局。截至目前,瑞金市已开展“宣讲+文艺”活动2000余次,让党的创新理论、发展成就、惠民政策更加深入人心。
队伍怎么建?以群众需求为志愿者队伍组建的准绳
今年3月1日,瑞金市政策理论专业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来到象湖镇岗背村,在该村古屋组樟树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一次生动的理论宣讲。群众搬来条凳,围坐在实践站外的大樟树下,听志愿者们讲时政、讲政策、讲理论。
大樟树下的宣讲,源自百姓自己的需求。今年2月底,象湖镇岗背村的群众向前来走访的文明实践员反映想了解最新政策的意愿。很快,“理响红都”志愿服务活动就来到了这里。
群众有需求,志愿服务有回响。“理响红都”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实施以来,为确保志愿服务活动常态长效开展,瑞金市整合该市理论工作骨干力量,建立市、乡(镇)、村(社区)三级理论宣讲员队伍共300支,其中党政机关宣讲队28支,专业人才宣讲队19支,红军后代宣讲队9支,农民宣讲队240支,青年宣讲队、老兵宣讲队、巾帼宣讲队、网络宣讲队各1支。
不同的队伍对应群众不同的需求,才能让理论宣讲常讲常新。瑞金市充分调动一线干部和普通群众的积极性,成立农民宣讲队,开设“农民讲坛”,吸纳优秀大学生村官、优秀村支书、乡村“五老”、“田秀才”、致富能手、新乡贤等,让广大百姓“名嘴”成为宣讲主角。全省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瑞金市黄柏乡贫困户邓大庆就是农民宣讲队的一员。他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和脱贫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巡回开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事迹宣讲和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让广大群众能“听得进去”。
阵地在哪里?以惠民便民为基础打造理论宣讲阵地
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的过程中,瑞金市注重资源整合,按照就近就便、惠民便民原则,盘活闲置资源,打造老百姓身边的文明实践阵地。
旧村部、旧仓库、废弃学校、祠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村卫生室……如今,在瑞金市已经建成的1个文明实践中心、17个文明实践所、280个文明实践站中,不乏这样通过资源整合、提升打造而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同时,各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室内都设有文明实践大讲堂、“学习强国”线下学习室等,室外则因地制宜,设置樟树下宣讲点、文明实践小舞台宣讲点等,成为理论传播的主阵地。
在开展“理响红都”系列活动的过程中,瑞金市按照“哪里方便群众,就在哪里讲”的原则,持续挖掘多样化的阵地,结合实际和群众所需,把理论宣讲阵地搭建到群众的“家门口”,设置了板凳课堂、田间课堂、科普课堂等,打造出切合群众需求的综合课堂。
宣讲怎么做?把握服务内涵实施“理响红都”项目
在实施“理响红都”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的过程中,瑞金市始终把增强人民群众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作为活动开展的目标,让“理响红都”项目成为老百姓接受理论教育的窗口。
“理响红都”项目怎么开展?瑞金市在把握“理论”这个宣讲的核心内容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方式方法。瑞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每月月初下发理论学习要点,各实践所、站根据学习要点,结合日常业务,向群众发放一份宣传单;宣讲内容确定了,各实践所、站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文明实践小舞台、乡间夜话、百姓说事点、文明议事厅等阵地,组织干部群众开展宣讲活动。在宣讲活动中,“村村响”小喇叭成了宣讲“利器”,各实践站专职党建宣传员利用广播定时播报,让党的声音传到田间地头。为了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瑞金市各文明实践所、站不断在内容和形式上下功夫,组织各文艺团队、文艺志愿者队伍积极创作理论歌曲、小品快板,排演舞蹈等,在理论宣讲过程中进行演出甚至成为宣讲的主体,让“大道理”融入“小节目”。
“‘板凳会’‘邻里会’都是我们老百姓喜欢的方式,每次理论宣讲几乎都会有文艺表演穿插,一点也不枯燥,我们爱听爱看。”在叶坪镇洋坊村的小舞台参加了“宣讲+文艺”活动后,村民钟阿姨告诉记者。(记者王怡岚 通讯员邱金林)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